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弗雷德里克·道格拉斯:一个美国奴隶的自述,由他本人亲自撰写》是美国奴隶叙事的经典之作,它的成功和经典化离不开巧妙的异质叙事策略。传统的奴隶叙事试图借黑人身份和白人文化的融合建立自己的独立身份,而道格拉斯的《自述》则强调了自己作为黑人的异质性身份。黑人歌曲成为黑奴将信息编码的载体和保护黑人文化的工具,与科维的打斗颠覆了作为奴隶制根基的主奴关系,而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则让道格拉斯能够与奴隶制抗争,最终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2.
蔡灿 《现代交际》2012,(4):80-81
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描写了美国白人审美观对非裔黑人女性心灵的冲击所造成黑人身份的迷失与丧失。本文通过对该小说的人物分析来深入探讨主人公佩科拉及其母亲波林悲剧的根源,认为莫里森非常关注黑人女性心灵世界,敏锐地意识到白人审美标准对黑人女性心灵的浸染现象,使她的作品在视角以及思想深度上别树一帜,走在时代的前面。  相似文献   

3.
《无声告白》是当代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讲述的是上世纪70年代华裔詹姆斯与白人姑娘玛丽琳成立的跨种族家庭中三代人的故事,家庭成员的族裔身份、性别身份出现了认同危机,导致了家庭悲剧的发生。从族裔理论、人格角色分析的视角剖析身份认同对代际关系的影响,以及该影响所造成的后果,从而得出结论:华裔家庭生活在文化夹缝中,无法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07,(1):46-47
上世纪90年代初,南非还处在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种族仇恨的火山口上,但由黑人领袖曼德拉和白人总统德克勒克为代表的进步势力,终以超人的智慧和胆魄将势不两立的黑人和白人引上了种族和解的道路。1994年,南非举行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全民大选,并成立了由非洲人国民大会为首的南非民族团结政府,从而结束了历时300多年的种族隔离制度。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黜,民主自治的建立给黑人提供了摆脱贫困的机会,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经过多年的民主自治,年轻白人和黑人一起竞争工作岗位,而一些在老的体制中受益的南非白人还不习惯与黑人共同竞争时,南非的黑人中产阶级和精英却慢慢形成,他们的孩子也在以前的白人私立学校上课。有钱的黑人大多把钱花在房子、汽车和娱乐上。  相似文献   

5.
奥古斯特·威尔逊(1945—2005)是当代美国戏剧界最杰出的黑人剧作家。他创作的世纪系列剧真实地记录了20世纪美国的百年黑人历史,堪称美国黑人世纪史诗。本文将从创伤角度来解读威尔逊的成名作《莱妮大妈的黑臀舞》,揭示美国黑人在面对沉痛的历史和种族歧视的现实时所受到的集体创伤和个体创伤。威尔逊从个体的悲剧命运,阐释美国黑人通过对黑人身份的认同以及与黑人民族文化的联结,才能走出创伤,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6.
坐着的权利     
狄马 《现代交际》2005,(7):75-75
1955年12月1日,在美国阿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一家百货公司工作了一天的黑人裁缝罗莎·帕克斯登上了回家的公交车。那时的公共汽车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制,也就是说,在车厢里白人坐前半部分,而黑人只能坐在后排。可是那一天的黄昏正值下班高峰,上来的人越来越多,于是驾驶员(当然是白人)便命令坐在后排的四个黑人乘客站起来为白人让座。其中的三个照办了,只有帕克斯太太坐着未动。  相似文献   

7.
积极的残障身份认同对残障者本身具有重要意义,残障身份发展是残障者实现身份认同的路径,理解残障身份发展的过程也可以让残疾人工作者更好地为残障者提供教育、康复等相关服务。本文通过梳理较为典型的西方残障身份发展理论,结合国内残障身份相关研究及本土社会文化背景展开讨论。文章认为,在西方残障身份发展理论框架下,残障者形成积极身份认同的关键在于认同并融入一套在残障社区内共享的残障文化,而在我国社会文化背景下,目前并没有一套成体系的残障文化,残障者也难以体会残障的文化身份感,国内残障者的身份认同缺少本土残障文化依靠。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公民身份的职业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每个国家都是各种不同身份认同的结合体,如意识形态认同、宗教信仰认同、经济模式认同和社会文化认同等等;每个人也是多重身份认同的结合体,包括职业认同、性别认同、年龄认同、祖籍认同等等。在窦露蕾斯·拉格迪亚(Dolores la Guardia)和汉斯·古斯(Hans P.Guth)主编的论文集《美国的声音:文化与社区》(American Voices:Culture and Community)一书中,作者艾伦·古德曼(Ellen Goodman)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生产方式的变迁孕育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也孕育了公民身份认同的变迁,职业认同逐渐代替籍贯认同,成为现代社会人们重新找回自我的…  相似文献   

