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君红 《现代妇女》2013,(12):357-357
在上个世纪,王国维自身的美学思想受到了心性论的重要影响,王国维自身运用心性论将中西思想进行沟通的过程也彰显出了心性论的重要价值。本文对“心性论”对王国维关学思想的影响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论述了“性”对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影响和作用;第二部分论述了王国维对心性论的继承以及将中西方美学运用心性论进行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化蕴含丰富的心性论根源,本文立足心性论角度,探索孔子学说中至善、修养、中庸的心性基础,进而阐述其表现在音乐美学思想中仁、德、自由三个境界,以期对孔子音乐美学有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一直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本文研究了如何在新形势下通过中国梦来引领高校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构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文的研究视角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理论出发,运用了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的方法论、主体论、载体轮等方式来分析中国梦理念与理想信念教育的模式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4.
巴斯对于族群的边界、族群认同及族群间的互动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族群是社会建构的,调查群体的实体和意识形态时注意力应该聚焦于群体边界,并把族群互动作为讨论的中心,认为族群认同的形成贯穿于吸纳和排斥的关系过程中。其对于巴斯的观点也作出了具体而详细的梳理,看到了田野调查对族群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他将富尔人和巴加拉人的族群融合与拉迪诺人和土著印第安人的相互排斥进行对比,并通过民族性的原生论和工具论进行充分解释。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社会网研究很少关注网络结构与权力分配之间的关系,这恰是要素论的贡献。在介绍影响、社会关系、社会行动者等基本要素之后,本文分析了要素论的建模原理及多种结构条件,并简析其优势所在。要素论研究发现,权力的分配取决于行动者的偏好、信念、关系类型及诸多结构条件,因此,核心点未必有权。要素论根据网络结构预测权力的分配,这是其独特之处。该理论的其他优势有:坚持理论导向的实验研究,揭示了权力来源于排除机制,运用分析—组合法,可用于研究大型的、复杂的社会历史结构。本文最后讨论了要素论的未来方向,包括考虑到行动者的属性和结构的转换以及关系的要素论研究会加深对中国社会的认识等。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社会工作,这是一个看似非常基础而又单一的问题,但深入思考,我们却会发现,这是白社会工作形成以来—直在讨论的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复杂的问题。。大体上可以把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归结为本质论和建构论两种。本质论力求直接回答“社会工作的本质是什么”这一问题,而建构论则没有直接回答它,更多地认为社会工作是众多要素相互建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不可说"思想,《逻辑哲学论》为思想的表达划定一条界线"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可说的世界是语言可以说清楚的世界,"不可说"也是维特根斯坦的著述《逻辑哲学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可说"是"伦理"、"宗教"、"美学"、"形而上学"等不表达关于世界事实的东西,不能思想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关于语言与思维之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金善 《职业时空》2008,4(6):61-62
一、关于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和起源1.思维和语言在起源上并非同时。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争论从未停止过。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共生论”和“分离论”两种对立观点。“共生论”把两者的关系视为互相依存的“形式”和“内容”、同时产生的关系;而“分离论”则认为思维先于语言,二者相互独立,可以分离。我们认为,“共生论”者主要是由于被人类思维和语言目前发展阶段中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蒙蔽’,忽视了思维和语言的发生和起源历史。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科学论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当前学术界里的一个焦点,也是科学论自身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而科学论中存在的社会建构主义与逻辑科学主义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也使得人们对其研究角度走向了科学实践的道路,并使得一种具有很强的历史责任观、科学观得以体现。本文就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马克思主义和科学论两者的分析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公共关系和谐论的提出,实现了20多年来中国公共关系核心理论的新突破。公共关系和谐论认为:和谐是公共关系核心本质的最高境界,是发展各项公共关系事业所寻求的极终目标和历史使命。经过5年的开掘与发展,现今公共关系和谐论已得到中国公关界领导的关注和一些学者的认同与肯定。现就公共关系和谐论的提出、论证、发展、科学化等问题,做一个完整的阐述说明。  相似文献   

