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意境是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文学创作以及文学审美的中的一个议题。景与情的相互配合,往往可以表达作者的一种心境,表达那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想内涵。景中含情,情中抒景,意境是情与景的一种高度糅合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中,没有一哪种景色不是为了抒情而设置的,同时,抒情的同时也刻画了景色场面。这一点对于戏曲创作以及戏曲欣赏特别的重要,因为戏曲是一种舞台文学,它需要表达作者的心境,必须要设置一定的情景才可以让观众看懂,才可以表达戏曲主题。而演员的表演可以深化当时的布景。所以,把意境与戏曲一起研究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乔艳华  王军 《现代交际》2012,(11):61-62
借助评价理论,读者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各种评价资源,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基本功,同时提高读者的思维能力,增强读者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本文从评价理论中的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方面对马克·吐温的世界文学经典作品《哈克贝利芬历险记》进行了具体的分析.用评价的角度来阅读、鉴赏英文文学作品,同一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理解,这样边读边做评价可以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从而把语言学习提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层面.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进入全球化阶段,世界各国的文学在互相融合和传播。文学把历史的发展以文字的方式展现出来,展示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景象。而英语的文学作品包括了英语文化的各个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背景信息,表现出不同的为人处事原则和价值观念等。当代英语文学开阔了英语文学研究的视野,扩宽了研究的领域,影响非常广泛,象征着世界未来文学的发展轨迹,对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引导作用。所谓的跨文化交流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随着经济全球化,跨国文化活动越来越频繁,当代英语文学的跨文化交流越显重要,促进了文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世界各国文学创作者的创造提供一个很好的定位发展趋势,世界各国在互相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共同创造更加繁荣的文学。  相似文献   

4.
在学科交叉的当今时代,从语言学理论切入分析文学作品的手段为文学作品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逐步成为一种学术潮流。学界对舒婷《致橡树》赏析和评价的研究成果颇多,但大多数从主题、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整体把握诗歌脉络和意境,对诗歌语言关注甚少。笔者试图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指导,着眼于诗歌语言本身的及物性语篇分析,旨在从新的解读视角为读者更加全面、客观、深入地阐释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诗歌的主题表现。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作为我国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神魔小说,有着其不同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独特之处。本文试图从小说故事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方面来探讨其浪漫主义风格背后所隐藏的现实意义,以实现对本部小说作者及创作时代的进一步解读,从而使得读者对其形成进一步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文学作品数量众多。文学内容主要借助语言载体来传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内在情感也需要通过语言来传递;读者同样通过语言了解文学内容、把握文学内涵。由此可知,文学和语言紧密相连,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首先对作者托马斯·哈代及其作品《德伯家的苔丝》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分析了模糊语言学,最后从模糊语言学角度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创作者,其中很多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爱情观。忠贞不渝、男女平等、人性的关怀是作者文学作品以及现实生活中对爱情的追求与渴望。本文通过对《仲夏夜之梦》中爱情观的分析从而加深读者对莎士比亚爱情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寓意作为隐性理解文章的方式,可以较好地理解作者的创作思维和文章的深层含义。爱丽丝·沃克《日用家当》中使用了很多寓意的诠释,深刻地将文章的主题与各个情节的冲突巧妙地联系在一起。用寓意解读文中的物品或者主题人物,可以带给读者更多的思考,并在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寓意的解读体现了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特点、心灵矛盾以及对事物认知差异的思索。  相似文献   

9.
李毅 《现代交际》2012,(3):65+64
蓝棣之教授的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独树一帜,另辟蹊径。他将西方的精神分析法与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相结合,以文学文本为中心进行症侯式分析,并对文学作品的潜文本、作者创作中的潜意识进行深度挖掘,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和解读,也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的一种拓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0.
色彩是十分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本身的色彩更是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那么反映这种现实的文学作品显然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色彩世界。文学作品是用作者用语言描绘的色彩世界,与绘画一样,也追求色彩美。在文学中的色彩语言,不仅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性和美感,更是作者思想和感情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王允曦 《现代交际》2011,(10):93-94
英美文学是语言习得和提高语用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跨文化理论的提出,文化意识对英美文学研究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人们更注重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英语文化,只有了解这种文化,才能更透彻地研究文学作品。目前我国课堂上对英美文学的研究还存在不足,师和生的文化意识还不够。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阐述了文化意识基础上英美文学学习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悬念与广告     
悬念是文学作品常用的一种写作技法,对读者来说,它是读者关注故事发展及人物命运,想弄个水落石出的心理表现。作者设悬的目的是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吸引读者。广告艺术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艺术,因此广告作品就必须具有相当的艺术感染力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引起人们兴趣,使之去阅读广告,观看广告。悬念是一种增强作品艺术感染力的创作艺术,它对于诱发人们对广  相似文献   

