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创新既是当代中国的现实之亟需,又是当代中国学术思想史演进的必然要求。如何恰当地把握这一必然要求,以有效地应对当代中国的现实之需,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学界一个不容回避的任务和使命。为了避免抽象的泛泛而论,文章将这一问题纳入到现代中国学术史和思想史演进的内在脉络之中,从学术史和思想史演进的"本体属性"的高度,详细分析了由学术范式的转型和思想视野的解体给当代中国的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所带来的一系列困境,努力清除了阻碍当代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种种观念的淤积,为当代中国人文学术的话语体系创新开掘出了一种新的方法路径和参照视野。  相似文献   

2.
从庄子对世界本质("道")的认识和语言的态度与他独特的言说方式("三言")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庄子的言说方式对中国的话语传统具有深远影响,对中国固有文化规则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与西方传统及当代话语模式有着根本区别。我们有必要努力发掘自己的文化和话语规则,实现话语分析在中国的文化转向,建构真正的当代中国话语。  相似文献   

3.
对艺术存在价值的追问可以是多维的。如果说"为人生而艺术"是艺术的人生价值维度,"为艺术而艺术"是艺术的美学价值维度,那么"为传播而艺术"则是艺术的社会价值维度。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审视艺术,旨在建构一种超越自律与他律、物质与精神二元对立的"艺术—传播"研究方法,从而为当前艺术研究的媒介转向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4.
话语在其最广泛的意义上包括了交流的不同层面,从人际到国际,甚至不同文明间的对话。当代世界的不同文明之间迫切需要建设性的对话和话语。为探寻那些可以引向积极和建设性话语的哲学与文化假设,探索促进富有建设性和积极性的话语原则,将当代哲学、与话语相关的思想及其实践应用结合起来分析,并对某些不同学科领域里的理论假设及其实际影响做了一个简要回顾。分析认为,后结构主义的传播方式倾向于将语言看成是非此即彼,由支配关系构成的话语,或是有着几乎无限的模糊性,可提供机会通过颠覆意义来抵抗被支配;诸如伽达默尔和哈贝马斯所提出的诠释学方法提供了达成相互理解、建立共识以及团结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20世纪30至60年代,山西曲艺在历史文化语境中生成了独特的艺术话语,其艺术体制、艺术主体与艺术实践等多方面因素表现出新的变化:一是曲艺组织由民俗行会转变成为国家文化体制内的文艺团体;二是加强曲艺艺人的培训与改造,使其成为“人民文艺工作者”;三是通过审定、整理传统曲目,编写新曲目,将曲艺实践与文化宣传紧密结合。在国家话语与艺术机制的互动发展中,曲艺既继承民俗传统,又凸显出鲜明的组织性和宣传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无意识话语与诗性语言——拉康与克里斯特瓦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康与克里斯特瓦是当代后结构主义与后心理分析学派的重要人物,他们之间有着或隐或显的影响与渊源关系。克里斯特瓦不仅接受,而且发展、并修正了拉康的理论。克里斯特瓦的诗性话语理论比拉康的无意识话语理论更具有革命性和辩证性。  相似文献   

7.
把握现代西方艺术必须将之置于其得以产生的特定的话语模式中。为此,本文提出:首先,现代西方艺术产生于与传统文化经验系统根本不同的现代文化经验系统,这是理解现代西方艺术的首要前提;其次,把握现代西方艺术,还有待我们对“美”有一正确的认识,那就是,并不存在所谓“永恒”的美和艺术,存在的只是特定话语模式下的“美”或“对象”,为此,现代西方艺术给予我们的“美”不同于大家熟知的古希腊艺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浪漫主义艺术给予我们的“美”的感受。最后,解读现代西方艺术的话语模式启示我们不能违背自己的文化精神,硬着头皮去艺术“现代化”,与西方“接轨”同化。  相似文献   

8.
中国翻译理论研究的学术成果和中国的翻译研究领域发生的文化转向,其原因是语言学的翻译研究迟迟不能建立科学的范式,对翻译实践又缺乏指导作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翻译的文化观应当与翻译的语言观相结合,才能最终促成翻译研究领域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人类学的话语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语言为视角的后现代思想曾对当代社会科学 ,包括文化人类学产生过重要影响 ,促成了文化人类学的话语学转向 ,并带来对西方普世文化价值观的批判。面对话语学转向 ,我国文化人类学研究应该跳出西方表征话语 ,找到能与自身传统对接的文化叙述方式。孔子寻礼应该被理解为一种人类学实践 ,而枟春秋枠、枟史记枠等古典文本提供了“发微探幽”、“言不尽意”的文化叙述方式。这些叙事风格不是将文化描述成知识和概念 ,而是把最深刻的含义留给读者阐释 ,最大限度地回避语言带来的表征意义 ,体现“道不可道”的语言哲学思想。这种叙述方式让我们在浙江省富阳市东坞山村文化研究中 ,挖掘出了被现代性话语掩盖了的东西 ,并且让叙述对村落文化发展产生了“微言大义”的影响 ,即在不露声色的平淡叙述中改变村民对身边传统文化的误读 ,重新思考村落发展方向。与传统对接的人类学研究避免了中国文化在表述过程中走样 ,使其人类学的含义以原生态面貌展现在世界舞台上。  相似文献   

