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孝胥为首的绅商,经过多方筹措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创建起日辉织呢厂,其中郑孝胥个人对厂的发展可谓费尽心血,他充分利用个人影响以及个人与官府关系积极筹措资金,开拓销路,企业危机时又多方努力。不过作为一个绅商在发展近代企业中又有明显的不足,无论是资金筹措,市场定位还是企业管理都有需要改进之处。但是我们可以看出郑孝胥这类绅商真心希望通过努力来发展经济,当然也确实为近代企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刘丹 《现代交际》2014,(11):53-54
T·S艾略特是英美现代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既是新批评派的奠基人,又被西方评论界视为英美现代派诗歌创作和理论的大师。T·S艾略特的现代辩证诗学理论是以他独有的方式在现代诗歌创作中展现他的诗学特色,为东西方现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本文从T·S艾略特的诗学特色入手,对"非个性化理论""客观对应物""意象的手法"等诗学理论和他的新批评理论展开系统分析,进一步阐明了T·S艾略特的诗学特色在现代主义文学时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唯美主义中,拯救现世人生是一个基本的诗学主题,而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则是一个现代性诗学的问题。其出现的时期是在前方满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即将开启的阶段,但是无论是对于浪漫主义还是唯美主义诗学,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都只是一种历史的经验性的诗学,虽然提出了问题,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分析。而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则是对诗学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因此,为了能够了解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对于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的探索,文章将从在不同主义时期存在的具体情况与现世人生的拯救问题在二十世纪西方文论中的存在意义出发,从而分析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对于现世人生拯救问题的承继与推进。  相似文献   

4.
黄宗羲的诗学思想散见于平生所作的诗序、传记、碑表、墓志铭中,学术界对他的社会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也有选取黄宗羲的文学思想进行探讨的,而对其诗歌进行系统而又全面论述的所占比例很小,对他诗歌艺术的评论则更少,这就无法全面准确体现他在清初诗坛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鉴于此,本文试图对黄宗羲的诗学主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当代文坛,贾平凹是一位创作力非常旺盛的多产作家,故乡是他文学情感的溯源地,对故乡、故事、故人的回忆,以及对城市文明的反思,是他一贯的创作主题。考察作家本人的生活习惯、文学追求和作品表达的主题,可以发现贾平凹创作的情感动因与中国古典诗学中的诗歌情感相应和,即怀乡之情和迁逝之悲,使他的作品从创作情感上就具有了古典诗学的独特品质。  相似文献   

6.
刘丹 《现代交际》2014,(10):73-73
TS艾略特是20世纪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及诗学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诗歌及其创作者,而且还影响了中国现代派诗歌发展进程中的一大批现代派诗人。TS艾略特的诗歌自从被引入到中国便受到中国诗人的关注。本文将从"非个人化""传统与个人才能"及"客观对应物"等TS艾略特的主要诗歌理论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影响的角度展开探讨,并进一步阐述TS艾略特的诗学理论对20世纪中国现代诗歌发展的具体体现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琰 《职业时空》2008,4(9):136-136
马雅可夫斯基(1893—1930)是俄罗斯20世纪诗歌史上最优秀的一位诗人。1912年,马雅可夫斯基以其独立特行的风格登上历史舞台,在他短暂的18年创作生涯中,留下了长诗十四首,诗一千三百余首,此外还有许多诗剧、电影剧本、论文、演讲稿等等。他所创作的诗作犹如一簇绚丽的花朵在诗林中绽放,给人以眩目的审美感受。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早已为世人所熟知,评论文章很多,然而学术界对诗人早期诗歌语言和形式创新性的研究还明显缺乏。本文通过梳理学术界对诗人作品研究的不同切八点来探寻诗人早期诗歌研究的新视角,分析论证用形式主义诗学观来解读诗人早期诗歌创作特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张文萍 《现代交际》2012,(12):78-79
《养一斋诗话》是生活于清道光年间的潘德舆的一部诗歌批评著作,代表了鸦片战争前中国诗学界的普遍观点,因此很有研究价值.潘德舆在具体的诗学批评过程中,严格遵循古老的诗教传统,力争做到在诗人诗论的评价上公正恰当. “秉持公心、严肃细心、较有识见”是他对历代诗评进行批评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特点,体现出了作为一个诗学批评者的良好素养.  相似文献   

