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照旧交粮纳税”、“着佃交粮”和田凭,是太平天国史中具有特色的社会经济政策。“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西征的展开和统治方式的转变,很自然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后期苏福省、浙江省当局普遍实行的是“着佃交粮”与“招业收租”并举的政策。“着佃交粮”不仅没有改变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土地所有权关系的现状,也没有减轻佃农的社会负担,因此不具有任何社会经济变革意义。颁发田凭是太平天国农村政治中最高水平的社会经济政策,其政治意义大于法律意义,不能作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发挥革命性作用,因为它仅仅是对现有土地关系的确认。  相似文献   

2.
“照旧交粮纳税”、“着佃交粮”和田凭,是太平天国史中具有特色的社会经济政策。“照旧交粮纳税”政策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随着西征的展开和统治方式的转变,很自然采取的社会经济政策。后期苏福省、浙江省当局普遍实行的是“着佃交粮”与“招业收租”并举的政策。“着佃交粮”不仅没有改变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特别是土地所有权关系的现状,也没有减轻佃农的社会负担,因此不具有任何社会经济变革意义。颁发田凭是太平天国农村政治中最高水平的社会经济政策,其政治意义大于法律意义,不能作为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发挥革命性作用,因为它仅仅是对现有土地关系的确认。  相似文献   

3.
太平天国苏州三县农村政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平天国苏州三县是苏福省的中心地区,受到李秀成的直接关注,其农村社会经济政策充分体现了李秀成的地方建设意图,是后期天国农村政治最成功的地区。三县太平天国当局重视乡官行为的标本示范作用,执行传统农村政治经济政策比较顺利,普遍推行了“轻租赋”的农业政策,特别是在执行“着佃交粮”时,有意对佃农加以照顾。具体操作中,为迅速恢复生产秩序,根据土地实际耕种的情况,采取“着佃交粮”和“招业收租”并举的政策。为减少统治成本,李秀成给予永昌徐氏一定程度的地方自治权力。  相似文献   

4.
如何认识太平天男颁行的“照旧交粮纳税”政策,史学界存在着分歧。最近,学习了《南京大学学报》一九七八年第一期上孙应祥同志的《略谈太平天国的“照旧交粮纳税”》(以下简称《略谈》)一文,我认为在一些问题的分折和提法上,是值得商榷的。现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谈谈个人意见,求教于孙应祥同志。 (一)《略谈》存涂述太平天国“有不少地区是禁止地主收租的”问题时,曾列举资料  相似文献   

5.
1853—1854年间,石达开奉命到安庆“抚民”,所谓“易制”一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对这个问题,史学界有过争论。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石达开安庆“易制”篡改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改变了革命的性质,是一种倒退行为。近年来不少同志提出了相反的意见,他们的代表性看法是,石达开安庆“易制”改变了“东贼苛制”,所谓“东贼苛制”,“实际上就是指《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各项制度”。石达开安庆“易制”,“果断地撇开《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太平天国“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的最初提出者和实行者;“易制”不仅不是倒退,而是推进农民革命事业的行之有效的积极行动。①我基本同意第二种意见,但对其中的某些提法持保留态度。我认为,石达开在安庆“易制”,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他并没有果断地撇开《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各项制度,而是部分地实行、部分地变更,因时制宜,收取实效。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起初主要靠攻陷城池接收官库、剥夺官绅浮财以及绅民进贡来筹措军饷,定都年余后确定“照旧交粮纳税”政策,以田赋作为固定饷源,并推行轻徭薄赋以争取民心.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轻徭薄赋政策在后期未能切实持久推行,为近乎竭泽而渔式的强制征敛所取代.筹饷问题从侧面反映了太平天国战略思想的片面性,尤其是在乡村治理上的失策,以及其内部存在的腐化享乐意识膨胀、拥兵自重、人心涣散等严重问题,对战局走势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7.
太平天国的主要农业政策前期是照旧交粮纳税,后期是减免税赋。《天朝田亩制度》所表达的农业乌托邦与实践中的农业政策相距甚远。农业政策的失败是太平天国败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1822—1852),短暂的一生中,为太平天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忧国忧民、革命坚决、“多谋善断”、“才识明练”,协助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的农民革命组织,参予创天历、定官职、制朝仪、建军制、筹谋立国方略,制订各种开国的典章制度和律令,总理军国日常事务,是太平天国前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同时也是太平天国“振兴文治”的先驱者和诗人。早在永安时期,在洪秀全主持太平天国第一次开科考试中,他得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有些论者把洋务派说成是“镇压了革命的反动派充当了革命遗嘱的执行人”,“实行”了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又说洋务派在使中国走向近代化方面是自觉的,而太平天国则是“充当了不自觉的历史工具”。进而得出洋务派与太平天国是“殊途同归”的结论。对此看法,笔者难以苟同,故而略陈管见,请教方家。鸦片战争象投向中国历史的一颗巨型炸弹,不仅炸开了中国的大门,也把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0.
关于太平天国玺的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关于太平天国玺本身的问题,专家们发表了许多文章,提出了好些问题,归纳起来,约有几项:一是太平天国玉玺的真伪问题;一是太平天国玉玺上玺文的读法和“八位万岁”的解释问题;一是太平天国经常使用的金玺的时间问题等。其中又以讨论玺文的读法和解释“八位万岁”的文章最多,看法不一,未有定论。至于太平天国玺文所包涵的政治意义,则谈者较少,近有荣孟源同志的文章《太平天国的玺文》谈到这个问题(见《历史教学》1979年第6期——以下简称荣文),而这个问题,却是很重要的,它体现了太平天国前后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太平天国到底是推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还是阻碍了中国的近代化?史学界的看法颇有分歧,笔者根据近年来在浙江发现的太平天国史料,认为在评论太平天国与中国近代化关系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太平天国对统辖地区所实行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前期和后期有异,省区之间有别.本文想以浙江地区为例,论述太平天国与浙江近代化的关系。中国的近代化必须从改革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关系开始。太平天国时期,浙江最大的变化是土地所有制关系的变化。江南自宋以来为全国土地最集中的地区.到太平  相似文献   

