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是一名残疾人,但身残志不残,曾取得过优秀青年创业者的称号。然而,成功的事业.幸福的家庭使他飘飘然起来,在他人的引诱下开始沉迷于毒品。自尊心较强的他,深知毒品的危害,先后十多次自愿戒毒,但收效甚微。如今,在选择了药物戒毒后,他能否再—次站起来?  相似文献   

2.
从世界范围来看.让毒品使用者减少和摆脱毒品依赖的主要方法是刑罚改造和强制戒毒。但是经过刑罚和治疗的毒品依赖者回归主流社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歧视.会刺激他们灰暗、脆弱和敏感的神经,使得作为微小个体的他们无法坚持不依赖毒品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关注青少年群体的成瘾问题是我国毒品问题治理的应有之义,但当前针对该群体成瘾原因的探讨存在静态呈现个人经历和理论演绎分析的倾向,这既不利于完整把握青少年吸毒者使用毒品的经历,也难以为青少年毒品问题的预防和矫治工作提供有效借鉴。"毒品使用生涯"是西方学者审视个体吸毒经历的成熟研究范式,能够为动态理解青少年吸毒成瘾问题提供独特视角。基于15名在我国社会转型初期开始吸食毒品且目前保持良好操守的戒毒康复人员的深度访谈材料,将其毒品使用生涯划分为毒品消费阶段、毒品维持阶段和意义迷失阶段。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为个体心理演变与吸毒行为的发展变化,更是个人特质与其所处社会结构之间互构的结果。应对青少年毒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向在于协助他们重新建构起新的生命意义,不断追求和创造作为一名正常社会成员的主体立场和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非法走私、种植、加工毒品以及吸毒贩毒等反社会越轨犯罪行为日趋严重,已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危害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作者认为,禁毒教育不普及是吸毒人员逐年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地方及单位的决策者对毒品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禁毒教育存在盲区与误区;相当数量的社会公众对吸毒缺乏全面、科学的认识,其中有的人有成为新的瘾君子的危险;戒毒场所泛滥与管理失范、戒毒广告的虚假、戒毒宣传的歪曲误导,造成了吸毒者难以根本上戒除毒瘾,同时又形成了戒毒并非难事的宣传效果。严酷的现实是,时至今日全世界还未生产出任何一种十分有效的戒毒药品!实施全民禁毒教育,尤其是抓紧中小学生的教育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关于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少年吸毒人数在我国吸毒人数中所占比重较大,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一日吸毒,终生戒毒”,因此,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吸毒的危害及其原因,指出毒品预防教育是青少年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并具体阐述了对青少年进行毒品预防教育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图片新闻     
《中国社会导刊》2010,(16):F0002-F0002,F0003
6月2日,一名戒毒人员在福建省福州市则徐中学禁毒宣传活动上现身说法,告诫青少年“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相似文献   

7.
6月26日是第20个"国际禁毒日",主题为"依法禁毒、构建和谐"。遏止毒品蔓延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当务之急,如今越来越多的吸毒者已经开始接触美沙酮门诊,与其它门诊不同的是,该门诊所接收的病人全部为吸食海洛因成瘾而强制戒毒又多次复发的人员。就诊的病人每天都得定时服用"美沙酮",以此来代替"海洛因"。  相似文献   

8.
戒毒康复者的陪护们是一个很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异常痛恨毒品和吸毒者,另一方面他们的亲人却是吸毒者,这种既爱又恨的情绪,让他们处在矛盾当中。他们看到了毒品对亲人的毒害,甚至他们已经饱尝了亲人吸毒造成的伤害和折磨,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范围内,毒品泛滥都是个极难治理的问题。多少人因吸毒而痛苦不堪、家破人亡.甚至引发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行为。吸毒人员戒断毒瘾回归社会后。其中又有多少人由于种种原因陷入“屡戒屡吸、屡吸屡戒”的恶性循环。因此。在严厉打击毒品犯罪.控制毒品蔓延的同时。戒毒人员的社区康复也同样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吸毒成瘾已经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的关注.诸多案例显示青少年初次接触毒品是因为朋友,在戒毒一段时间之后重新吸毒也多是朋友造成.笔者在以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的"差序格局理论"和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失范"理念及美国社会学家默顿"压力学说"理论作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朋友在青少年吸毒过程中扮演的角色及其发挥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他从戒毒中心里七进七出,妻离子散众叛亲离,从一个高级厨师沦落为小偷,毒品让他的人生之路越走越窄……然而,美沙酮的出现让他脱胎换骨。  相似文献   