10.
“情感转向”是近年来在哲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领域广泛谈论的话题,传统的艺术理论同样在“情感转向”下发生变化。首先,艺术理论的“情感转向”挑战了艺术的“意义表征”体系,使经典艺术理论发生了转向;其次,因为“情感转向”关注身体,所以它在以“意义表征”为核心的经典艺术理论话语范式转向的基础上,又形成了以“身体感知”为核心的艺术情感理论话语范式的新变。再次,“情感转向”所形成的艺术情感理论从“元政治”角度重新定义“感性”的政治内涵,揭示了当代艺术与社会或美学与政治的新关系,构建了批判理论时代之后的“艺术-社会”观,为“后批判”时代的艺术批评提供了有别于批判理论的另类视角。  相似文献   

11.
传媒语境中文艺批评的话语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院批评的衰落与媒体批评的兴起,并没有必然联系。文艺批评的困境问题,实际上是一个传播渠道不畅通的问题。学院批评不但不该责骂媒体批评,反而应该与媒体批评既分工又协作,共同致力于文艺批评的繁荣。文艺批评可以在文本形态、传播方式、切入支点、表述风格等四个方面来拓展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学科, 艺术史 首先产生于欧洲, 其艺术史观念与写作范式一直存在着根深蒂固的 西方中心主义 色彩。 随着西方学术话语的全球化扩张, 西方中心主义作为 艺术史书写的话语幽灵 一直或明或暗地支配着世界各国的艺术史书写。 无论是 艺术史 欧洲艺术史 世界艺术史 还是 全球艺术史, 艺术史书写术语的翻新固然体现了世界各国艺术史学者对 人类艺术通史 书写的憧憬与努力,但并没有改变现有艺术史书写作为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实践的客观事实。 从 不完整的艺术史 不平等的艺术史 不真实的艺术史, 西方中心主义话语幽灵让东方艺术反复辗转于 缺席的东方 替补的东方 易容的东方 三种大同小异的失语状态。 要完成世界艺术史的重写与重构, 必须从驱逐西方中心主义 话语幽灵 开始。  相似文献   

13.
14.
福柯是法国著名的后现代思想家,其学说以语言学为基础而影响到世界各地不同的学术领域。福柯对空间、权力和话语的分析在其理论体系建构中独树一帜,并在当代学术界不断引起争议。在美学与文学艺术学界,福柯的空间、权力和话语理论同样占有重要地位。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空间呈现、艺术家的话语权和身份认可、文学艺术对人类生存实践的影响,在后现代艺术中已经不同以往。本文以福柯的空间、权力和话语理论建构为线索,试图分析后现代艺术的空间特性以及其中话语权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孙子兵法>的话语是用于先秦兵家的学术环境.这就决定了它基本的话语模式和语用习惯.其概念的展示采用集中定义的方式,形成了所谓"概念群",使我们可以从语义场的分析中得到准确认知.意象的运用也相对集中,形成了特有的意象系统和修辞场,生动地传达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理念.<孙子兵法>的理论创新也深刻反映在文本形式上.孙子开创了科学论文的标准范式,13篇具有前后一致的整体规划.全篇按道法术分呈的不同层面和两元对举的形式进行安排,形成了奇正相生的对称式格局,而每篇中叉箴言警句层出不穷,成为一种独有的结构占住.这些文本特点也都反映在话语习惯、意象系统和修辞特点上,从而使其思想理论得到高度有序化的表述,成为东方兵学当之无愧的元典.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关于话语标记语如何演变的问题成为学界争论的热点。大多数学者认为话语标记语在变化过程中经历的语音弱化、语义泛化、去范畴化、主观化、语用功能增强等特点符合语法化理论。然而,由于话语标记语在实际运用中呈现出了"非语法性"的特征,其他学者据此提出了词汇化和语用化,并发展出语篇化和构式语法化理论,挑战了语法化的权威地位。通过对各方争论的梳理,可以发现它们的分歧主要在于:(1)如何认识话语标记语的性质?(2)话语标记语的发展是否需要符合理论中的所有特征?而产生这些分歧的根源在于各理论的出发点不同、对语法语用的定义不同以及选取的标记语发展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17.
现代技术进入艺术视野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作为人类与自然物质交换的劳动的基本方式的技术,其二重性规定了技术与艺术之间的历史内涵.不同于物质实体基础上的古典技术,以信息软件为核心的现代技术强调的动态变化的过程和解放感性的功能,它同艺术之间的对话前提在于生存论的同一性.现代技术与艺术的视阈融合推动了技术艺术化的进程,又开阔了艺术的视野,促使艺术生活化的转向.对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的研究也为复兴马克思的历史实践观念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Halliday和Hasan关于语篇照应的理论出发,指出其静态分析对语篇照应解释的局限性。然后主要运用语篇世界和心理表征两个方面的知识对语篇照应进行了新的分析,并指出了语篇照应的实质是具有指代功能的语言成分共同指代语篇世界中的语篇指称;或者是这些语言成分通过读者心理表征中的指称形成的照应关系。本文还随之阐述了语篇照应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英语语篇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名称和定义的多样性决定了它们功能的多样性.本文主要利用J R纳廷革(James R Nattinger)和J S德卡里科(Jeanette S,DeCarrico)的有关理论,阐述英语书面语篇标记语在主旨解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刑事审判话语之标记语探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刑事审判话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主要分为话语来源标记语、换言标记语、话题控制型标记语、言说方式标记语、递进标记语、缓和标记语、话轮控制型标记语等类别。这些话语标记语在刑事审判话语中起着实现话语目的,显示社会地位,强化机构权力和限定话语内容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