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的众多小说中,创作者渐渐地把"罪财"这一观念作为叙述的主体引入到小说当中,故事情节围绕着被罪恶化的"钱财"展开想象,刻画出一段段悲喜交加、形式各异的不同类型的作品。其中多以是非之财为切入点,出人意料的结局收尾;或是为了钱财二字心生异念,谱写出世态炎凉、冷暖自知的现实写照;再或是受传统宗教文化的熏染,为财运增添了一些命运色彩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 著名社会学家涂尔干曾在其著作《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提出一个宗教所具有的两个最基本的构成要素:1、必须具有与神圣有关的信仰与仪式。2、必须具有一个由具有相同信仰和仪式的人所结合而成的道德共同体,即通常意义上的教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古代并没有一个如同西方基督教那样严格符合标准的宗教团体。但考虑到中国与西方历史环境的不同,我们常常把中国古代一些带有宗教色彩的团体亦称为宗教。  相似文献   

3.
穿越文学近几年发展迅速,成为网络文学重要的部分之一,受到很多女性受众的喜爱。在历史穿越小说中,通过对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想像和外国历史的征服,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通过精神胜利法,民族主义精神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4.
明中叶以后盛行的小说批评,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研究,对中国古代小说的流传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照中西叙事研究的不同,从叙事的角度关注中国古代小说以及评点、探究其独特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环境里和古代学术史上,小说,都被认为是不入正统之流,不登大雅之堂的,甚至被视为"闲书"和"诲淫诲盗"之书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在中国近现代的学术发展进程上,小说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并最终确立其在现代学术史上的地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进程中一部开山之作,为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写作框架.  相似文献   

6.
李铁的小说素以关注女工、社会中底层人物为闻名,在他的小说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了悖论意识。这种悖论意识在小说中具体表现是企业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矛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矛盾,时代发展与随之出现的问题之间的矛盾。分析李铁小说中的悖论意识,从悖论意识的含义和发展历史为起点,再具体的研究李铁小说中的悖论意识,更有助于深层次理解李铁的作品,感悟他表达的人文思想。李铁小说吸收了西方先进的哲学思想,继承并发扬了先锋小说的精华,在情节和人物塑造上融入了自己的创新观念,思想层面上表达的积极向上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7.
一、个体化主题的出现及本文主旨(一)退入私人领域的宗教在宗教研究中,经典世俗化理论①认为,现代化必然导致社会和个人心灵中的宗教衰退。不过,在纷繁多姿的各种新老宗教经验面前,世  相似文献   

8.
施琳莉 《现代交际》2013,(11):73-73,72
海明威终其一生都在探索死亡的真谛,这反映在他的大多数小说中。本文主要探讨了他小说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及其产生原因。通过认真分析他的文本,作者发现海明威的死亡不断探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好奇和模糊阶段、必然性阶段,困惑阶段。此外作者还分析了海明威的死亡意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关注韦伯与史华慈对中国古代思想解读的关键差异,以及两人在强调中西文明伦理自觉性上的相通性。韦伯的《中国的宗教》在方法论和基本概念的使用上有重要的奠基意义,史华慈关于中国古代思想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与韦伯的思想遗产进行了积极对话。韦伯的“文明比较”与史华慈承自雅思贝尔斯的“轴心时代”,代表着看待中国古代文明的两种立场。本文从“‘天-命’与超越性秩序”“‘礼-仁’与人格秩序”“‘学’与社会和政治秩序”三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异同。史氏肯定中国古代思想中的超越性以及实然秩序和应然秩序之间的分歧,同时也追随韦伯,认为文明现代性的基础需要从自身的伦理资源中去发现。这意味着中国儒家思想同样包含着韦伯所认为的独属于西方宗教的伦理自觉性,以及此种伦理与世俗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0.
弗朗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被誉为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和"桂冠诗人"。菲茨杰拉德认为《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男人的书"。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和她们的悲剧生活与当时所处社会下的男权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对女性人物的负面描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当时美国社会对女性的态度。虽然男权意识占主导地位,但是女性主义已经萌芽。  相似文献   

