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产学合作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武林 《职业时空》2009,5(11):36-37
学校与企业围绕人才培养进行合作,其重点应放在与本地区行业企业的互动。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表现为相互依存性、互惠互利性和优势互补性。加强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互动的关键是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加强合作针对性;准确预测区域产业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具有合作前瞻性;主动开展多种技术服务,保持合作主动性;灵活采用多种培养模式,实施合作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台州民营经济发达,形成了由"主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基础产业"构成的产业体系.专业是高职院校联系社会、服务社会的纽带,是保证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首要和关键环节.因此,台州高职院校必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受传统价值观念、区域产业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障碍。本文结合当前国情,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的精髓,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法、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专业与区域产业具有一种互融共生的关系。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是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专业内涵、培育专业特色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主要从产业发展的视角,探讨高职院校专业对接产业的基本依据,分析专业对接产业的主要内容,提出专业对接产业的机制保障,以期从行动策略的层面为高职院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为例,分析了专业建设在建设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项目中的重要性,以及常德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优质高职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示范性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接策略。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是带动区域经济及高新技术发展的基地,作为区域内的高职院校,需适用高水平的应用研究来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就应随着教育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深入,其教育内容就应更贴近社会。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其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才能合乎社会的要求和市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以艺术设计专业为支撑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吸引大量的高职毕业生入行,但大专生进企,需要企业耗费大量时间去培养、引导,给企业造成困境。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企业项目实操、学生教师介入企业、地方项目等多个角度,结合案例探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引企入校"人才培养教学的可行性路径,为高职院校提供一定借鉴,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地方文化创意经济产业建设。  相似文献   

8.
胡丽玲 《职业时空》2009,5(10):158-159
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文章详细分析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背景下,福建省高职院校在发展中存在的区域高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认为福建省高职院校应结合自己的地域差异改革专业设置,调整专业结构,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俊虹 《职业时空》2013,(2):21-22,25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一直是各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课题。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开展这一研究将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紧密结合,使高等职业教育适应、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向普及化、特色化发展。高职教育应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通过专业建设和人才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提升高职生的就业能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0.
宗琎 《职业》2010,(35)
2006年,教育部按照立足未来、重在建设、推动改革、加快发展的建设思路,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从而进一步强化了高职院校服务社会、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目前,我国产业结构的形成与调整决定了职业教育存在的必然性,高职教育坚持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地市、面向全省,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目标,逐步适应职业岗位需求.这一形势,决定了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上岗时间短、应岗能力强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师是学生成才的引路人,教师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直接影响育人的质量.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特色鲜明、教学能力和职业示范作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萍 《职业》2008,(33):57-58
<正>高职教育以培养经济建设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强调教育与产业的有机结合。因此,高职院校努力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其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我国当前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根本任务。现将笔者对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姬瑞海  陈齐苗  李存霞 《职业》2016,(17):23-24
转型升级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强专业结构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课程开发和确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校企合作,提升科研能力等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主要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在构建"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黑龙江省地区经济的契机下,我省高职院校国贸专业致力于培养涉外人才使之更好地服务龙江经济。课题组在此背景下进行了基于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高职国贸专业教育质量研究。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有赖于教育质量,而评价是对专业教育质量最精准的度量。因此,开展对质量评价的研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已然成为高职国贸专业的重要任务。为此,本文提出基于"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构建国贸专业质量评价体系。笔者从解析"东部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入手,分析了高职国贸专业评价体系的现状与问题,立足健全监控机制,改革评价理念,重构评价主体,构造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确立一套规范、科学、合理的高职国贸专业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李洪亮  聂爱林 《职业》2014,(20):70-71
专业建设在学校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专业评估是把握专业建设正确方向,加强和规范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促进专业形成常态和动态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本文对如何做好高职内部专业评估,提高工作的实效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5.
以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背景,各区域沿海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给地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以"一带一路"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带来变革为切入点,对当下人才需求进行分析,突出地域特色,结合当前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创新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凸显了"英语基础、商务核心、细化方向、商学结合"的专业特色。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倡议。  相似文献   

16.
实训课程开发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职人才的必要手段。针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社会责任、实训课程开发的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并结合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做好中高职教学中专业衔接,提高办学水平,立足经济产业需求,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和成长,提升中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能力,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专业衔接。  相似文献   

18.
创新实践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也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本文将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建筑学专业的《景观建筑设计》为例,探讨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共培"的创新实践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方法,以期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输送直接面向工作岗位的创新型人才,进而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尹萍 《职业时空》2014,(8):20-21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高职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培养思路和方法,更好地为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服务。文章对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策略进行分析,并提出了使“双证”真正融通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要搭建产学研结合的技术服务平台,面向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开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师跨专业的社会技术服务能力平台的建设,探讨高职院校师生专业与企业项目合作的社会技术服务开发与实施,以提升增强高职院校的社会技术服务能力,提高师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