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底斯堡演讲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和最富有影响力的演讲之一,对其中译本的评析分析是一个热点问题,但少有学者以"信达雅"为翻译标准对其中译本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本文将借助"信达雅"翻译理论,对许渊冲和石幼珊的部分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异同与得失,试图为后人翻译理论及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许渊冲译文在内容上归化程度比较大,够"雅",不够"达";石幼珊译文在"达"方面优于许渊冲。  相似文献   

2.
天气谚语不仅具有日常英语词汇的一般特征,而且具有自身专业性的特点。因此应根据其特点进行翻译,这样译文才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本文从英语中天气谚语的词义选择入手,详细讨论了英汉两种语言词汇意义等值的几种情况,并得出英语中天气谚语的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纵观中国的翻译史,翻译领域人才辈出,无数的翻译家进行了大量的翻译练习与跨文化知识的学习,从而总结出一些有关翻译的标准及规律,其中有钱钟书的"化境",傅雷的"神似",许渊冲的"三美",等等。这些标准以及理论,为今后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为经典且广为人知的当属严复先生的"信达雅"理论。一百多年来,严复的翻译理论在我国翻译界的影响极为深远。"信达雅"几乎可以说是传统翻译的代名词和金科玉律,该理论至今仍是翻译界公认的行业标准,对译者起着规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好文章是写出来,也是改出来的。如何改呢? 下边告诉大家一种方法,叫“作文舒陕修改训练三部曲”。 一、积累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也是一样,也需要占有大量丰富真实的材料。怎样占有呢?这就需要积累,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也是修改好作文的前提。因为自己肚子里空空如也,不仅写起作文来吃力,而且改起作文来也吃力。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的要点是传达原作风格,功能对等理论提出译文要"传达原作的精神与风格"。而保留语言风格是传达原作风格的关键。《骆驼祥子》语言平易质朴,生动形象,凝练有力,京味儿十足。本文将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赏析《骆驼祥子》两种英译文选段对原作语言风格的保留。在功能对等"传达原作精神和风格"的翻译标准下,看译文是否传达原作风格,对比赏析译文。  相似文献   

6.
枕边阅读     
《寻找美丽——马妮和形体梳理》马妮/著 23.00元马妮曾经是一个芭蕾舞演员,结婚生孩子后形体变化很大,体质下降,不得已而改行。为了改善形体,她苦苦寻求,反复揣摩,反复修改,终于用自己创造出的"形体梳理法"恢复了原来娇好的体态。这套秘方马妮珍藏了10年,现在马妮决定将自己创造出来的"形体梳理法"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如果你是一个爱美的女性,一个刚生完宝宝的新妈妈,这本书就等于是专为你写的,有了她,拥有高贵脱俗的气质和美丽苗条的身材不再是梦想。  相似文献   

7.
在严复的"信达雅"和泰特勒的"三总则"基础上刘重德先生提出"信达切"翻译三原则。基于这个原则,本文对比分析了短篇小说《竞选州长》的两个中译本,总结了一些浅陋之见。  相似文献   