9.
董建明 《现代交际》2013,(12):30-30
美国黑人英语的形成有其历史根源性,它是在白人英语的基础上,吸纳了非洲本土语言及其他多种语言词汇而形成的,它是一种英语变体,也是美国英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语言体系,在语音、拼写以及句法上有其独特的语法规则,它蕴含着丰富的黑人文化,被愈来愈多的人所接受,其合法性在各种方言变体中最后得到学术界承认并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历史总是充满着许多辩证的矛盾,远在人类能够领会历史的意义之前,这些矛盾就已经存在了。十六世纪以来,许多在大陆专制体制下无法施展抱负的欧洲白人,陆续远渡重洋,希望在新大陆实现他们追求富足与自由的梦想。渡过了大西洋无情浪涛的惊悸后,开始在新大陆胼手胝足地重建家园。辛勤的努力加上垦荒的冒险,这些自愿前来新大陆的欧洲移民,逐渐尝到了富足与自由的滋味,但是,另外有一些非自愿前来的人,却以最不自由的奴隶身份,提供那些追求自由的白人所需的生产劳力。一块新垦殖的土地,不同的阶级,势必是要埋下日后冲突对立的种子。从奴隶到形式的民权一六一九年,第一批黑人到达了北美大陆,不过,他们并不是来追求自由的。登岸时个个是上了手铐脚镣,他们是有价的商品、没有人格的奴隶。对他们来说,自由是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新移民社会认同的结构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根据亨廷顿关于社会身份的分类模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统计方法,通过群体认同、文化认同、地域认同、职业认同、地位认同等对城市新移民十分重要的五种社会认同类别,探索移民社会认同的内在关系结构。结果表明,移民的社会认同呈现出一致性认同与差异性认同并存的关系结构,具体表现为:职业认同与群体认同和地位认同,地位认同与地域认同,地域认同与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群体认同与文化认同之间存在着一致性认同的倾向;职业认同与文化认同和地域认同,地位认同与文化认同和群体认同之间存在着差异性认同的倾向。此外,本研究还发现城市新移民的定居打算与其采纳本地节日的状况和他们对子女的期望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在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还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同性恋群体,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受到众多关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同性恋者网络社区进行问卷收集,考察同性恋者的自尊感,身份认同和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以数据分析得出三个结论:身份认同处于不同阶段的同性恋者的自尊感差异呈边缘显著;身份认同处于不同阶段的同性恋者的自我效能感差异显著;自尊感对身份认同的影响是通过自我效能感的完全中介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小小寰球     
小小寰球美国人与美国生活方式文/张秀君美国人口普查局在两亿四千九百多万美国人口中的六分之一家庭进行了调查,调查资料显示了美国人及其生活的一些基本内容。一、美国人口结构美国的白人占80.9%,黑人占12.1%,西班牙语裔9%(有白人也有黑人),包括华人...  相似文献   

14.
张静 《现代交际》2011,(3):101+100-101,100
"香蕉人"即华人移民后裔由于受到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他们在不觉中放弃了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从小生长在华人父母的文化中间,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华人移民后裔属于一个极为特殊的群体,他们既不被中国文化也不为主流文化所接受,只有在两种文化中徘徊,寻求认同。  相似文献   

15.
身份认同是教师教育与发展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编外教师是我国教师群体中处于边缘化的子群体,其生存现状和发展常被社会忽视。编外教师身份认同的研究对优化我国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整体教师队伍素质具有积极作用。教师个体接受并认可当前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就形成了教师的身份认同,并将这种积极的态度转化为职业发展的动力,促进实践教学。目前,编外教师的身份认同研究多关注农村和城市中小学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研究方法多以量化研究为主,研究主题单一,今后要转变研究范式和理念,合理利用编外教师的优势促进教育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从2011年起,江苏省试行高校注册入学制度。但从目前的反响看,这一举措并没有引起社会应有的重视和认可。而通过注册入学的大学生又是如何看待"注册入学大学生"这个群体?他们是否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一角色身份?研究就此进行操作化尝试,考察注册入学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身份认同情况,通过对调查结果加以分析并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严青 《现代妇女》2010,(8):121-124
《八月之光》是美国著名作家福克纳以种族问题为主题的重要作品,很多人认为它体现了福克纳痛恨奴隶制、反种族主义的思想。文章通过细致分析考察,发现在这部小说中,福克纳重复运用蛮荒隐喻对黑人世界进行表征,从白人外部观察者的立场与视角对黑人世界进行想象与建构,将黑人置于种族他者的地位,扭曲与贬低了黑人世界。这种自我,他者二元对立的种族观念,与其写作中对种族主义进行批判的努力相悖,削弱了作品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18.
“青年文化”具有“亚文化”属性,不仅仅指“青春叛逆”这一特质,在新媒体时代更涉及到“网络媒介”对“青年文化”的形塑。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调查、网络使用习惯调查以及实际社交状况的深描,探讨青年群体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不同的身份表达,可以发现当下“赛博空间”中的青年自我表征与现实身份认同的关系具有“自反性”,一方面“次元壁”的区隔显示出青年身份认同的焦虑,另一方面从“网络—现实”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又生产出身份认同的路径,即通过“自我对抗”最终生产出青年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9.
分离主义是美国黑人诉求平等公民权,谋求自治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内容依据伊斯兰教教义,黑人穆斯林重塑自我民族性,增强民族自豪感,进而全面消解白人对黑人的矮化与贬低。20世纪初,美国处于种族主义最为甚嚣尘上的时期,而黑人穆斯林的分离主义思想正是在此期间孕育发展。在二战后轰轰烈烈的民权运动过程中,黑人穆斯林的分离主义思想步入鼎盛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黑人社会地位的提升和种族关系的变化,黑人穆斯林的分离主义思想进入转型期。本文旨在以"伊斯兰民族"组织的成长轨迹为例,全面剖析黑人穆斯林分离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揭示20世纪美国的民族矛盾与种族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尽管对"文化帝国主义"的争执颇多,但在全球化的时代,其依然发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帝国主义深刻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文化旨趣,并引发青少年的文化身份危机,其主要表征为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更加复杂、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互动日趋削弱、主流文化的影响力逐渐降低。在应对这种文化身份危机中,有各种不同的方式,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明确的、自信的文化身份。当前,青少年的文化身份认同,与青少年价值观建构在内核上有着极大的互补性和交融性,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