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锡琴 《老人世界》2013,(11):45-45
《空城计》是京剧精彩的传统剧目,又名《抚琴追兵》,取材于《三国演义》第95回。 该剧为清末名须生卢胜奎的代表剧目,后由谭鑫培演于清廷而一举唱红。谭鑫培突破剧本情节杂乱、出场人物过多的局限,还根据梆子名宿老元元红、郭宝臣的演出本,做了多方改进。后来,京剧名家余叔岩、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等都演出过此戏,焕发了各自独特的动人风采。  相似文献   

2.
在清末民初的中国文坛上,有一位令千万读者仰慕的奇才。他集诗人、作家、画家、翻译家于一身,以其清颖秀丽之诗、潇洒俊逸之文、清高绝俗之画、缠绵悱恻之小说,令多少人为之倾倒。尤其是他创作的恋情小说《断鸿零雁记》、《天涯红泪记》、《绛纱记》、《焚剑记》、《碎簪记》、《非梦记》,以惆怅、感伤、恍郁之情细腻地叙述了一个个使人梦萦情牵的爱情故事,因而有人谓其开鸳鸯蝴蝶派之先河。他就是一代才子苏曼殊。  相似文献   

3.
1956年,突尼斯独立后,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剧变,从而推动了小说艺术的发展。当时,作家们倾向于两种小说创作,一是从祖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和营养写作历史小说;二是从各种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与冲突中积累素材创作现实小说。1945~1962年,马格里布各国共出版中、长篇小说7部,其中5部是突尼斯小说,可见突尼斯在这方面是领先的。 艾布·卡塞姆·穆罕默德·卡洛出版的《复兴》系列丛书,无论对短篇小说,还是中、长篇小说的创作都有促进作用。丛书中有突尼斯作家的作品,也有摩洛哥、阿尔及利亚作家的作品。随后,由穆罕默德·姆扎利主编的《思想》杂志问世,这份期刊尤其关注小说文学,1959年出版过一个突尼斯阿语小说专辑。1966年,《小说》杂志创刊,主要刊载短篇小说,也刊登有关中、长篇小说的评论与研究文章。 此外,《新生》期刊、《劳动报》、《晨报》等都辟有每周专栏,发表小说、文评,为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提供合适园地,为活跃小说创作发挥了良好作用。 白希尔赫里夫是突尼斯杰出的小说家之一,30年代中期开始发表作品,50年代,《思想》杂志连载他的中篇小说《爱的诱惑》。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叙述一个20岁青年的爱情历程。之后,他的长篇历史小说《夜光》出版,取得颇大成功。他的第三部作品是《  相似文献   

4.
《左传》对小说影响巨大,前人也多有论述。而《左传》中的巫文化则更影响深远,就连当代的一些小说家都在吸收《左传》巫文化的营养。《左传》中的巫文化包括占卜、梦幻、怪异故事等,占卜的影响可谓渗透到后世小说的各个方面,梦幻则直接影响到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至于神怪故事不仅情节影响了小说,甚至有些故事,小说作者直接借为题材,用于创作自己的小说。  相似文献   

5.
小说《布谷鸟的呼唤》的作者是罗伯特·加尔布雷思。罗伯特·加尔布雷思是英国知名作家J.K.罗琳的化名。小说《布谷鸟的呼唤》中出现了布谷鸟、天使的翅膀等大量象征。这些象征的运用,加深了读者对女主人公卢拉·兰德里这一人物形象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小说究竟是什么,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小说到底怎么作,也是各有各的巧妙。张大春不仅写小说,也做小说方面的理论研究。《小说稗论》便是他创作与理论研究的互动结晶,宛若自然长出的一条黄瓜。放在琳琅满目的水果店里,不那么扎眼,但新鲜,翠绿逼人,煞是可口又可爱。  相似文献   

7.
李超 《现代交际》2014,(3):77-77
《小说笔谈》是汪曾祺先生一篇非常重要的散文,《陈小手》是汪曾祺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本文便以《小说笔谈》为"剖刀",从语言、结构、叙事与抒情、悠闲和精细、风格和时尚五个角度,来解析《陈小手》的独特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8.
像其他古老的民族一样,阿拉伯人自古就有小说艺术,不过,早期的小说似应称为故事更确切。伊斯兰教兴起之前,半岛居民赋予小说崇高地位,阿拉伯古籍《诗集》、《艾玛利》、《璎珞珠玑》等记载了大量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古兰经》提到,伊斯兰教兴起前有很多关于先知的故事在阿拉伯人中流传,如优素福、素赖曼、穆萨、尔撒和鲁脱等。这些故事虽无文字记录,但它们的存在不容置疑。那时的阿拉伯人不仅重视故事,而且还善于讲故事。  相似文献   

9.
王谦 《中外书摘》2011,(3):75-77
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的丹尼尔·笛福一生著作颇多,如《鲁滨孙飘流记》、《摩尔·弗兰德斯》、《罗克萨斯》、《英格兰、威尔士游记》等小说,此外还有大量关于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论文小册子。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笛福在情报工作方面的成绩丝毫不逊于文学方面,他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间谍,他自己也承认受雇于女王,从事若干项光荣而秘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师,它寓于了每一种植物特有的外形与色彩,大到参天大树,小到一棵小草,无不显露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特点。其实,植物像人一样,有着个自的性格、性别、外貌、精神、品格、阶级、喜好、感情等。这些特性也深深地渗透在了人类文化之中。以自然界的精神与品格给人类启示的外国作品有亨利·梭罗的《瓦尔登湖》,中国有《庄子》;以自然界的性格与外貌还有精神为主的作品有国外的奇幻小说《魔戒》,中国有《西游记》。  相似文献   

