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死,即生存与死亡。人们热爱生命,却很难做到不畏惧死亡。日本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他们有着自己民族独特的生死观念,日本人宽容生死,尊重生死,追求"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至纯至美的生死观。本文将从具体日本人生死观的表现形式以及形成原因两方面来探究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2.
禅意盎然     
中国古代曾经有所谓“三教九流”之说。所谓“三教”,指的就是儒、释、道。虽然在传统的“三教”之说中把儒、释、道不加区别地“定性”为“教”,但根据现代社会中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除了把“释”(佛教)说成是一种宗教大概很少有人会提出疑问外,对于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3.
蔡婧 《现代妇女》2014,(8):353-353
“生死”问题是道教理论体系中的核心问题之一,道教中人的一切宗教活动都是直接或间接围绕着“生死”而展开的。对于道教生死观的透彻研究,能够帮助我们对体系庞大的道教有一个通透的认识,能够帮助我们准确把握种种道教活动及现象之本质所在,以利于其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生死杂谈     
一般认为,谈及生死问题方面的深刻度,应当以佛家为尊。同时,中国"禅宗"曾号称"以道释佛",显然,我国本土学说体系——道家,对该问题也谈及了许多。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天纵奇才,乃百家学说的集大成者,更是一位生命的彻悟者,一位在苦难中的断然超越者,坡翁平生之文中亦不乏谈及生命死亡的文章内容。故本文便粗浅谈论一些佛道二家对生死的看法,其间以坡翁之文章观点贯穿之,为图管中窥豹,领略一斑耳。  相似文献   

5.
当代所谓儒家文化涵义较广泛,它不仅仅指孔孟之道,而是包括儒、道、释合一,并杂糅以法家、兵家、农家等诸学派的一种传统文化。所以,我们认为,儒家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企业文化构建中,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着企业价值观念、企业理念、企业行为各方面,这些都属于企业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是企业文化的最核心部分。由此可见,儒家文化在现代企业文化的构建中至关重要。一、儒家文化为东亚各  相似文献   

6.
戴贝钰 《现代妇女》2013,(11):17-18
“儒”、“道”和“释”三教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主要代表,各有其内涵与意义,三教各有不同,又互有相同之处,在历史长河中兼容并包,共存共进,融合吸收,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代表。可见,中国文化有着和谐宽容,兼容消化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7.
蔡桂如 《现代妇女》2013,(12):I0052-I0053
泰州哲学思想中的“万物一体”生态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哲学“天人合一”思想发展,也是泰州区域优秀文化的突出体现。泰州区域文化中的儒、释、道三派的生态思想,尤以儒派之一的泰州学派生态观最为鲜明。泰州学派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思想主张,升华了我国古代思想家们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也形成了鲜明的泰州地域生态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的内涵,其实就是以儒、释、道为主要建构的国学系统。本文将从儒家,道家,佛家等方面,学习研究民族精神,从人生,政治等方向慢慢感悟。  相似文献   

