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一方面,应该尊重信教学生的信仰自由,另一方面,应该根据高校教育与管理的特点,探索高校管理体制中的新型的政教关系,在依法治校的基础上,以新型的领导方式和教育意识来对待大学生的信教问题。根据“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原则,高校就是把信教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阵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对大学生信教现状多加关注,同时分析大学生信教的原因,揭示大学生信教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在关联,并对此进行控制与引导.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督教在高校的迅速传播,大学生成为基督教传播的对象。对浙江省H市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信仰基督教的人数少、比例小,但绝对数字较大,且呈现增长趋势。信教动机的功利性和实用性突出、信教途径日益多元化、信仰非法基督教的情况显现等是当前大学生信教的主要特点。基督教的正向价值、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高校教育引导的缺位等是导致"基督教信仰热"现象的重要原因。解决大学生的信教问题,需从引导其理性看待基督教、妥善解决现实需求、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加大对宗教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等方面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学生信教持续升温现象对和谐校园文化的构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大学生思想观念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为此,着手构建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长效应对机制,是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要妥善解决的课题。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信教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长效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5.
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进行访谈研究,结果发现:高校宗教传播范围广、频率高,值得关注;大学生对待宗教的态度趋于宽容,潜在信教人数较多。建议高校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软环境建设,注重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位一体"角度教育引导学生,通过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宗教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  相似文献   

6.
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大学生对将来信教可能性的"自我预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宗教兴趣"和"宗教评价"对大学生未来信教自我预期有关键影响,其他各种可能的因素均受这两个要素的中介才能发挥作用。因此,高校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象的应对思路,要从"预防"拓展到"规范"。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尤其是宗教与法律、政治、社会等各层面关系的教育,使大学生都能有意识地在法律框架下理性对待宗教信仰,使他们能够在现代多元宗教环境中,理性、和平地处理信教与不信教、不同宗教之间的关系,辨析正信与邪教,正确理解宗教与国家安全、政经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高校大学生宿舍不仅为学生学习和生活提供场所,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以宿舍为载体,在宿舍管理中渗透思政教育,可以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影响力和有效性。本文立足于高校宿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针对现状阐述新时期下如何对其创新。  相似文献   

8.
田惠琴 《职业时空》2008,4(11):154-155
高校不仅要培养青年学生高度的文化素质,同时也要培养学生高度的政治思想素质。今天的大学生是共产党员机体新鲜血液的增长源,是未来干部队伍的基础,培养大学生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对我们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渗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符合高校德育的需要,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塑造完善的身心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将感恩教育与外语教学联系起来,使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寻找到合适的德育渗透点,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寻求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课堂加网络平台式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希望在不增加课时的基础上利用有限的精读课堂渗透一些相关写作知识技巧,并在课余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对学生有意识进行一定量英美文化知识渗透及写作实践锻炼,进而提高大学生在各种环境下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要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笔者认为,应该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学生能力结合起来,建立一种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素质为目的,以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主要环节,充分渗透思想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本文对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能力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方法、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向莉萍 《职业时空》2009,5(12):96-97
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之间的关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意义。在英语课堂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学生道德情操修养;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作为承载国家的未来与希望的重要主体,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面临着来自西方国家的经济渗透、信息渗透和文化渗透,使得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发生着深刻地变化。虽然各种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我们仍然有必要对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正确引导,才能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凝聚力。本文旨在通过阐述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的现状,来分析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性,从而寻求正确引导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京就读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具有不同的宗教文化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发现、信教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可以归纳为七种类型,分别是:传统有神类;抗阻型怀疑论类;情境性宗教类;文化认同类;世俗——人本主义类型;道德救赎类;时代个性的需要。同时也研究也显示,少数民族大学生蕴藏在其生活中的关于信仰与生活的精神流动的曲线。在新形势下,需要从组织、参与与教学三大机制方面对少数民族大学的信仰进行有效地引导,提高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5.
黄月圆 《职业时空》2013,(2):137-139
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特殊而重要的群体,是广大青年学生中的优秀代表和中坚力量,他们的自我教育水平,将影响到整个党员队伍和大学生群体的素质。开展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模式探究,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模式主要有:个体自我教育模式、集体自我教育模式、同伴自我教育模式。三种模式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能够共同推进大学生党员自我教育持续、健康、科学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为此各高校开始重视起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由于一些毕业大学生到企业就业后,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工作态度消极、不能吃苦耐劳等诸多不良现象,跳槽时有发生,这些都表明在大学生的职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本文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范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范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为目标,以人格培养、职业教育、闲暇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养为基本内容,以多渠道全方位渗透为基本策略,综合应用宣传教育法、渗透教育法、心理咨询与辅导法、自我教育法、环境教育法,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为运转机制,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8.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钱光田 《职业时空》2009,5(3):105-105
文献资料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旧观念,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良好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最近几年来,中学生包括大学生自杀和打架伤亡的事件屡屡发生,从这些事件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取向的模糊。虽然可能有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原因,但是反思学校教育,是不是也有课堂生命教育的缺失呢·所以历史教师应发挥历史学科生命教育渗透的功能,充分开发教材、利用乡土资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理解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20.
陆小燕 《职业时空》2009,5(7):58-59
民族民间音乐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劳动人民几千年智慧的结晶。高职院校应利用大学校园育人环境,重视对高职学生特别是非音乐专业大学生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教育,强化本土音乐文化的熏陶和渗透,有效促进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弘扬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