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词汇是语言中能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不同民族的词汇体现出跨语言的语义文化差异和语用文化差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隐喻和转喻理论在词汇文化内涵教学上的应用的角度进行初探,介绍了隐喻应用于词汇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作用:隐喻认知对词汇语义范畴发展的作用;隐喻认知在词汇隐喻概念理解中的作用。指出其对词汇教学的启示:重视基本范畴词汇的教学,重视词汇隐喻意义和隐喻扩展义的教学,和重视词汇文化内涵的教学,进而指导大学英语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隐喻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纯语义研究、语用研究、认知研究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在隐喻的诗学功能、隐喻的辨认、隐喻意义获取的阐明问题上存在不足,而从语用认知视角对隐喻进行研究,能解释这些问题。隐喻的理解是隐喻研究的重要方面,隐喻的理解通过在认知语境中进行推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概念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韩礼德认为语法隐喻主要有两种实现形式:一是及物性隐喻;另一种是词汇语法层次的隐喻化,最常见的体现形式是名物化。语法隐喻本身的特点决定其是提高英语写作的有效手段之一。它可以增加语篇生动性,使表达多样化;名物化可使表达简洁,语篇连贯,避免口语化;因此掌握语法隐喻对提高英语写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二语习得中的隐喻能力对目的语的词汇习得数量、语言输入能力、语言输出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以隐喻理论为研究基础,以国际汉语词汇教学为研究对象,初步归纳了在汉语词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隐喻能力的情境教学法、语境推测法、隐喻词结构分类法以及词义理据对比法,通过对这些词汇教学方法的分类研究,为近义词、多义词以及熟语的讲授提供必要的启示与启发,旨在探求提高汉语学习者隐喻能力的途径及高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传统隐喻探讨多从语义角度展开,虽有成果颇多,但对隐喻的解释并不全面,有些重要问题仍需从新角度进行解读,语用学便发挥了其独特作用。本文从早期对隐喻的语用解读入手,回顾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以及Searle言语行为理论下的隐喻识解,并引出隐喻解读新发展:Sperber&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下的隐喻。  相似文献   

6.
词汇语义演变是所有语言共有的现象。同普通词汇一样,体育词汇也有其语义演变历程并一直在变化中。本文在收集《卫报》(the Guardian)体育版面的报道为语料基础,总结体育词汇尤其是体育报道标题的用词特征,探讨体育词汇语义演变的方式,并从认知学的角度展现其语义演变最为突出的结构隐喻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7.
族群化词汇发展对网络流行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脑"的词族网络用语中发展出了"恋爱脑""事业脑"等词语,但社会生活中没有发展出更多的类似的语言,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索。认知隐喻将"脑"的发展封闭在三维空间的容器图式中难以向外发展;生成词库作为发展基础,由于过去缺乏正确认识,在功能义上没有长足发展,语义搭配形成限制;语用方面,会受到基本词汇稳固性影响,以及受到社会语言发展中稳固性、可替代性等要求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莫娇 《现代交际》2014,(12):57-58
本文从东北方言中动物隐喻类词汇的界定、构词机制、构词特点以及形成原因四个方面展开论证,对东北方言的动物隐喻现象进行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9.
隐喻理论的新发展促使人们思考科技语篇中的隐喻现象。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角度解构科技语篇,从词汇语法层面探讨科技语篇的隐喻性,进而揭示科技语篇与语法隐喻的关联性,并揭示语法隐喻在英文科技语篇中的功能,旨在分析语法隐喻对语篇的语义语法和文本性的贡献,探讨语法隐喻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网络用语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其中有暴力语和非暴力语,它们或多或少地涉及疾病隐喻。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及其映射机制,结合桑塔格的疾病隐喻对近些年来的网络用语进行研究,着重对比分析了疾病隐喻在网络暴力语和非暴力语应用中的异同。研究发现,疾病隐喻在非暴力语中的主要作用为缓和气氛、增添交流乐趣;而在网络暴力语中,疾病隐喻的使用加剧了人身心健康的损害。从根本上讲,疾病隐喻的网络化让疾病本身被贴上不必要的道德标签,偏离了其现实含义,故人们应自觉维护网络文明,抵制网络暴力语的传播,让疾病回归其本意。  相似文献   

11.
隐喻是通过一种领域内的词汇来描绘另一种领域内的现象,目的是为了理解、认知新事物。一个词语创造和产生,新意义的扩充压缩增加等,隐喻发挥着巨大的功效。随着社会的发展,隐喻化新词不断出现,即以一定的语音形式用已存在的概念去表达新事物的词语。这样的新词大量出现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尤在网络中突出。这篇文章以网络中出现的新词"X帝"结合语料,对这一新出现的语义特点和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已发掘此类词语的发展脉络和走向,并对以后的教学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隐喻是两个认知域之间是从不太抽象的源域(source domain)到抽象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的投射(Lakoff & Mark Johnson,1980)。隐喻一般涉及两种不同认知范畴的事物。中国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而诗词之所以令人有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通,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隐喻的作用。中国古代的诗人由其擅长用隐喻来表述情感。中国古诗词中,作者一般很少直抒胸臆,大多通过隐喻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  相似文献   

13.
张薇 《现代交际》2010,(7):131-131
隐喻是认知主体从一个熟悉的认知域、始源域到未知域、目地域之间的映射,以此来达到认识事物的目的。本文便是从文化教学原则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简要分析隐喻在俄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认知语言学框架中的隐喻不只是语言层面的问题,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工具。因此译者在处理隐喻的翻译的时候,实际是需要面对目的语和原语的概念隐喻和由此衍生的语言隐喻两个方面。在此框架下,对《苗族史诗》中的隐喻及其英译展开研究,结果表明,苗语中包含了很多概念隐喻及其相关的语言隐喻,译者Mark Bender主要采取的翻译策略是保留其隐喻结构,以达到最完整的传递这部少数民族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多媒体的发展,信息表达不再依靠单一模态,形式逐渐多样化,学术界对特定话语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也随之增多。现有的多模态隐喻研究主要以平面广告、电影、漫画、海报等为对象,对视频公益广告的研究较少。以泰国环保公益广告为语料,根据概念隐喻理论和多模态隐喻理论,对环保公益广告进行多模态隐喻分析,探讨环保公益广告中的多模态隐喻构建机制,分析其认知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隐喻是一种认知工具,人的概念系统在本质上是隐喻性的。隐喻教学就是将隐喻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本文探析隐喻理论对教学实践的辅助作用,使英语教师能够合理利用隐喻机制丰富其教学方法和内容,同时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与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隐喻不单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隐喻在其被运用的语篇中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了一个网络,对话题的进一步展开起着导向作用,这种功能即为语法隐喻.本文主要讨论语法隐喻在语篇层面所起到的衔接和动态功能,以指导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隐喻历来是个颇有争议的话题。争议一,隐喻就言语交际而言是本质的还是寄生的。争议之二则体现于,正如Ortony(1979)指出,隐喻是一种纯粹的语言现象还是在更多层面上属于交际现象。本文认为,若可以尝试提出第三种争议,则表征于关乎对待隐喻的态度。基于前期隐喻理论研究的相关争议,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其作了前革性的探索,提出了语法隐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方式,而且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对隐喻的翻译不断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从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入手,以奥巴马就职演讲为例,探讨一下政治隐喻的翻译方法,旨在更好地理解隐喻,对政治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形成了有关茶隐喻的认知基础,大量存在的茶隐喻现象也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对"女人如茶"这个概念隐喻进行分析,探讨茶隐喻背后的认知特点及其与中国茶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对扩展茶文化的研究领域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