11.
文章探讨了弗兰纳里·奥康纳的小说《好人难寻》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了小说的主旨及其现实意义。读者可以感受到宗教思想对她的影响和美国的南方留在她身上的烙印。文中勾勒出了社会上的一些心理畸形和思想堕落的人物,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暴力和悲剧性结尾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文中恰当运用了讽刺、幽默、象征的艺术手法,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及其最终结局。同时,残酷与仁慈完美的结合不失为解决人性罪恶与上帝真理之矛盾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禅意盎然     
中国古代曾经有所谓“三教九流”之说。所谓“三教”,指的就是儒、释、道。虽然在传统的“三教”之说中把儒、释、道不加区别地“定性”为“教”,但根据现代社会中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除了把“释”(佛教)说成是一种宗教大概很少有人会提出疑问外,对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爱情故事有一个特定的框架,即才子佳人叙述模式。本文从中国古代最具影响力的戏曲《西厢记》中解读才子佳人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是多元而自成体系的,既有本土生长的儒道思想文化,亦接纳了外来的宗教文化。这些思想文化的生长为中华民族提供了文明教化的沃土,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成熟中促进人们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在思想文化发挥教育作用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有内部的强行整合归一,再到核心围绕型的分叉发展,后来又有了对外来思想文化的自主交流、吸收与融合。而推动这历程发展下去的关键之一,便是在各大思想体系中都有所体现的求同存异意识。它们对求同存异的阐述方式不同、所求的所留存的亦有差别,但彼此间亦存在不少共通性。从中归纳出这些共通点以及千百年来中国人所产生的影响,有利于明确我们的社会文化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5.
弗吉尼亚·伍尔夫创作的小说《一间自己的房间》充分体现了伍尔夫先进的女性意识与女权思想。通过对《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所蕴含的自由空间、女性生育观以及女性话语权的探讨,来分析伍尔夫在这部小说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白蛇传定义为,以白蛇与人相恋的故事为主要内容的小说、戏剧、口头流传的民间传说等具有经典性的叙述。白蛇传从有记录可考的产生之初发展至今,在情节内容和主旨内涵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了时代文化和社会心理变迁中对白蛇传故事原型的不断包装与改写。本文从白蛇传的传播与演变入手,探寻白蛇传的故事原型,并试用原型批评的方法,探索白蛇传中包涵的原始巫术思维方式和图腾崇拜,追溯这一类型中国神异传说中的原始禁忌主题及其演变,旨在丰富中国民间故事研究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佛教寺院经济及其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蓉 《社会学研究》2007,22(4):75-92
本文以宗教与经济生活的关系为基本视角,考察了中国中古时期佛教寺院经济的内容、规模和经营方式,指出在其物质化的外表之下包含着宗教的理念,而且,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寺院经济在宗教上的正当性得到了保障,体现并传播了佛教的基本伦理原则。本文以中古佛教的经济经营与社会影响为核心,剖析了其宗教性的特征,为进一步综合研究中国社会经济的演进提供了初步的框架。  相似文献   

18.
中·韩两国均受儒家思想影响,在传统丧葬礼上有很多相似点,如"祖上崇拜"思想体现的便是儒家的"孝"思想。但由于丧葬礼中也受本国的土著信仰或受其他宗教的影响,两国丧葬礼也有所不同。本文从对色彩和数字的不同意识比较两国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文学史上,宗璞的小说创作很具有个性化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兰气息,玉精神”的内蕴质素,获得了学界普遍的好评。在小说《南渡记》中,宗璞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和温婉隽永的文笔勾画出了一幅战时的逃难图景,以及文化知识人的各种精神状态和存在万象,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和艺术表现力。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其审美风格,在艺术内容构塑上体现出了“流亡意识”的潜在心理,是特定时期“情感结构”的表达;在文体特色上具有诗性之美的风格。同时,从悲剧意识的角度来审视和探讨其美学风格缘何缺乏一种张力。  相似文献   

20.
《聊斋志异》是清代的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民间小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突出的价值。《聊斋志异》中的道德民俗描写,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而且增添了其民间文学色彩,深化了作品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