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曦 《职业时空》2008,4(4):46-46
在新的形势下,高师院校围绕素质教育对高师声乐教学进行了大胆改革,从教材内容、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都做了深入的探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果。但高师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形式还有许多需要改革的地方,学科体系也不够健全,还有一些矛盾和误区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笔者结合个人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实践谈点经验总结如下,以就教于同行,促进高师声乐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歌剧《弄臣》中出现的男高音部分的咏叹调的演唱不仅是整部作品的高潮部分,同样也是作品抒情部分,是该作品中男高音角色对声音和戏剧要求的共性与个性的方面的重要体现部分,因此本文通过对该部分的演唱工作需求进行分析,不仅能够帮助当下歌剧演唱者更加细致地演唱以及深入地表演,将该作品的精髓部分能够完美地展现出来,同时也能够使得当下人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3.
何成华 《职业时空》2008,4(10):86-87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是一个有控制的教学实践系统,它使学员和教师有可能集中培养提高某一特定的行为技能,并且通过“反馈一强化”机制,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精细化的反复训练。微格教学是建筑在教育教学理论和对教学技能技巧总结研究的基础之上,利用现代视听技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进行比较系统的模拟实践和精细训练的一种教学活动。它又被译为“微型教学”、“微观教学”、“小型教学”等。近几年来,由于高师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高校扩招给声乐教学模式带来极大的挑战,“声乐集体课”、“小组课”已成为高师声乐教学的普遍模式。一堂课3人、5人、8人不等。为此,众多教育专家为探索和研究如何提高声乐集体课效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声乐集体课应该以什么理论作指导,以什么理论为依据,这应该是当前声乐教学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如果微格教学理论作为声乐集体课的理论依据,那么,我们就要结合声乐集体课的特点,在声乐教学中运用和发展微格教学理论,形成“声乐微格教学”理论并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上海出现了通俗唱法。大约在1980年,邓丽君演唱的歌曲风糜一时,通俗唱法才被大家接受和喜爱,最后逐渐发展起来。现如今,全世界通俗流行音乐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并迅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较为生活化、口语化。通俗唱法能够在高师音乐专业的课堂进行应用,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必然结果。新形势下,不仅要注重科学的发声方法,还要将通俗唱法与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相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为我国声乐教育事业开创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5.
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审美想象和情感表达是完美演绎作品创作主旨和情感内涵的关键要素。本文根据声乐作品的演唱经验,从深化对作品的内涵理解、对作品情感特征进行有效把握、音色的应用三方面,论述了声乐演唱中演唱者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并从表象、思维、想象、审美四方面,论述了审美想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师声乐专业的艺术实践是声乐专业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汇报与总结。通过艺术实践,不但提高了声乐专业学生的声乐学习与实践能力而且锻炼了学生的音乐能力,表演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激情,锻炼了学生的社会组织能力。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声乐中运用情感表达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在对声乐和情感的基本概念及特点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通过歌曲歌词、歌曲风格方面探讨如何在声乐中正确运用情感,并提出提高演唱基本功、增加生活体验、进行二度创作和增强情感表达技巧四方面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延安 《现代交际》2014,(5):183-183
本文介绍了心理状态对声乐表演效果的重要性以及加强演唱者心理素质的方法。提高演唱者对心理素质的重视程度,让良好的心理状态配合专业的演唱技巧达到完美的声乐表演效果。  相似文献   

9.
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对感情的体验、传达和表现,是每一位演唱者必须把握的重点,本文对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进行探索和论述,力求为声乐演唱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审美想象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功能,其特点主要是为想象者创造出未直觉到的事物形象。在声乐演唱中审美想象是创造意向,构筑意境的重要因素,在声乐演唱中通过艺术想象能够创造出无限多样的审美意向和深邃的意境,下面本文就详细进行分析声乐演唱中审美想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声乐教学中声音的训练可分为发声训练、练声曲、歌曲演唱三个部分。其中,发声训练是声乐教学中的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练习。通过正确的发生训练,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使学生形成正确并适合自己的演出方法,增强呼吸的控制能力,将歌唱技术成为歌唱的表现手段,从而使演唱美妙动人。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反映人类情感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能碰触灵魂的艺术。音乐在中职教学中,是一门重要的课程。近些年来,综合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逐渐开始重视全方面教学,特别是中职院校的声乐教学。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对音乐的热爱,我们将实施多样化教学的模式,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乐感,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3.
罗立章 《现代交际》2010,(7):173-173
不难发现,在广大声乐学习者当中,他们有着漂亮的嗓音、娴熟的技巧,也有对作品较为准确的诠释和把握,但这仅仅局限在专业课堂上或者私下练习的过程当中,只要一上舞台面对大众,他们的歌唱水平就大打折扣,甚至不能顺利完成作品演唱,这就是歌唱心理对声乐演唱所产生的影响。本文重在表达歌唱心理的重要性,分析不良的歌唱心理状态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校声乐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学内容专业、丰富、多变,我们需要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到声乐教学的全过程中去,教学中我们既要考虑学生的共通性与整体性,又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与个体,在充分尊重教学原则与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实施灵活的、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本文主要就高校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原则理念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对在此理念影响下声乐教学内容的选择、声乐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声乐教学设备环境的改善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推动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进一步深化,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5.
陈晓华 《现代交际》2011,(8):155-156
歌唱艺术不仅是生理性、技术性艺术,也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活动。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人们往往比较关注于歌唱的各种技能技巧,而最容易忽略另一个重要问题——心理素质对歌唱的作用和影响。声乐教学,应针对造成学生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心理素质不佳的多种成因,采取恰当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情感培养,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调动学习和演唱情绪,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声乐的学习演唱需要表演者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更需要其有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因素对声乐学习与演唱有着直接性的影响,本文重点就直接性的影响进行分析,引导演奏者做好声乐学习与演唱。  相似文献   

17.
一节成功的声乐课,需要教师用丰富的音乐知识、生动的语言渗透于课堂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会自觉、主动思考,为学生更好地演唱作品奠定良好的基础。声乐课是幼儿师范学校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以令人瞩目的速度不断发展,作为一名声乐教师我感觉自己肩负的任务很重。课堂成效应当追求简明、切实,为成功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作者在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些提高声乐课教学成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妮 《现代交际》2012,(1):227+226
声乐教学的成功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在如今的声乐教学中,教学观念逐步由以往的模式转换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发展,这就决定了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对声乐教学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声乐教与学的分析,得出学生学的主体作用。认识发挥这一作用,可使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在现实的教学中得以充分的发挥。声乐教学中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应着眼于信任声乐教师,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有合理的学习目标,制订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提高自身素质,全面认识自我;克服厌学情绪,提高学习兴趣,并将主观自我转化为学的主体作用,形成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用人声来表现的艺术,而要发出美妙的声音则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协调与配合。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演唱与教学实践,从声乐的技术层面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即声乐艺术不是单纯的技术理论,而是需要技术与音乐的完美结合,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20.
声乐教学语言是课堂中师生之间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教师运用思考性、艺术性、创造性的语言进行教学的实践活动。具备良好的教学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正确使用声乐教学语言,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声乐人才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