11.
所谓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是指外来课程和教学思想体系实现中国化,也就是中国传统课程和教学论的现代适切性改造和转化。所以课程与教学论本土化对于我国教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对课程与教学论实现本土化的策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环境行为理论和设计方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介绍了基于人与环境关系的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自由意志论、决定论、可能论、或然论、相互作用论和相互渗透论,着重阐述了相互渗透论的观点以及与其他综合性环境行为理论的区别,比较了工具性观点和精神性观点在人与环境关系方面的差异以及高度技术增长和人与环境研究的差异。基于相互渗透论和精神性观点,论文提出了的综合的设计方法论和动态的设计方法论,并结合研究案例说明了设计方法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从打开“黑箱”到引入“缺口”:现代企业理论的分支与构成作为区别于古典和新古典企业理论的经济学原理,现代企业理论在开启企业这个“黑箱”的同时,其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分支和学术流派,这些分支之间又有着相互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以逐步占据主流地位的企业契约论的视角来看,现代企业理论是一种从契约分析出发,来研究企业组织及各种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企业理论,具体包括:企业性质和扩张的交易成本理论、制度环境和制度安排的产权理论、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委托代理理论。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运行规则不仅是要素所有者相互博弈的规则,也是博弈的结果。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现代企业理论的上述划分已经不能体现理论前沿的发展特点了,或者说这种划分体系已经不能涵盖现代企业理论的所有理论分支了。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是一位享誉海内外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方面颇有造诣。他在著名的《论翻译》中提出了翻译的忠实、通顺和美的标准,特别是在美学方面做出了开拓性的突破,明确提出"翻译是一种艺术"。林语堂将美学思想运用到翻译理论与实践当中,在中国翻译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林语堂的《论翻译》为基础,立足于他的美译观,客观地介绍林语堂翻译美学思想,并具体分析他中译英作品里的典型例句,最终得出林语堂翻译理论中"五美"相融合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沈瑾 《现代妇女》2014,(6):201-202
上世纪90年代,学者依维斯和拉科姆斯基提出了教育管理整合论,旨在建立一门新型的教育管理科学。该文在简单介绍科学主义教育管理论和人文主义教育管理论主要观点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教育管理整合论的主要观点,并浅析了教育管理整合论的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16.
谢赫的"六法论"是中国绘画的重要理论,"气韵生动"在"六法论"中处于首位,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传统绘画中美学思想的基础。本文从对"气韵生动"的认识,通过"气"、"韵"、"生动"之间的关系,来谈"气韵生动"内在的美学思想,突出了"气韵生动"美学观念在中国古代美学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7.
犯罪构成理论是刑法学争论已久的话题,对于四要件、三阶层或其他犯罪论体系我们该如何抉择?中国的犯罪理论体系应该走向何方?这些都是刑法学界需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文本阐述四要件与三阶层理论的基本内涵,结合"推倒重来论""维持通说论"的观点,从历史、逻辑、应用层面多方面比较,总结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在最后就犯罪论体系提出一些个人思考。  相似文献   

18.
艺术终结问题是当代世界需要面对的重要理论难题。利用文献研究法,研究多位美学家、哲学家的相关论述,从而梳理出艺术终结的逻辑过程。艺术,终结于对自身的哲学自觉,其本质上是现代性的叙事话语模式的终结。艺术,终结但未消亡,而是进入了新的混乱,从而重获自由。这种混乱与自由体现出了新阶段的开放与多元,随之而来的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和审美日常生活化的浪潮。为了应对这审美泛化的大趋势,我们急需跳出西方模式的规约,返回东方世界的美学传统来构建新的美学范式,生活美学就此登场。  相似文献   

19.
安德鲁·切尔曼于1997年第一次在翻译理论领域提出了"模因论"这一理论,认为翻译是模因论生存的机制。自此之后,很多专家和学者便都投入到了模因论的研究当中,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国内的翻译理论家一直致力于研究翻译机制中的模因论,并试图找寻到翻译活动中对于忠于原文,即保持住原文的保真度的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课程论的视角,把存在主义课程轮流派作为一门学科,按照课程论的要素对存在主义课程论流派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内容体系、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对存在主义课程论流派进行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