9.
隐喻的传统修辞学研究、纯语义研究、语用研究、认知研究对隐喻的研究做出了贡献,但在隐喻的诗学功能、隐喻的辨认、隐喻意义获取的阐明问题上存在不足,而从语用认知视角对隐喻进行研究,能解释这些问题。隐喻的理解是隐喻研究的重要方面,隐喻的理解通过在认知语境中进行推理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法国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鲍德里亚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他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国内外学者纷纷关注着这位极具感染力的哲学家,并掀起了研究鲍德里亚思想的狂潮,被人们称为"鲍德里亚效应"。现代学者把鲍德里亚定义为后现代主义的牧师,认为他是后现代的先驱。对于鲍德里亚的思想国内外学者从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就鲍德里亚技术哲学方面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生活在封建社会的没落时期,是承接文学史新旧两个时代的中流砥柱,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和精神财富。龚自珍的诗歌喻指一个时代,是封建王朝没落时期社会和人生的真实写照,引人注目。龚自珍在丰富的诗歌创作的基础上,建构了独特的诗学理论。龚氏诗学的中心是对传统诗教观的反叛,唯情独尊。然而,龚自珍的特殊历史地位又决定着他不能对其完全摒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对于满族家族史的研究,得到了学界的关注。他塔拉氏作为满族著姓,其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等各方面都作出重要贡献。随着其家族宗谱被整理出版,对于他塔拉氏的研究,成果也逐渐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13.
比较诗学最终追寻的目标是一般诗学。“一般诗学”并不意味着将要取代、消灭各文明文化的传统诗学。实际上,“超越”了各文明文化的“一般诗学”,只是新生的共同诗学,产生于各文明文化诗学的整合之中。走向一般诗学是比较诗学的理想,也是比较文学发展的逻辑结果。这是全球化潮流的要求。也是比较文学学科内在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文化与翻译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勒菲弗尔的翻译观,他认为译文是译者对原作的改写和操纵,是意识形态、诗学和赞助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伊萨克·巴别尔是俄罗斯20世纪初最杰出的短篇小说家。《骑兵军》是他的成名作也是代表作。本论文以对该小说叙述手法的分析为基础,通过对其中文学作品叙述手法与感情表达的研究,讨论其对于文学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吉尔·德勒兹是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他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汲取创造哲学概念所需要的养分,并用一种基本的感觉理论和流变思维进行着他的反思。他用他的生成哲学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和什么不过是流行文化进行了区分。因此,旨在研究德勒兹文学批评层面的"流变性"在其思想中的展开过程,同时梳理德勒兹有关文学的学术生涯,厘清其主要思想,构建德勒兹式的文学意象。德勒兹对于文学的哲学化思考,尤其是在生成哲学视域中对文学的观照,给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纳博科夫是一位用俄语、英语、法语进行创作的作家,是一位具有先锋性质的文体实验大师。笔者在研究其代表作《洛丽塔》的过程中看到了小说狂欢戏谑的一面,与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有一定意义上的弥合。本文侧重从人物形象方面发掘小说里隐含的狂欢色彩。  相似文献   

18.
宋璟是唐代有名的宰相,是唐代政治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可以说,对于他的研究很重要。然而近十年来,对于宋璟的研究文章并不多,但为了今后更好地进行相关研究,拓宽研究的宽度,仍有必要做一个简要的综述。近十年来,对于宋璟的研究主要围绕五个方面:生平、为官之道、用人之道、文学成就和《宋璟碑》。  相似文献   

19.
正著名红学家、20世纪著名学者吴组缃,一生著作等身,在古典文学特别是在明清小说的研究方面,更是无人能望其项背。研究学术痴迷执着,大凡能在研究领域取得成就的大师,大多会有自己的秉性,大师吴组缃也不例外,在为人处事方面,他可称得上是"死脑筋"。先拿钱钟书来说他。吴组缃和钱钟书是最好的同学之一,同时都是在清华园的教授。在钱钟书及《围城》最走红的时候,按道理,吴组缃应该帮钱  相似文献   

20.
齐如山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戏曲研究家。他不但在戏曲理论研究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他自1913 年结识梅兰芳先生以来的20年间,与梅兰芳形成了亦师亦友的亲密关系,两人共谱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