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莫言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英译者葛浩文功不可没。《丰乳肥臀》是莫言的代表作之一,之前对其研究并不多。本文以劳伦斯·韦努蒂提出的归化与异化翻译为基础,分析葛浩文英译《丰乳肥臀》本中归化与异化的应用,以期对翻译实践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的要点是传达原作风格,功能对等理论提出译文要"传达原作的精神与风格"。而保留语言风格是传达原作风格的关键。《骆驼祥子》语言平易质朴,生动形象,凝练有力,京味儿十足。本文将从词汇和句子两个层面赏析《骆驼祥子》两种英译文选段对原作语言风格的保留。在功能对等"传达原作精神和风格"的翻译标准下,看译文是否传达原作风格,对比赏析译文。  相似文献   

3.
明喻和暗喻,它们均属于可翻译的修辞格,是我们平时使用最为频繁的的修辞格中的两种,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它们都有对应的修辞格.在汉英翻译中,明喻与暗喻的翻译对理解源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有很多学者对汉英翻译中明喻与暗喻的翻译策略进行了深入研究,亦有众多学者研究葛浩文的翻译.因此,笔者选取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对莫言《生死疲劳》的翻译,从中对明喻与暗喻的翻译进行以定性为主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葛底斯堡演讲是美国历史上最有传奇色彩和最富有影响力的演讲之一,对其中译本的评析分析是一个热点问题,但少有学者以"信达雅"为翻译标准对其中译本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本文将借助"信达雅"翻译理论,对许渊冲和石幼珊的部分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异同与得失,试图为后人翻译理论及实践提供参考。研究发现:许渊冲译文在内容上归化程度比较大,够"雅",不够"达";石幼珊译文在"达"方面优于许渊冲。  相似文献   

5.
《红高粱家族》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的早期作品,最初发表于1987年。1988年由文本改编的电影获得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至此原文本才被人所知。之后,小说被著名汉学家葛浩文于1993年翻译成英文。英文版《Red Sorghum》一直被认为是集可读性与忠实性于一身的作品。尽管如此,比较原文与译文,我们仍发现翻译过程中明显的改写痕迹。本文将对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翻译操控学派代表人之一的勒菲弗尔的改写理论中意识形态的操控因素,具体分析改写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6.
《温故一九四二》是一部纪实调查体中长篇小说,讲述了1942年河南大饥荒事件。为更好地落实中国文学与文化"走出去"战略,以葛浩文夫妇合译的《温故一九四二》为例,从维索尔伦的语境顺应论中的语言语境与交际语境两个方面,探究葛浩文夫妇如何进行语言选择,以及采用的翻译方法,期望能为今后的中国文学作品翻译与跨文化交际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尤金·奈达,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其提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即翻译时不是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是要在两种语言间达到功能上的对等。此理论的核心在于:从源语的意义、风格和读者的反应出发,实现最高对等或者最低对等。功能对等理论以意义和风格对等为基础,强调译入语读者对译文的反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保持一致。本文以大卫·梭罗的《A Winter Walk》汉译译文《冬日漫步》为例,探讨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译者的生活经历和影响译文产生的社会、文化等外界因素都应纳入译者研究的范围。以福柯的权力理论为视角,分析葛浩文选择和翻译中国现当代小说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是文化传播的一种主要途径,是语言和文化的转换活动,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交流离不开翻译。而译者的文化身份是全球性和民族性的结合体,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要求译者兼具本土语言和读者语言,必须对不同的文化具有开放性和接纳性的心态。译者身份的全球性和民族性是一种相互渗透和补充的关系,而不是互相替代,二者须在翻译实践过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本文以《干校六记》为例,阐述葛浩文和章楚两人的译文在译者身份上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管玉华老师编著的《英语同声传译点指津》中的比尔·盖茨在清华演讲为例,从原文和译文对比研究、译文价值判断、译文翻译理论启迪等角度进行了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翻译补偿理论越来越多地被语言学家重视,从而应用到具体的研究实践当中。本论文主要利用翻译补偿理论来解析莫言小说《蛙》的日文译本的补偿特点,试考察日文译本能否将小说《蛙》原有的语言特色传达给目的语读者,译文利用了哪些补偿手段进行了翻译补偿,还存在哪些翻译损失。  相似文献   

12.
根据生态翻译的多维整合原则,翻译过程是对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和选择;其不仅要实现语言的转换,而且还要实现文化和交际意图的传递;适应译文的生态环境,使译文达到生态平衡。本文以胡庚申教授提出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为基础,以大量的英文影视作品为例,结合字幕翻译的特点,研究多维整合原则在其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学作品作为其向外传播的重要途径,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是不同语言间的桥梁,语言又是文化的载体,文学翻译的重点研究不可避免地从语言分析的阶段发展到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上。2012年,莫言为成中国内地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丰乳肥臀》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是莫言颇为喜爱的作品,他在这部作品的序中说:"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我的《丰乳肥臀》。"本文试从日本佛教大学教授吉田富夫翻译的《丰乳肥臀》和莫言的原作《丰乳肥臀》的文本对比出发,结合深入讨论分析日译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总结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的两位大家林纾和葛浩文的翻译策略,即删减和改写,以期证明葛浩文的翻译思路深受林纾的影响,从而启发更多的中文文学作品译者沿用二人的翻译思路,助力中国文学"走出去"。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然而,在翻译实践中,译文与原文之间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忠"或"不等",而这种对原文的"不等"是为了更有效更好的与原文等值,其对原文的"不忠"是为了更有效更好的忠实于原文。  相似文献   

16.
建构格式塔意象有助于有效转换原文的语言与审美双重信息,其次也有助于实现译文语言文本层面的整体和谐统一.本文从语言框架和整体情景两个维度对柳永《雨霖铃》译文的格式塔意象再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翻译工作者在词语选择、句法结构安排、使译文和谐统一方面带来些许启示.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国之间医学的交流和合作与日俱增,基于此,医学翻译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然而,医学翻译要求高、难度大,译文质量难以保证。卡特福德翻译转换理论以原文与译文关系的研究为重点,对发生在译文句法层面上的转换过程进行了客观的描述,并引导译者系统研究母语与第二语言在语言形式和结构上的差异,由此降低母语与外语间发生负向迁移,为医学翻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使译文更加准确、地道。  相似文献   

18.
一切翻译作品,可以说无一不是两种语言表达方式转换的结果.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较大,在翻译时除了需要转换词性外,句子成分有时也需要转换才能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使得译文更加通顺流畅.文中就句子成分的转换分别加以例句说明.  相似文献   

19.
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制作的高级英语精品课程内容丰富具体,其课文翻译被不少《高级英语》辅导书所引用,在高校英语专业师生中使用广泛。其中,散文《马拉喀什》的译文自然流畅,但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对比刘沁秋与赵勇合译的《马拉喀什见闻》,二者在遣词、炼句两个方面各有优劣得失,体现了英汉翻译"一名之立,旬月踌躇"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翻译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交际,传递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研究翻译活动主要是为了使译文传递的信息与原文更贴切,使原文读者、作者、译者、译文读者达到共鸣。从古至今,很多专家学者一直在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因为译者翻译文章是非常繁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解码","重新编码"等就能够完成的。当某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机制"在翻译人员的大脑中运行时,翻译者潜意识地解码,编码,使翻译的文章不但满足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而且又迎合了读者的期待。某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机制"即是认知心理学中所研究的"框架"之一。因此,我们只有在框架理论的前提下对翻译过程进行研究才有意义。本人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总结出框架理论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指引影响着翻译过程,最后结合文献、所学教材及平时的翻译经验,总结出一些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