9.
追溯中国茶道形成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唐朝,茶圣陆羽是“茶道”创始者。封建社会的统治阶层是独尊儒学的,道教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佛教在唐朝时从印度、天竺等国度传入到中国来,因此,从时间上看,中国茶道的形成也与佛、道、儒这三家思想有着密而不可分的联系。中国茶道处处体现着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华,这使中国茶道有着博大精深的内涵和文化底蕴。也就是说:把中国茶道比作棵树的话,儒家是中国茶道的主干;道家是中国茶道的灵魂;佛学则是中国茶道的绿衣,有这些精髓的思想贯穿于中国茶道的之中,使中国茶道成为佛道儒家思想的代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道、佛三家之思想融合而形成的文化三极,内涵丰富,具有"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形成了以"和谐"为特质的中国和谐思想文化传统。与当代社会推崇的和谐社会相映生辉,和谐社会之理论对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承继与弘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席丽莎 《城市》2016,(5):63-66
天津水西庄由查氏盐商营建,其整体氛围处处折射出文人园林清新雅致的气息.水西庄之建造同时蕴含道家“无为”与禅宗“虚空”的思想,并且,作为封建社会文人,水西庄这座避世之所中依旧体现出儒家思想.儒、释、道思想在园林营造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又通过诗词、书画、建筑等多种艺术形式得到升华,使水西庄成为北方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笔者通过对历史资料的考证,从景观营造的角度探析园林所蕴含的儒家、禅宗、道家的思想精髓,力求从另一个侧面反映水西庄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12.
屈巧红  刘颖 《现代交际》2022,(8):95-101+123-124
赫尔曼·黑塞是德国浪漫派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世纪30年代是黑塞文学创作的分水岭,他从寻求救世之道到将理想寄托于精神乐园,从积极乐观到避世隐居。这一时期也是黑塞对于东方文化的探求之旅,道家哲学特别是庄子的“鲲鹏”“玄珠”“对立统一”“机心论”“生死观”等思想概念都可以在黑塞的作品中寻到踪迹。然而,黑塞对于道家思想的吸收与借鉴从本质上来看,是一个欧洲人对于东方文明的探索,是“借东方之智慧,释西方之焦虑”。  相似文献   

13.
生死关系问题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哲学命题,《庄子》一书中多篇中有所论述,从外生死——对死亡的猜想、齐生死——生死之变乃形式之变、无生死——超越生死之境三个方面加以分析,能够使我们对《庄子》一书中的生死问题有一个比较清晰地把握。  相似文献   

14.
陆明君 《公关世界》2016,(24):90-95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其不但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起源的象征,而且在历史的发展与书体的演进中,愈加丰富多彩、魅力无穷。书法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不仅延续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脉,在内涵上还融汇了儒、释、道等传统哲学及美学思想,使其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标识。今天,书法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同样担当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歐陽修對道學家"性命論"的態度,關係到他的文道觀。歐陽修批駁李詡的《性詮》,認爲"性"論乃"無用之空言",爲後儒"偏說"。他反對劉敞"性"爲"仁義禮樂之本"的說法,認爲"聖人之道"不可廢,學者"毋言性可也"。在《詩本義》中,他又否定漢儒所作《詩經》箋注中的"天命"觀,以爲那不過是"讖緯符命怪妄之說"。因此,論者或以爲歐陽修"溺道",他的文學思想有"道學化"傾向,乃無稽之談。  相似文献   

16.
生死观以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为基础而形成,也影响着人们的主观认知,它对于我们理解与实现自身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各自社会中哲学领域里程碑式的人物,苏格拉底与庄子所建立的生死观皆带有他们自身的独特哲思。通过对比《斐多》与《庄子》两本哲学著作中所阐明的理论,来探讨他们思想观念中所蕴含的相似智慧和两者在思考死的意义到明确生的态度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并剖析这种差异的部分哲学基础,我们能够为当今青年科学生死观的建立方式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早己融入到民族的血脉之中,儒、释、道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而儒道文化作为中国本土产生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从对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神的分析入手,找出儒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进而追寻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18.
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南怀瑾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是文、诗词歌赋。  相似文献   

19.
名家一直是诸子百家中较少被关注的,在我看来,名家主要具有两种特殊的特点,值得被关注。一方面,名家与儒、道等家比较,既无有为之功,也非无为之学;另一方面,与正统相对应的,就是名家从根本上的叛逆性质。  相似文献   

20.
嵇康和阮籍同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音乐家,阮籍著有《乐论》一篇,嵇康著有《声无哀乐论》一篇,处在同时代的两人,音乐思想却大相径庭,阮籍是伦理学美学近儒的,嵇康确是纯艺术美学近道的,笔者尝试着从"社会历史原因";"生活经历、性格方面";"内在精神与灵魂的不同"三个方面来分析此种原因,力求对两人的音乐思想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