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抗战时期临时组建的西南联大,当时中国的文化巨匠几乎都云集在那里。当时,陈寅恪和傅斯年都先后到了昆明。傅斯年就住在陈寅恪楼下。日机对昆明轰炸正酣。为了逃避轰炸,傅斯年命人在楼前挖了一个大土坑,上盖木板以作防空之用。住在三楼的陈寅恪为此专门作过一副带有讥讽意味的对联:“见机而作, 相似文献
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6)
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战建国原则的指导下,陈立夫领导的教育部对高等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受国联教育考察团报告的影响,高等教育在统一课程标准、增强本土化、改革教育内容比例等方面进行了行政力的干涉,同时为了加强对青年学生和教师的控制,对高等教育的政治渗透颇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争议。教育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目的之争成为当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本书是何绍武先生的口述作品。何先生于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先后就读于土木、历史、中文、外文四系。在本文中,随着何先生的回忆,许多进入历史的人物又从历史里面走了出来。他的记忆中有一团热情的闻一多、有历史学家吴晗、有哲学家冯友兰。这些我们文史领域耳熟能详的学者,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为我们重构了那一代学术和文化的历史,,也为我们讲述了在他求学时代的文化环境中一些知识分子不为人知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2)
作为京派文学的主将,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他的文学思想值得我们后人研究并传承,本文将从沈从文与庄禅文化的渊源及沈从文作品中的庄禅文化两方面着手,在对沈从文生平和文学创作的审视中,感悟沈老文学创作与庄禅文化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7.
走出湘西大山的沈从文虽身处都市,但急于寻找精神上的栖息之所。湘西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成了疗救他疲惫心灵的一剂良药,他期望重建人类自然家园和精神家园,以及反思民族道德的重建。 相似文献
8.
<正>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8年留学巴黎大学。曾翻译《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世界名著,并将《诗经》《楚辞》《论语》《唐诗三百首》等翻译成英法文字。2010年获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相似文献
9.
善于感性具体地把握外部世界和内在情绪的沈从文,其作品中存在大量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如水、野花、山洞、橘树等,本文即探讨这些自然景物在文中的意象意味。 相似文献
1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0)
婚姻,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表示两个人的结合,更多的是家族、宗族、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自从五四以来,乡土社会中种种婚姻形式陋习,被现代作家加以描写、批判。沈从文通过对乡土社会中婚姻形式的描写,探索出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婚姻生活所要承担的阻力,表达了沈从文对理想婚姻形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12.
这是一本介绍沈从文生平、生活和思想,评价他作品的传记。作者是一位美国学者,现为美国纽约圣诺望大学历史系教授。作者从1972年开始研究沈从文,他花了大量时间与精力,搜集资料,多次到中国湘西,多次访问了沈从文先生,坚持不懈写下了这部长达几十万字的传记。他第一个给沈从文以文学上的崇高地位,被誉为国外沈从文研究第一人。本文节选自其中的片断。 相似文献
13.
林毅佳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34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在对湘西生活和城市生活的生动表现中,通过血肉饱满的灵魂,表达自己对于人性思索以及对生命的热爱;揭示出人类生命形式里所具有的终极关怀;他尝试通过对人类生命的真切认识与理解来超越这种充满宿命的人性关怀,到达理想的家园。沈从文的文学观,是人的文学观;沈从文的文学形象,是在人性的对比中形成对自然、生命和道德的挽歌;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涂上一层宿命色彩,探索人性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1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14)
沈从文,曾经一度被忽视埋没的纯文学的践行者,其特别的创作风格在特殊的年代遭到特殊的境遇而不被认可,后来随着变化的文学鉴赏理论和水平脱颖而出,是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一朵奇葩。了解沈从文的童年生活才能明了其创作风格的来源,走进一直萦绕在沈从文脑海中的湘西世界才能真切地听懂这位自然之子发出的轻灵之声。 相似文献
16.
颜家文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1,(11):24-25
<正>1984年夏日的一天,一个近40岁的湘西男子敲开了沈从文位于崇文门的一座高楼第五层的宿舍门。开门的是沈夫人张兆和先生,她对这个陌生人问道:你找谁?我找沈从文,我是莫自来。沈先生闻声走出来,细细地审视着眼前的来人。他有些激动,说,你是莫自来,你是我九妹的儿子!与莫自来能联系上还是1980年10月的事。那时,沈从文到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上班了。一封由原来工作单位历史博物馆转 相似文献
17.
从边城走来的文学大师
边城是一座位于湘西的边远小城,因为一部小说而闻名,作者沈从文在《边城》里营造的浪漫气息感染了无数中外读者。他也因此从边城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18.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7)
沈从文在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她们出身经历不同,性格迥异,或是纯真善良的童养媳,或是任人鄙弃的娼妓,蕴含了爱与美,而这正是大部分湘西女性形象的独特之处。本文主要通过对沈从文的《萧萧》和《丈夫》这两部作品中萧萧、老七女性形象的探究,认识作品中女性的回环式的宿命感。在这些乡村女性的身上,同时也体现了作家所塑造的女性形象蒙昧悲凉、无奈的文学意义,寄寓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5)
沈从文小说中的军人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文章试图从其军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的《会明》中的火夫会明这个人物形象出发,分析乡土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人世界的美善人格之常与莫测人世之变,以及由于普遍缺乏的现代理性而产生的不平衡性和由此导致的军人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20.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5)
沈从文的文学作品给大众读者勾勒出美丽的湘西世界,奇妙的景色,善良淳朴的湘西儿女,还有他们热烈真挚的爱情。这些爱情在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下,令人叹息。但是,在这热烈真挚的爱情背后,跃动着是原始的生命力,它在爱情中燃烧、绽放,在死亡中成为永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