12.
元代江南租佃制在宋代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发展。包佃制仍取于学田和官田,但在广泛程度、包佃规模等方面均超过宋代。官田佃户普遍拥有兑佃的权利,而民田上也出现了兑佃制。定额地租已成为江南主要的地租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在我校 9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 ,本编辑部邀请了本校一些学者 ,就“太平天国研究” ,举办了小型学术沙龙。研讨的问题集中在 :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和评价“太平天国”的标准问题上。关于“太平天国”的正名问题 ,本刊 2 0 0 0年第 2期曾发表潘旭澜先生撰写的《关于太平军的两个问题》的文章。作者认为 ,按照“太平天国”来称呼太平军造反既不符合历史真实 ,也不符合史学界对前此历代农民造反的命名习惯。太平军造反在中国长期被称为“粤匪”、“发逆”、“洪杨之乱” ,民国年间禁止称“粤匪” ,195 1年才明文规定为“太平天国”。现应当正名…  相似文献   

14.
太平天国宗教“邪教”说辩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首先考察了“邪教”一词的历史渊源,分析了传统与当代“邪教”概念在具体定义上的本质区别,强调不能沿用封建社会的正统观念,将“邪教”视为历史上民间秘密宗教的代名词。接着,作者针对太平天国宗教是“邪教”一说,就洪秀全是否是一个借宗教起家的“骗子”和“淫棍”,如何理解洪秀全在起义前夕所发布的恐怖性宗教预言及其“造神”举措,如何理解洪秀全对内部所实行的严格控制,圣库制度与邪教敛财是否是一回事等逐一进行了辩驳,对借“邪教”说全盘否定洪秀全与太平天国的偏向提出了质疑。作者还就围绕"邪教"说所反馈出的学风等问题谈了自己的一些感想。  相似文献   

15.
政权性质问题是当前太平天国史研究中的一个争论问题.笔者在《太平天国政权性质问题商榷》(载《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以下简称“拙文”)一文中,对主张太平天国政权是“新封建政权”的观点,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6.
分成租制是一古老的主佃分配地租的制度,从秦汉直到全国解放,在我国存在了近二千年之久。在分成租中主佃分配的比例多种多样,从主一五佃八五、主二佃八到主八佃二约十多种,差别很大。不同的比例关系到再生产、消费、阶级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搞清在诸多比例中哪是普遍的、基本的,哪是个别的。根据各种记载,笔者认为主佃对分或称二五分成是分成租的普遍形态和基本比例。在我国历史上从秦汉到清末都是这样。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生活最重要的条件,人们总想能得到自己自由使用的一份,但在我国封建社会制度下,农民只有帮打天下的份,却得不到应有的成果。清末,太平天国建都南京后,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实行公田制,由于脱离实际与绝对平均主义而失败。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主张是较切合实际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方法之一,但也只能在迁台后部分实现,效果基本上是良好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大陆后,实行土地改革,彻底地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可惜的是由于领导者的急躁冒进而走了弯路;待改革开放后,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显示出耕者有其田的真正效果,但是,由于承包期过短也发生了用地不养地的问题,幸而能及时加以纠正,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各地实行后,仍产生了不少的问题,亟待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8.
王莽代汉建立“新”朝后,针对形成西汉末年社会危机的各种弊端,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一项就是制止土地兼并的“王田”制。“王田”制的实质是什么?史学界长期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王莽“企图通过恢复古代的井田制度,……以制止日益剧烈的土地兼并”,或者说:“王莽企图用恢复井田制来解决土地问题”。其理由是:“王莽根据《周礼》记载的井团制度,实行‘王田’制”。诚然,王莽“每有所兴造,必欲依古得  相似文献   

19.
革命导师列宁在《关于专政的历史》一文中强调指出:“被压迫被剥削阶级反对压迫者的一切革命历史,都是我们对专政问题的认识的最主要材料和来源。”今天,我们根据列宁的这一伟大教导,研究专政的历史,研究太平天国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地主阶级实行革命专政的问题,对于我们对资产阶级包括意识形态领域在内实行全面专政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从养老保险基金的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两种基本筹集模式优缺点比较着手,分析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转轨后实行的所谓的部分积累制,对实行这一制度后所产生的“空账”问题做出客观评价。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