11.
<正>张德彝是早期被派出国外、走向世界的晚清驻外使臣,他的人生与京师同文馆息息相关。张德彝《三述奇》中有大量目击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记载,史料价值极高。其中《普法战事记》《马赛波尔多纪事》《凡尔赛纪事》和《燹后巴黎记》四篇尤其体现出他对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的认识。张德彝的记述“为巴黎公社留一信史”,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士大夫的保守思想,应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对张德彝及其记述做出恰当的分析与评价。张德彝是清末较早走向世界、出使西方的典型官员代表之一,其八部述奇详细记载了出使期间的新奇见闻,史料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2.
《聂隐娘》可能是唐传奇中最有名的篇目之一,与专写女侠的传奇作品《红线》,一起开后代女侠小说之先河.《聂隐娘》中暗含着强烈的“行侠仗义”情怀,这种情怀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篇传奇主人公是一位女侠,她的游侠生涯与潘镇割据、群雄争霸的历史有很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李俞杏 《职业》2015,(7):36+35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是作家们常说常新的一个话题。本文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对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展开论述。《金色夜叉》被称为红叶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描写金钱和爱情纠葛的社会小说(在日本,社会小说是具有包容性题材概念的小说,特别是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社会小说。比如德富芦花的《不如归》也被看作是社会小说),在如今的日本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无独有偶的一部关于爱情的杰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两部作品虽说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但都是关于爱情的小说。通过这两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窥探到每位作家的爱情观,而且能够加深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埃及的乡村小说发端于本世纪初,至五六十年代渐趋成熟。乡村小说主要描写乡村生活,是真实反映埃及乡村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的一面明镜。本文试从埃及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作家、文学特点及语言特点四个方面作一浅述。 一、乡村小说的时代背景 1902年,埃及作家马哈茂德·赫伊拉目睹遭受统治者的残酷剥削,生活极端贫困的埃及农民的现状,创作了埃及文坛第一部反映乡村生活,体现农民强烈要求社会变革的小说《乡村青年》。1906年,丹沙微事件爆发之后,马哈茂德·塔希尔以这一历史事件为社会背景创作了《丹沙微的少女》。从此埃及出现了第一代乡村小说作家及其作品。 20年代,埃及社会上倡导公正,要求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穆罕默德·侯赛因·海卡尔为此创作了长篇小说《宰娜白》(1914)。三四十年代,埃及陷入政治和经济的双重危机,为了填补挥霍殆尽的国库,统治者们对农民课以重税、盘剥无度,使农民的处境极度悲惨。这一状况使“社会小说”成为埃及作家们关注的焦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小说是:陶菲克·哈基姆的《乡村检察官手记》(1937)、阿伊莎·阿卜杜·拉赫曼的《庄园主》(1944)、阿卜杜·拉赫曼·谢尔卡维的《土地》(1954)。  相似文献   

15.
<正>一次也未谋面郭沫若所读的鲁迅第一篇小说是《头发的故事》,那是1920年发表在《学灯》上的一篇文章。这也是他"第一次看见的中国近代小说"。他对这篇小说乃至鲁迅的创作风格,是这样评价的:"我当时很佩服他,觉得他的观察很深刻,笔调很  相似文献   

16.
周斌 《职业》2012,(13):66-68
杜拉拉是李可小说中的人物,也是众多白领心中的偶像。不久前,小说作者李可新出版了杜拉拉系列小说的最后一部《杜拉拉大结局:与理想有关》。捧读之余,笔者发现,杜拉拉大结局也与劳动争议有关。本文试举一例从劳动法的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杰克·伦敦的两部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是关于狗的小说中杰出的作品,在这两部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作者对适者生存的阐释。《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对适者生存理论的初步探索演绎,而《白牙》则是作者对这一理论的补充说明。适者生存不仅指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只有强者能生存下来,同时也指另外一种适应,对文明的适应。  相似文献   

18.
《八月之光》是威廉福克纳最有名气最大胆的小说之一,也是福克纳的小说中最有争议和篇幅最长的一部,该文旨在探讨这部小说的的主人公克里斯默斯一个黑人与白人所生的混血儿,他奇特的身世和复杂的社会造就了他悲剧的一生。没有社会的肯定,游离于种族之间,克里斯默斯的出生本身就是一个悲剧,而最后他走向自我毁灭的道路,也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9.
杨巍  徐今 《现代交际》2014,(8):83-84
《檀香刑》的创作是莫言对中国传统小说复归与西方现代文学元素融合尝试的典范作品。有别于莫言一系列作品,《檀香刑》摒弃纯粹的西方元素和现代色彩,旨在复归中国古典小说。传奇式的故事建构、中国戏曲元素的引入与中国式的隐喻构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作品中所呈现的中国式悲天悯人与隐含的对国民性思考也使《檀香刑》较莫言其他作品更为厚重。本文拟从《檀香刑》的文本隐喻、小说对中国传奇手法与西方技巧的融合以及莫言式小说写作的特征入手,解析《檀香刑》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及莫言式的文学审美。  相似文献   

20.
小说《红岩》被誉为“黎明时刻的一首悲壮史诗”,红岩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最近,著名作家何建明与厉华联袂刨作完成了报告文学《忠诚与背叛——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作者采访了大屠杀中幸存的革命者及其后代,查阅大量解密的历史档案,以数十幅珍贵历史照片,图文并茂地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红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