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人画作为中国画的一种特殊风格 ,是中国特定政治经济、文化传统的产物。文人画发端于六朝 ,其绘画理论与实践 ,从美学史的角度来看 ,也是庄子美学思想、六朝美学理论发展的自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的传统思维中 ,“比”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方式 ,这是由中国人对语言局限性的认识决定的。由这种认识 ,中国的传统思维以不舍“象”为特色 ,注重形象思维 ,在概念的运用上也有极其鲜明的比附特色 ,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产生。因此 ,中国传统美学范畴具有不同于西方范畴的独特风范 ,那就是它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多义性和隐喻性 ,及与此相连的不确指性  相似文献   

3.
"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一个哲学命题,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基本处事观念,因而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美学的各种审美范畴,并在传统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一种注重生命本体、交感、整体直观、意境追求的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4.
“本真”是中国现代散文的重要关学范畴之一,“本真”论的兴起受到中西哲学及文学发展的影响。“本真”美学范畴主要体现在纯散文的文体追求以及革新散文的“自我表现”两个方面,“本真”的审美特质表现为政治历史生活审美以及女性生活审美两个层面。“本真”美学范畴为现代散文奠定了特有的审美基调。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一个非常显著的审美特征是"野",它不像精英文学、主流文学那般"正统"、"文雅","含蓄",它直朴、奔放,非常放得开,行得远,可谓无拘无束、来去自由。这种"野味",既表现在作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及所采用的叙述方式方面,也体现在作品的语言特点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化作为一个重要的古典美学范畴,较少为学者关注。作为一个母范畴,它在儒家衍生了教化、在道家则衍生了物化、独化等子范畴。《庄子》中的化思想最为丰富复杂,后世美学范畴化境即是承庄子大化思想而来。在整个化范畴群里,化境是在中国古典美学中被用得最多最广的一个子范畴,并且还是一个存活于现代美学中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古典范畴。  相似文献   

7.
“道”由原初的一个具体指称 ,逐渐衍化为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 ,终又拓展成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 ,其间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 ,再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道”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 ,始终被置于无上尊崇的地位 ,并对中国古典美学民族特色的形成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弥足深刻的影响、制约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绘画作为中国的传统艺术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理解与追求,文人画是绘画中一个重要的风格流派。文人画是文人创作的画,这些文人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与独特的精神追求,不同于院体画与风俗画的画家,他们不注重所画物体的外形,只重视主观情感的表达,这就使文人画具有了特殊的美学内涵。我国古代文人画家利用各种美学原理,表现他们对"美"的独到见解,在画作中构建了文人画的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9.
朱熹伦理美学的主要范畴是"文"和"美"。"文"在朱熹的学说中是个宽泛的概念,有众多的解说,但在朱熹美学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含义,几乎涵盖了朱熹美学中的所有审美现象。"美"在朱熹的著作中也有不同的解释,但与审美现象也有密切的关系。"文"和"美"共同组成朱熹伦理美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10.
"气"作为中国文化和哲学精神本源范畴,一直贯穿于中国文化和哲学史的始终。可以说,"气"既是哲学范畴也是诗学范畴。"气"既是文学的,又是美学的,更是文化的。"气"在从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的转化过程中,其生命美学特质得到了充分彰显。  相似文献   

11.
该文主要从"自娱"、"修养机制"、"引书入画"等方面论证,文人画之业余品格是构成文人画文化性格之最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文人画自古以来都是作为深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士大夫抒发胸臆的一种形式,因而其作品究其根源必然受到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儒家思想中的"动静有常,浩然正气",道家思想中的"得意忘言,道通为一"和佛家思想中的"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对文人画审美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北宋新的士风的形成,各个文人集团的逐步形成,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蜀学、洛学两派对于文道关系的观念之争等因素对文人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北宋绘画思想的重大转变首要表现在苏轼提出了影响深远的"士人画"说,使文人画思想的重心发生了转向;其次表现在黄休复提出了绘画的"逸品"观,确立了文人画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这一切的变化反映出北宋时期中国绘画艺术思想发展的新态势,对后代绘画思想与艺术的发展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整体美学风貌及品格上,《庄子》对唐宋以后形成的古典诗歌"意境"论、宋元以后逐渐成型的文人画美学标准,皆影响至深,此点前人已多有论及。文章拟从创作心态的角度入手,通过梳理传统画学对绘画功能的认识、宋元时期逐渐成型的文人画从传统绘画的"形似"发展到宋画之达理适意、再渐至元画之"意趣"入手,分析文人画对绘画功能认识的逐渐转变,在此基础上渐渐蕴生了文人墨戏,并探讨贯穿于前述整个艺术史过程中的《庄子》对文人绘画创作心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文人画的内涵与历史的考察,指出继承与发展文人画不仅在全面奔向小康社会的文化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手段,并强调了专业工作者在文人画的继承与发展方面应肩负起普及与引导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6.
以水墨传达情韵、以线条展现骨气的文人"墨戏",明确了中国画以诗为魂、以书立骨的发展方向.宋代文人在翰墨游戏中以诗意入画,以书法的笔墨作画,其书法又与诗法相通,从而使书画艺术与诗歌创作相互渗透,形成双向互动的局面.这不仅导致士人画的兴盛,对宋诗的发展也有深刻影响.以画境和书法入诗,丰富了"以才学为诗"和"以文字为诗"的宋诗意韵,便于出新意而自成一家.就文艺思想而言,主张用自然的"天眼"观物,解脱束缚而得"游戏三昧","天机"骏利与"胸次"清旷彼此关联,意境的创造与人格的涵养互为表里,以贯通诗书画的情韵和书卷气,表现超凡脱俗的心灵和人格理想.  相似文献   

17.
杨邦基是金代前期著名画家兼诗人,因其绘画全部失传导致他在绘画史上地位不高。金元时期,有十多位一流诗人题咏其绘画,从现存40余首题画诗来看,他至少有20幅以上的画作见诸题咏,包括鞍马、行旅、渔樵、仙佛等题材。他的绘画具有北方地域与民族特色,寄寓了他高洁的人格理想。这些同题竞作的题画诗还展示了诗人们发掘画意、转换体裁等一争高低的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以文艺创作"三环论"为基础,第一次运用创作者心境"内容"的概念,对中国文人画意境与创作者心境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探讨和论证.弄清文人画意境与创作者心境之间的联系,对文人画艺术的赏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明代蜀中文人结社兴起于正德年间,发展于嘉靖年间,至万历时期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逐渐多样化。明代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属于地域性文人结社活动,受地域文化传统的影响,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因相习、互为增益,文人通过结社酬唱展示巴蜀地区文人的文才风流,传播巴蜀地区的文学观念。明代巴蜀地区的文人结社是明代四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了明代四川文学的发展,对巴蜀文学的传承以及文化传统的构建具有促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