12.
沈康荣 《社会学》2007,(3):48-61
通过对苏州市戒毒所的新型毒品吸食人员的全面调查发现,新型毒品吸食者群体呈现如下特征:男性占据绝对多数,但女性吸食者增长趋势明显;低学历者多;青少年多;个体职业者多。戒毒是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我们应该净化社会环境、重燃家庭温馨;提高社工素质、强化社工作用;消除就业歧视、解决就业困难,帮助新型毒品吸食者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3.
她是一位不幸的母亲,儿子身陷毒品旋涡,6年间,吸光了全家积蓄的50万元;她又是一位软弱的母亲,因为不能忍受儿子毒瘾发作时的痛苦,她亲自赔着笑脸去毒犯家里为儿子买回毒品;她又是一位执著的母亲,面对儿子戒毒一次次失败,她始终坚信,儿子会在博大的母爱感召下走出毒品旋涡,迎来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4.
毒品作为一种精神性药品.是从受害人的心理缺陷恶化.透入生理变化,又通过生理反应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造成长期生理依赖与需求。我们开展的这次调查,就是以吸毒者初吸、戒毒、复吸时的心态为切入口,透视吸毒者的心态,并对其作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我国的戒毒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中的“戒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任何国家、社会和政府,吸毒行为都遭受抵制。为了杜绝毒品减少吸毒者,迄今为止各国所采取的各种方式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途径:一是公共安全模式,即强制性戒毒,将吸毒者视为违法者,通过公安部门来打击和处理;二是公共健康模式,即自愿性戒毒,将吸毒者视为病人,由公共卫生部门来医治和救助。  相似文献   

16.
当前毒品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肆虐,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安定。据卫生部通报,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264302例,其中,报告病例数排行前六位的省份分别是云南、河南、广西、新疆、广东、四川。①因此,探索戒毒康复模式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在对开远强制隔离戒毒所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戒毒康复模式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7.
正一位化学家自学中医自救和救人成功。化学家眼中的中西医李宁先老师是一位化学家,也曾是一位"在床上排队等死"的病人。从事化学和信息应用研究的他,多年来拼命工作积劳成疾,患有严重的心脏病,曾几次被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2001年,久医无效、走投无路的他,在病床上开始自学中医。三年后,老先生不仅自救成功,还把夫人的甲  相似文献   

18.
来信     
“虎门销烟早已成为一种历史符号,毒品问题在今天却依然困扰着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毒品,一方面演化成为获取暴利的经济交易媒介,另一方面禁毒也成为许多国家生活的重中之重。毒患一日不除,正常的社会经济将难以安宁。禁毒以及戒毒,既需要从社会控制层面加大力度,也需要从人们的精神层次、道德层次进行引导,从而完善个体人格,增强自我控制能力、调节能力以及心理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戒毒所成立于1991年8月,两年多来,戒毒所以其良好的戒毒效果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有关领导及社会各界的赞扬和好评。1991年底,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曾指出:深圳市戒毒所成立时间不长,却“取得显著成绩”,希望“把戒毒工作做得更好。”1992年6月,民政部崔乃夫部长视察戒毒所后题词:“禁毒戒毒,净化社会”。1992年11月,美国、法国、日本、泰国、波兰等五国驻广州总领事、领事参观深圳市戒毒所后,美国官员认为戒毒所的管理水平比洛杉机戒毒所管理水平还要高,提出愿意合作,以共同研究对付毒品这个人类公害。1993年3月21日,世界卫…  相似文献   

20.
成为一名禁毒社工已有七八年,期间我接触了数百名药物滥用人员,看到了很多个人和家庭在毒品伤害中挣扎。不论他们吸毒前的身份是大款、公务员还是普通百姓,除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得以康复外,大部分人就此沉沦。吸毒者戒毒难,禁毒社工的工作同样不易。禁毒社会工作之所以难做,除了药物滥用人员自身生理、心理上对毒品的需求较难克服之外,环境对他们的影响、社会的支持力度、政策上的不合理因素等,都使得禁毒社工开展工作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