13.
英汉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充满着深邃的思想内涵,而人物的命名则是作者创作思想的集中体现。作者为了更好地揭示人物的本质、命运、性格以及作品主题等会根据其创作意图,为其所刻画的人物命名,它们寓意深刻,极具思想内涵和文化内涵以及审美价值。本文从人名谐音暗示人物本性、预示人物命运、揭示人物性格以及隐射事件发展四个方面来探讨它们在英汉文学作品中的寓意。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南太平洋岛国文学文化逐渐受到国内国外更多关注。目前国内对南太平洋岛国文学整体及各个岛国文学个案研究都不多见,萨摩亚文学研究在整个南太平洋文学研究中相对较多,但是缺少系统性,现有研究仅聚焦于艾伯特·温特等个别作家经典作品的解读。萨摩亚经历了长期的被殖民过程,其西方殖民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矛盾冲突体现在那个时代土著作家作品中,而独立后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现代化发展必然带来萨摩亚土著文学作品的变化与发展,当代文学作品更多引导读者关注女性独立、家庭暴力和现代化发展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等当代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是一位创作力非常旺盛的多产作家,故乡是他文学情感的溯源地,对故乡、故事、故人的回忆,以及对城市文明的反思,是他一贯的创作主题。考察作家本人的生活习惯、文学追求和作品表达的主题,可以发现贾平凹创作的情感动因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诗歌情感相应和,即怀乡之情和迁逝之悲,使他的作品从创作情感上就具有了古典诗学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16.
<正>二十世纪90年代,米勒开始关注文学作品的述行功能,他把结构主义与言语行为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以阅读伦理为核心的文学述行观。在《文学中的言语行为》中,米勒指出,“文学是一种述行的表达,”读者的阅读行为不是被动的认知过程,而是一个述行过程,因为作者给读者留下很多问题,全都需要读者自己去解决。他认为文本并不能完全展示语言的在场,语言是异质的,也是述行的,  相似文献   

17.
葛南  张传宏 《现代交际》2013,(12):57-57
本文以一个新的角度入手,对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田园语言的“戏仿”进行研究得出结论,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中田园语言中的“戏仿”现象蕴藏着一股强大的艺术张力和艺术生命力。本论文的研究旨在帮助文学研究人员更好地把握美国文学发展趋势,尤其是对生态批评视角下的美国后现代文学作品的研究,使研究人员和读者对美国后现代文学进行更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当代吉林女性文学创作立足一方水土,既是当代东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彰显着东北文学的魅力,展现着东北辽阔疆域上"吉林映像"的风姿。以吉林女作家金仁顺民族题材小说、王可心"西山系列"小说为切入点,试图从当代吉林女性作家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中管窥地域文化品格及其创作价值,兼论及吉林省本土作家作品对吉林地方文化传播的反哺。  相似文献   

19.
刘古卓 《老年人》2004,(1):44-45
“老年大学”专栏从去年第6期起,连续发表了有关专家学者论诗的文章,不少读者也写来稿件表示了自己的见解。“怎样写诗”是个大题目,要论述的东西很多,本刊限于版面,难以长篇大论地完全展开,只得暂此打住。今年我们开设“老年诗词赏析”专栏,旨在理论与创作结合,提高古典诗词爱好者的鉴赏和创作水平。所载文章要求选取当代老人创作的优秀诗词进行分析,立足怎样写诗填词,而且只谈一个方面,每篇在1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20.
张国鹄 《老年人》2004,(1):44-44
“老年大学”专栏从去年第6期起,连续发表了有关专家学者论诗的文章,不少读者也写来稿件表示了自己的见解。“怎样写诗”是个大题目,要论述的东西很多,本刊限于版面,难以长篇大论地完全展开,只得暂此打住。今年我们开设“老年诗词赏析”专栏,旨在理论与创作结合,提高古典诗词爱好者的鉴赏和创作水平。所载文章要求选取当代老人创作的优秀诗词进行分析,立足怎样写诗填词,而且只谈一个方面,每篇在1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