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学生素质偏低、实践能力不足、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减轻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压力。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并为该模式的运行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以期这种模式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2.
张云虎 《职业》2015,(7):102-103
现行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了学生素质偏低、实践能力不足、与企业需求相脱节等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产学研一体化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为企业培养合适的人才,减轻政府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压力。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并为该模式的运行建立了完善的保障机制,以期这种模式在更广的范围内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3.
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发展使企业对用工提出了新的需求,迫使地方高校必须转型发展、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以顺应形势的变化。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培养出合格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本文用SWOT法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其所具有的优势和威胁及所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并提出了促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发展的策略有调动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的积极性,实现校企共建,资源共有,成果共享,多方共赢的策略。只有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才能实现就读与就业的紧密衔接,解决教育与就业错位问题,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自2010年国家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以来,政府、高校、企业都在积极响应配合,各行各业都在以其特有的方式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这些应用型技术人才将知识、能力转化为生产力,成为自主创业的主流大军。在"卓越计划"下,高校和企业是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创业能力培养的基础,设置选择合适培养策略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而大力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是我国高校的当务之急。通过对沈阳市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调查研究,分析辽宁省人才培养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对于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与我国社会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聂杜娟 《职业》2016,(9):34-35
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人才需求结构失衡问题,一方面是企业对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人才需求结构的失衡凸显了我国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弊端与不足。本文从解决人才需求结构的社会问题出发,着力探讨国家、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元主体在改革传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张家口教育学院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课时、课内模式和课外模式几方面探索英语听说教学新模式在涉外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为满足当今国际护理人才的市场需求,我院逐步确立了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涉外性四性兼具的特色涉外护理英语听说教学新模式,为护理教育的新课题—涉外护理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导游行业中,涉外导游专业的素质要求与普通的导游不同。涉外导游是我国导游队伍的中坚力量,主要承担涉外旅游团队(包括国外入境旅游团队和中国人出境旅游团队)导游接待工作.随着中国国际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旅游企业对涉外导游人才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培养和选拔涉外导游人才难度加  相似文献   

9.
培训体系建设是企业人才培养的基石,透过培训体系建设与开发支撑企业人才发展战略,可以推动企业关键人才源源不断地成长与供应,实现企业发展和个人职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0.
韩冬 《职业》2016,(1):64-67
一、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概念 我国企业走出去战略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即"国际化人才"短缺,造成这个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企业不能结合实际需要培养国际化人才,人才培养不对症.从字面上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质意义就是通过一整套的培养评估、制订培养方案、执行培养计划、跟踪培养结果的系统化培养路径,从而达到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的.在这里笔者想强调一下国际化的"人才引进"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区别,把这个区别细化到实际操作中去.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国家重视、政府支持,作为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重视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充分了解当今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加强对人才培养的服务,需要高校重视图书馆的功能与作用,利用图书馆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升级服务水平、拓展服务渠道,与社会需求接轨,培养出优秀的创业型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高校发展有所不同的是,我国现代化高校教学体系更加注重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方向。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现如今高校发展的主要形式,它深刻体现出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方向。笔者针对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特征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对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等内容进行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一个法制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长期发展的目标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快速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几年,高校的法律专业就业形势不乐观,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完全不匹配,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与企业的需求。本文针对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学亮  吕星星 《职业》2014,(2):72-73
人才培养质量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息息相关,能否实现学生更高质量的就业,也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准。在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广西高等教育面临难得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核心竞争力,是未来广西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断给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和目标,尤其是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据此,本文就当下应用性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举措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分析了我国高校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该如何积极转变服务措施来应对人才需求,例如:提升服务理念,加快信息化和馆藏建设,提高相应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强化资源建设的同时构建相应的考核技术,积极担负起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责任,不断深化图书馆的现代化体制建设,以期实现高校图书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育人工作的影响目的。  相似文献   

16.
王磊 《现代交际》2014,(7):214-215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的有效途径。企业的快速发展必须依赖于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储备,而高校则肩负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重任。本文主要从课程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以及课程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展开探讨,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7.
一、引言 校企协同教育是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时代发展需要,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目的是使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院校根据企业对人才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共同负责招生、培养和就业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培养模式.近年来,校企协同教育理念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政府、学校和企业的重视,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但侧重点不同.校企协同教育强调的是深度合作、资源共享与高技能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应用的比较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的是适用于企业人才需求,与企业共同完成招生、培养和就业,对于高职院校比较合适.两种方式均有许多成功的案例.笔者所在的广州市交通技师学院一直致力于校企协同框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近年在与企业的订单式合作办学中,通过探索发现:只要企业有信心,学校实力够强,校企协同教育同样可以与"订单式"人才培养相结合,同样能获得很大收益.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的就业不仅关系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输出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人口基数大、就业困难的现状,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逐渐转型。这不仅仅是缓解了就业压力,也是维护社会的治安与和平的重要举措。在社会管理下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把旧时的就业后指导政策与供需关系相结合,带到如今的高等教育上来,使政府、高校、企业彼此间联系更加紧密,有效提高人才质量与定向培养适合社会综合型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进行深层次的对接,进而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19.
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是英才制度中校内分流制度的表现,是指不同智力水平、不同能力倾向、不同学习期待的学生被分流到同一学校的不同班(重点班或实验班等),也是研究型高校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渠道。本文在借鉴与引用学校分层制度理论假设的基础上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分析了实验班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冯鸿  林宏辉 《职业时空》2008,4(10):240-240
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而对资源与过程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是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直接影响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因素,是高校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质量工程”重要内容之一。《植物学》是生物科学的三大基础知识内容之一,是综合性大学、师范院校生命科学及相关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也是农、林、中医药各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按照教育部课程建设的标准,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课程建设理念,在《植物学》课程建设中,通过精心组织、精心设计、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从根本上创建以能力与素质培养为主旨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