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写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以斯嘉丽的爱情和奋斗为线索,描写了在战争年代,一位貌美的女人如何为爱情和生存而不断打拼的奋斗史。而塔拉庄园则是斯嘉丽真正的精神支柱,支撑着斯嘉丽度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相似文献   

2.
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他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是美国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在欧亨利的作品中,《警察与赞美诗》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这部创作于二十世纪的小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欧亨利在小说中对于情节的构造非常的引人入胜,同时其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也让人回味无穷。欧亨利在创作这部作品的过程中,运用了多种协作技术表现手法,在语言上,他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对于事件进行变形处理,通过这种手法来表现出当时社会中下层人民生活的状态,对当时的社会关系进行了生动的描绘,揭示出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黑白颠倒。本文对这位伟大的小说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当时社会环境对其写作风格的影响。本文以《警察与赞美诗》这一经典代表作为例,对于欧亨利的协作风格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从其题材的选取及语言特点等方面赏析了其写作风格。希望通过对欧亨利的写作风格的欣赏,可以对我们的写作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对其写作风格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文学中,奴隶制度这一主题是其重要内容,涉及奴隶的生存斗争和南北战争乃至整个美国社会的状态。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从多个人物角度讲述了一个自小被母亲抛弃的女奴科拉,在逃亡中通过象征着抗争与希望的地下铁道找寻希望与自由,为今人展示了鲜活生动的血与爱的历史记忆。  相似文献   

4.
王爱军  吴尽 《现代交际》2011,(10):97-98
《舞姬》是日本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不仅被广泛收录于现代日本高中国语课本,更作为著名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流传。巴金的代表作《家》在中国也可谓家喻户晓,也被各个国家的读者所熟知。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两位作家各自的文化教养、生长环境,以及表现在作品中的自传体色彩,都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作品自发表以来,始终引人关注,两国的研究者更对两部作品展开了广泛的评论,可谓众说纷纭,精彩纷呈。从其对比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位作家着眼点的异同,也可以领略到他们各自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5.
《鳏夫的房产》是剧作家萧伯纳的代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萧伯纳通过荒诞的故事情节揭示了社会中的种种乱象。本文主要从作品中人物的塑造出发,来对其所蕴含的荒诞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自1936年这部作品诞生以来,就在文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文学界也纷纷对这部作品做出了评价和解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对《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解读也越来越丰富,这些解读使得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这部文学巨作,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了老舍的思想和精神。本文针对《骆驼祥子》做出了更多角度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相似文献   

8.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现代小说的代表。作者通过一个小男孩离家出走的经历,反思了美国的教育、美国的文化以及美国当代人所呈现出来的心理动态。本文主要探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理想情怀。  相似文献   

9.
《我想知道为什么》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具有代表性的一部短篇小说。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描写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界,揭示出天真的孩子在接触社会和成人世界的幻灭感。本文试图通过分析解读这部作品的叙述手法阐释作者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反射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菊与刀》是美国著名的人类学家露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名作,《菊与刀》在某种程度影响到美国对日政策,美国战后所采取的对日政策的成功,有力的证明《菊与刀》关于日本民族、文化研究的成功。这部作品首次提出日本的文化是"耻感文化",引发关于"耻感文化"的探讨及对日本民族精神的研究,拓展了民族文化形成根源及影响作用的理论研究。本文在探讨《菊与刀》的基础上,研究了日本"耻感文化"的内涵和社会表现,及对日本民族思维理念、行为模式与道德伦理的影响;并探讨了"耻感文化"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及国民素养形成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美国自然主义学者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的悲剧,受一种外在和内在的"自然"合力所驱使,人与他自身的内在天性和遗传特质紧密相连,这使得他与现实环境相冲突。斯嘉丽·奥哈拉便是美国自然主义观点的一个直观反映。本文对斯嘉丽的成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对斯嘉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一部长篇小说,曾被多次改编为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得益于老舍先生对小说人物的塑造,在《四世同堂》中,老舍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小说人物性格更加的丰满。不仅如此,这部作品中用到的人物对话语言,也对现代文学创作的语言学应用产生了重要影响。这部作品中,老舍通过人物间的对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日寇统治下北平人民的悲惨遭遇、反抗斗争。在文学领域,有人曾将《四世同堂》比作中国的《战争与和平》,本文就《四世同堂》中人物对话的语用学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终局》是塞缪尔·贝克特继《等待戈多》之后创作的又一部戏剧力作。虽然这部作品初演时曾备受冷遇,但贝克特戏剧所具有的丰富内涵没有因为出演时的冷遇而消解,相反这部戏剧得到了广泛好评。已有研究多从戏剧的节奏、现代戏剧风格、解构主义等视角对这部作品进行了评析,但未能论及作品中的伦理观,本文拟分析这部作品如何体现贝克特的存在主义伦理观。  相似文献   