8.
董淑新  张瑾 《现代交际》2012,(10):51-52
有"学者小说"之称的《围城》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也引起了很多国外学者的兴趣和关注。钱钟书先生在《围城》中运用了大量的幽默语言,让读者在为幽默捧腹大笑的同时,能够深刻领会到作者的用意。但是,这些幽默语言的运用却为《围城》这部作品的翻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翻译过程中,能够同时保留原文中幽默的效果并且传达出作者的深意是译者最需要关注的问题。基于此,本文试图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围城》及其英译本作为个案研究对象,根据关联理论翻译观,在跨语言、跨文化和原作者—译者—译文读者的双重交际活动中,再现各种幽默线索,以保证译文具有最佳关联性的方式将交际意图明示于译文读者,使译文具有同原文一样的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9.
郭亮 《现代交际》2014,(6):28-28
"虚拟仿真"又称"虚拟现实"或"灵境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的还原,再以屏幕或投射方式显示出来。人们在这个环节中可以通过各种装置来实现操作、控制,观察与感受等体验,以此达到特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马燕 《职业》2018,(18):97-98
"四环节"教学是在新课改指导思想下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四环节"包括目标设置、目标完成、成果展示、评价激励,是以"教师永不低估学生能力"为基本理念,以"金字塔"学习理论为基础,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本文详细阐述"四环节"结合网络新媒体的中职德育教学模式,以期待提高中职德育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翻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交际,传递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研究翻译活动主要是为了使译文传递的信息与原文更贴切,使原文读者、作者、译者、译文读者达到共鸣。从古至今,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因为译者翻译文章是非常繁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解码","重新编码"等就能够完成的。当某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机制"在翻译人员的大脑中运行时,翻译者潜意识地解码,编码,使翻译的文章不但满足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且又迎合了读者的期待。某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机制"即是认知心理学中所研究的"框架"之一。因此,我们只有在框架理论的前提下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才有意义。本人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出框架理论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指引影响着翻译过程,最后结合文献、所学教材及平时的翻译经验,总结出一些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2.
尤金·奈达,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其提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即翻译时不是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达到功能上的对等。此理论的核心在于:从源语的意义、风格和读者的反应出发,实现最高对等或者最低对等。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强调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保持一致。本文以大卫·梭罗的《A Winter Walk》汉译译文《冬日漫步》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管玉华老师编著的《英语同声传译点指津》中的比尔·盖茨在清华演讲为例,从原文和译文对比研究、译文价值判断、译文翻译理论启迪等角度进行了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14.
简要回顾语料库翻译学的兴起与发展,以《红楼梦》和霍克思译英文版前十四回文本建立双语平行语料库,通过对"(说)道"译法的检索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证明了双语平行语料库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原文语言语境,选择译文用词,从而在措词环节有效提升汉英翻译可读性。  相似文献   

15.
叶巍艳 《职业时空》2008,4(9):125-126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文言文翻译中,要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必须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同时还要使译文优美自然,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要达到这个标准和要求,在文言文翻译中,应注意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技巧。  相似文献   

16.
随着翻译理论的发展,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和重视。从译者主体性角度出发,对培根经典名篇《论读书》的三种译文进行对比研究,比较三种译文的异同之处。鼓励译者充分发挥主体性,不断创作出优良译文,丰富文学翻译作品。  相似文献   

17.
杨越 《职业》2016,(2):31-32
楼宇智能化技术是职业院校电气技术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现代电气工程施工中也有很广泛的应用.实践证明,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将理论学习环节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操作技能,杜绝了以往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又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实现了现代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就"一体化"教学法在楼宇智能化技术课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讨《雷雨》的英译,对比研究两个译者是如何理解原文作者的明示,并将这种明示传递给译文读者,实现最佳关联,即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期待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译者的逆袭     
作为一门职业,翻译已经是年迈古稀的"老工匠",作为一门科学,翻译却是一个踌躇满志的"新青年"。众所周知,也是直到20世纪后半叶,我们一直谓之为"匠人"的这样一些人,才得以聚集力作,总结智慧,将翻译打理成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自此,各门各派的翻译理论相继滋生。许许多多的译界理论都不可避免地要论及源文本与目标文本之间的关系,这在笔者看来,其实反映了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关系,而这,也就是翻译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译者欣然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原文与译文的关系也就此形成,这种对应的关系映射了译者的个人理念,也能为我们对翻译的理论研究启迪智慧。  相似文献   

20.
"产出导向法"(POA)是文秋芳教授创建的、目的是改进中国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一种本土化的外语教学理论体系。理论有三个中心环节:驱动环节、促成环节和评价环节。此教学方法近几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在体育院校英语教学中应用相对较少。通过分析体育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结合实践,探讨基于"产出导向法"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构建教学过程的具体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