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愤怒的葡萄》中对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自然万象进行了刻画和描写,并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表达了自身对女性博爱与伟大的赞颂,给予了女性极大的关注和认可。本文拟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愤怒的葡萄》进行解读,讨论了乔德妈妈和罗撒香两个角色在生态女性主义视角下的特点,并探讨了《愤怒的葡萄》中生态女性主义对社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小说家,他也曾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他就是约翰·斯坦贝克。他的作品《愤怒的葡萄》受到很多国内外文学爱好者的喜爱,这部纪实主义的经典著作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跟艺术价值。《愤怒的葡萄》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危机时民众的萧条悲苦生活状态为背景,描述了悲苦农民的凄惨境遇,表达了作者对它们的关注,更加抒发了作者对贫苦农民遭遇的同情。约翰·斯坦贝克一直被称为是愤怒的作家,长期以来,他对资本主义私有制有很严重的个人情绪,长期关注农民失去土地的悲苦生活。他还被称为是左翼作家或是政治说客,他的文学作品中所传达出来的生态的思想内容或者伦理基本没有人去关注。这位被称为政治说客的时代作家的作品里传达着较为完善的生态理论思想。作品中刻画的两个鲜明的女性形象更是发人深省,通过乔德妈与罗撒香这两个富有魅力的人物形象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探究女性与自然的细微美妙的联系,给读者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不仅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自然主义思想带给作者的感化,表现出生态女性主义的科学内涵,更是描述出劳苦农民的愤怒与不满,表达对劳苦大众的关注并以此引起读者的共鸣。本篇文章以生态女性主义为出发点,深入解读《愤怒的葡萄》这一文学佳作,探究文中人跟自然之间的联系,并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细致地品读作品中两位人物鲜明的特征以及体会作者对人物形象刻画的意图。  相似文献   

3.
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beck,1902—1968)的普利策得奖作品《愤怒的葡萄》几十年来都深深吸引着文学评论家和普通百姓。《愤怒的葡萄》一书的主题常常是贪婪商人的恶劣行径和现代工业给人和环境带来的损害。文中从新型社会生态学理论的角度,深层剖析小说,从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理解逼迫农民迁移的生态危机,认为约翰·斯坦贝克是前卫的绿色生态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4.
在欧美文学作品中,《愤怒的葡萄》表达了在美国经济恐慌期间,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民所经历的动荡、折磨以及最后走上的抗争之路。本文尝试探讨《愤怒的葡萄》这部作品中的现实主义思想表达。  相似文献   

5.
《愤怒的葡萄》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所创作的一部反映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经济恐慌下的农民的抗争故事。本文主要以作品的抗争主题为研究对象,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剧作家约翰·奥斯本因其剧本《愤怒的回顾》而闻名于世,开创了二战后英国戏剧创作的新领域。剧中的中心人物吉米·波特是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小人物,在婚姻中,他是地位较低的下层人;在生活中,他是苦苦挣扎的小人物;在现实中,他更是愤怒的青年的代表。吉米的多重身份使得此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7.
《孩子的愤怒》是莫里森2017年的新作,作品通过多视角叙事再现了黑人女性的成长历程。本文以黑人女性主义为理论框架,从种族主义下母爱的缺失以及父权社会中母爱的扭曲两方面解读作品中的母爱主题,并进而阐述了母爱与黑人女性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当代,领导学发展迅速。而领导发展研究的重要突破,则是对领导者发展和领导力发展区别的分析研究。将此拓展至教育领域中,即从培养领导者到发展领导力,教育也正逐渐进行着良性转型。领导者发展与领导力发展是两种理论视角,从教育视角出发应自上而下,从教师团队到受教育集体,都应做到彻底转型。  相似文献   

9.
《上海屋檐下》这一部市井话剧出现在政治高压的上海,虽然表现上通过人物的行为选择、语言选择想极力表现出革命的光明前途,但是结合现实的发展规律,这种革命结局却是带有极大乌托邦色彩的。  相似文献   

10.
青年马克思在《莱茵报》被查封后的两年里,思想发生了巨大转变。通过探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人的性质的界定,以及《神圣家族》中批判哲学的批判所体现的人学思想,可以发现马克思哲学真正进入唯物主义后,其转变主要体现在对人的本质和人的解放问题的探究上。这一时期他在现实的人的认识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就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雏形,并且开始为后来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支晓阳 《现代妇女》2014,(6):302-302
舞者妮娜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从正常到失常,在精神、心理和人格上产生了分裂和蜕变,并以血的代价实现了重生。是什么原因导致妮娜逐渐产生了分裂?她是怎样一步步在分裂的精神和人格中走向完美和解脱的?本文试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析《黑天鹅》。  相似文献   

12.
诺曼梅勒作为美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其著名作品《裸者与死者》已经发表就在美国引起了激烈反响。作品通过战场中的将军和士兵之间的关系,指明了当时美国社会中极权主义倾向,通过将军与士兵的互动进一步指明了极权主义对人类的危害。本文通过对《裸者与死者》的背景与内容进行分析,指出了作者如何利用小说中的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同时分析了作品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3.
核物理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脑科学博士导师唐孝威教授的新著《脑功能原理》,作为一本文集,向读者介绍了国内学者过去十几年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取得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印刷史(增订版)》一书是张秀民先生在中国印刷史领域内的一部杰作,其通过事无巨细的描写和全新的观察角度、史学方法,勾勒出中国印刷史上从印刷术诞生到印刷社会形成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案头一直摆放着阿尔文·托夫勒的未来三部曲。闲来偶尔翻翻《权力的转移》,总觉得不如《第三次浪潮》引人入胜。但随着近来网络社会中的风起云涌,我蓦然发现,原来这“最后的一部曲”竟然是异彩纷呈,丝毫不比前两部逊色。更让人称奇的是,书中讨论的内容竟然是今天我们遭遇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伊阿古头脑清醒,非常聪明。他能说会道、通晓人情世故,给人以诚实的印象。但他却非常自私自利、冷静残忍,造成奥赛罗和苔丝狄蒙娜的悲剧。然而,最终他还是一败涂地。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纵观人类思想史,关于"人是什么"及人的本质思想的探讨不胜枚举。青年马克思在对人的本质思考中首次作了科学的界定。本文基于马克思早期经典著作关于人的本质思想的思考,先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人的本质,即"自然的人的本质""社会的人的本质""现实的人的本质"。通过对三个层次的论述,分析、比较了自然的、社会的、现实的人的辩证统一,回归经典原著对其进行思想梳理,从而进一步厘清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精髓。  相似文献   

18.
华盛顿·欧文作为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之一《瑞普·凡·温克》以美国革命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瑞普·凡·温克面对社会变革的态度,以及社会变革对瑞普·凡·温克所带来的影响.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变革的保守和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19.
20.
韩剧《匹诺曹》以表现记者群体性自我反思的精神,强调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在获得高收视的同时,也被大家誉为良心剧。这部韩剧的出现,使得记者群体以及观众两方面都开始反思大众传播下的新闻价值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问题。在网络发达、自媒体盛行的今日,新闻媒体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言论自由在成全民主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伤害他人的利器。本文则主要以韩剧《匹诺曹》为例并且结合相关的新闻事件,来反思在当前大众传播中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