14.
“耶利的问题”与文化多样性 几年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生举办的一次导师荐书活动中,我推荐了美国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家贾雷德·戴蒙德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一书。其实,对于从事民族学、人类学的研究者来说,这部书可以说是基本参考书而非跨行逾域的另类,只是这部著作展开了生物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视野。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著作,我同时推荐了美国专事动植物驯化起源研究的埃里克·伊萨克所著《驯化地理学》一书,以便有兴趣的学人可以从更专业的知识背景中去感知生物地理学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36年问世的《飘》,其中的主角斯嘉丽,敢爱敢恨,个性鲜明,坚强勇敢,以其鲜明的个性特点成为美国早期女性主义的代表。作者米歇尔以细腻的笔触,描写出斯嘉丽这一角色女性意识的觉醒。斯嘉丽的一言一行只是出于自身生存的需要及利益的考虑,是无意识的、自发的考虑。这样自发女性意识的觉醒,正体现了美国早期女性主义的特点——女性经济地位的崛起与女性人格上的独立,也正因为这样的描写,让《飘》成为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这部小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意义,对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古今中外的学者对这部小说的研究结论数不胜数,但是在文学界从来没有一个定论能一言以蔽之,本文从分析《红楼梦》的经典诗句出发,表达对这部巨著的一些看法和理解,并对这部作品的历史地位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浅述。  相似文献   

17.
卡森·麦卡勒斯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作为二十世纪重要的美国文学作品,在国内外被多次解读过,早期其研究重点都交织于心理学,伦理学方面,到二十世纪中后期才逐步有学者分析这部短篇小说的叙事魅力。这部作品的多重视角混淆给文本意义的阐释带来了多维度的参考,本文旨在通过对文本视角的分析,从叙事视角层面解读文本的多层含义。  相似文献   

18.
从神话原型的角度出发,把亚当与作品中男主人公哈克贝利放在一起剖析,从而揭示哈克贝利的道德觉醒过程。《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作品是美国梦的典型体现。美国梦是美国人民的人生追求,也是美国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发展动力。而美国梦在圣经中的原型就是重建伊句园。而作为男主人公的亚当向往自由,勇于开拓,这与哈克贝利强烈的主体意识和对自由的不懈追求特征完全一致,这也正是本文将二者结合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觉醒》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的经典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伴随着女性渴望自由独立的呼声不断高涨,这部被称为"研究女性的经典小说"作为女性主义的代表也理所应当再一次成为讨论热点话题。本篇文章从女性主义角度系统地分析并且阐释肖邦及其作品女主人公爱德娜不甘屈服传统指向,大胆追求自我意识的性格特点,从而得以深刻体会及总结其中蕴含的女性主义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20.
《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长篇小说,是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德莱塞的作品。小说描述了农村少女嘉莉从社会的底层一跃成为百老汇明星的经历,更重要的是,它描写了当时消费文化冲击下,个人自身欲望的不断膨胀所导致的心理变化以及观念、追求的随之转变。本文着重从嘉莉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盛行的消费主义文化角度解析嘉莉及女性的消费主义特点,并讨论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