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作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农民工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均衡性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非均衡源于不同利益主体需求的非均衡,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从市民化的对象、市民化的区域以及市民化的内容的非均衡循序渐进式地推进。  相似文献   

2.
引入家庭社会学视角,有利于分析家庭结构变迁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影响及其机制。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普遍形成以家庭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新生代农民工是其有机构成部分。代际分工结构具有社会性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市民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代际支持功能,表现在进城购房、隔代抚养和自主养老三个层面。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农民家庭的代际分工塑造了"接力式进城"城镇化模式,扭转了长期失衡的城乡关系,为"人的城镇化"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娟 《现代交际》2013,(9):10-10
在当前,有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真正地融入到城市中,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政策、制度,城市居民的排斥以及农民工自身原因,使得他们无法实现市民化。因此,对于寻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生的农民工在城市化的建设、社会转型、社会结构调整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的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化的进程,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市民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其内涵来看,包括生存职业市民化、社会身份市民化、自身素质市民化、意识行为市民化四个层面。生存职业化既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前提条件,也是其他三个层面的基础,因此,农民工的稳定就业是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首要条件。本文主要对农民工就业现状、就业不稳定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稳定就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是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城市中生活,却又没有完全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在他们"市民化"的过程中,媒介素养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本文以四平市区新生代农民工为调查样本,全面调查了融媒体时代新生代农民工的媒介素养情况,分析了提升其媒介素养的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要想使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过程中真正实现市民化,扎根落户于城市社会中,除了改革现有不利于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各种制度之外,还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教育,通过政府、企业、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等多方力量合作,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健康地完成从“农”到“非农”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新产业工人的主体,但他们面临着自身素质低、二元分割劳动力市场制度、城市歧视性用工政策等方面的困境,这成为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和市民化的瓶颈。要突破这一困境,一方面要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意识,建立人力资本投入机制;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构建职业化的就业体系,在此基础上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质量提升是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困境以及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对深圳地区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进行实证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存在职业流动频繁、工作时间超时、收入水平偏低、上下级关系偏紧等问题。为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可采取适度放宽户籍政策、强化技能培训、提高社保水平、拓展政治参与途径、加强人文关怀等措施。  相似文献   

10.
王雅丽 《职业时空》2014,(12):79-82
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的热点问题,针对当前教育培训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应建立市民素质与职业技能并重的农民工市民化教育培训机制,关注农民工市民化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集合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主体,完善多渠道的资金投入机制,设计多样化的教育培训内容,构建较完善的教育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11.
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务工,由于他们未能均等享有就业服务等城市公共服务,而呈现"半城市化"的状况,要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首先得解决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问题,就业服务对于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以大部分农民工生活和工作所在的城市社区为平台构建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构建以城市社区为平台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需要完善配套法律法规政策,厘清政府、非营利组织、农民工等与城市社区间的关系,建立健全社区就业服务机构体系、建设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就业培训体系、畅通非营利组织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进城务工人员的主体,但由于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存在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特点等原因,导致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严重缺失,本文从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马嘉楠  何芳 《现代交际》2011,(11):19-19
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事关未来城乡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现代化战略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后的居住状况是影响他们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居住状况的研究条件作了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4.
英国文化研究的伯明翰学派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青年亚文化,成为影响深远的理论流派。伴随着网络社会与消费社会在中国的崛起,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日益成为文化生产的主体。在当代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研究中主要有两种范式:"阶级形成"范式强调这一群体的苦难、集体抗争与阶级的形成,"市民化"范式强调在城乡二元文化对立中,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城市文化的融入。这两种范式都忽略了新生代农民工作为青年的文化生产。杀马特和庞麦郎这两个个案的出现彰显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突破既定范式的需要。借鉴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理论,以一种"亚文化范式"切入新生代农民工考察具有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情况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基于代际研究的视角,对1012名城乡迁移农民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每小时收入、收入分布层次均低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男农民工比第一代男农民工的月收入低,新生代农民工的月收入存在文化程度差异,不存在性别差异。对两代农民工每小时收入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两代农民工每小时收入的因素有异同之处。针对现状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  相似文献   

16.
尚雪娜  雷鸣 《城市》2015,(9):13-16
农民工队伍不仅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主体之一,这一庞大的社会群体能否顺利融入城市直接关系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的农民工城市融入水平不高,主要受制度、观念及农民工自身人力资本因素等方面的阻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政府、社会及农民工自身等方面共同着手构建完善的城市融入机制,携手促进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从适应到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市民化问题正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他们是否成功融入城市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当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处于从适应城市社会向融入城市社会的过渡过程,并呈现如下特点: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形成反差;主动的经济性适应与社会、心理排斥形成对比;"成年礼"的社会化与人格现代化使其获得市民化的内在精神;双重边缘心理影响第二代农民工的未来道路的选择。研究表明,阻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的制度障碍、昂贵的市民化成本、弱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有限的个人素质。本文认为,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主要是:降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提高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为其融入城市生活营造社会环境和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8.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越来越多地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新生代农民工在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关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情感心理及主体意识、个人发展等层面社会心态状况的考察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心态总体呈现健康、积极向上、理性平和的心态,也呈现出与传统农民工相异的特点.部分领域则存在消极、不健康的社会心态,值得关注。如此新生代农民工心态问题的出现既与当前社会变革、社会管理及保障机制不健全、社会支持不足、经济收入低等现实因素有关,同时也与农民工身份认同等主观因素密切相关,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吴伟东 《城市观察》2015,35(1):155-165
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影响因素,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议题。本次研究以社会交换理论为基本的理论视角,利用上海、深圳和天津等10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OLS回归模型探讨新生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因素,发现地区生产总值、受教育程度、职务岗位的重要程度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劳动合同签订和劳动力资源的供不应求均有助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而单位工龄和工作更换次数则存在"倒U型"的影响效应。劳动关系的经济社会结构、劳资双方的资源依赖以及关系的稳定性,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具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7月5日,由民政部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中国社会报社主办,南京市协作者社区发展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国农民工社会工作服务创新研讨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研讨会以“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促进农民工融入社区”为主题,来自各地政府部门、社会工作实务界、t岸界的人士与农民工代表对农民工城市化与市民化、新生代农民工诉求等话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