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我国农村基层治理中出现了一系列新趋向,如"能人治村"、"大学生村官"、"一肩挑"设置和"三资代理"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农村的基层治理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自治"扩大的过程.在村民自治程度逐步提高的同时,党和政府也在不断地改进对基层自治组织的监督与管理.当前农村基层治理中出现的一系列新趋向表明,农村治理正在由原来的"村民自治"走向政府与村民的"合作治理".  相似文献   

2.
指向鸿蒙远景的望景台──论象征及现代文学中象征化趋向钟丽茜象征,宽泛地说就是以一种事物来表示超出其本身的意义,即“某种东西的含义大于其本身”①。在文学中,现代以前的作品中较多出现比较单一的象征,如中国古人写折杨柳象征别离,西方人写百合花象征贞洁,等等...  相似文献   

3.
对现代文学期刊的关注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期刊研究热"的兴盛既与西方学界的影响有关,也与重视史料搜集整理的学科传统再次彰显有关,同时也是研究者应对学科"边缘化"、追求突破创新的自觉选择。近年来现代文学期刊研究在史料钩沉辑佚方面,主要将目光投向以往关注较少的沦陷区等地的文学期刊,并注重期刊史料的整理汇编,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较为翔实的史料基础。从思想文化角度进行的期刊研究有助于多维度地理解文学生长土壤的复杂性、文学自身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状态。传播学视角的引入,为期刊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关注现代文学期刊的传媒属性、传播过程和传播效果以及传播主体的编辑理念和传播策略,探讨报刊传媒与文学发展的关系,使得研究领域大大拓展。期刊研究为推动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助于打破文学史研究的僵化局面,但也存在忽视文本研究和审美研究、学科身份模糊等弊病。如何坚持文学研究的主体地位,在提倡学科开放的同时确立新的学科观念和学科规范,是当前现代文学期刊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的社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 ,往往把社团和流派、运动连在一起 ,合成一个叫做“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的课题。陈荒煤先生在上个世纪 70年代末主持编撰中国现代文学史料丛书 ,率先将“运动、论争、社团”组合在一起 ,成为一个单独的系列[1] ,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界将社团和文学运动并重进行研究的开始。 80年代中期 ,贾植芳等主持撰著《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一书 ,正式将社团流派研究归并在一起 ,此后出现了施建伟、殷国明和陈安湖等人以“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为论题的专著 ,算是坐定了现代文学社团研究与流派研究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这…  相似文献   

5.
正编者按:近年来,回到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语境,借助民国社会历史的视角重新打量、研究我们的文学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在民国史视野下,我们将发现哪些新的文学研究话题呢?这一组论述大约可以让我们耳目一新。过去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在新文学主导格局中,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其他一些相对"边缘"的文学形态,除了通常所谓的旧体文学、通俗  相似文献   

6.
《内部的鸦片战争》(TheInnerOpiumWar,1992)、《沈葆桢与中国19世纪的现代化》(ShenPao-chenandChina’sModernizationintheNineteenthCentury1994)、《清末新政革命与日本》(China,1898-1912:TheXinzhengRevolutionandJapan,1993)是90年代美国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三本近著,三本书体现了美国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上的一些新趋向。(内部的鸦片战争)的作者詹姆斯.M.波拉契克(James.M.Polachek)是国际市场分析专家,他于1977至1984年进行这项研究,而著作则于1992年才由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出版。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冷战史研究在档案文献利用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深入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在研究对象、内容和理论方法上也有所变化。作为一个新兴的、正在走向成熟的学科,中国的冷战史研究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也面临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8.
高玉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128-134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民族性 ,但这种民族性不是“古代性” ,它是一个复杂的组合 ,不具有某种纯粹性 ,而是兼容“传统”、“现代”、“中国”、“世界”、“本土”、“西方”等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品格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即现代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本土性从而具有民族性。中国现代文学实际上是以民族化的方式实现世界化 ,反过来说 ,也是以充分世界化的方式实现民族化 ,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现代性、世界性而否定它的民族性 ,相反 ,世界性和现代性正是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的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在短短30多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曾涌现出大大小小七百多个文学社团。这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一种独特的现象,我们应该对它进行专门的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0.
内部与外部的划分,无论是对文学本身而言还是对研究来说,都由来已久。划分的目的当然应是为更好说明研究对象,在研究中也更易操作。但若对研究发展的总体作评估,将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进行规模和数量上的比较,似乎占主流地位的仍是外部研究。尽管从科学意义上说,数量多并不一定等于质量高,但还是必须叩问,造成这种研究局面的原因,除了政治的、商业的压力,是否也可从作为研究对象的中国现代文学自身中寻找到某种答案?随之必然要问的问题就是,现代文学总体到底该如何理解?还必须追问,是否存在内在的和外在的现代文学?因为内部和外部研究的划分本身似乎就在表明,现代文学是可以也可能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划分的。然而,外部研究的和内部研究的此消彼长的客观存在或许也在提醒:其消长和对峙只是因为,仅用其中的某一种方法很可能无法解释另一些现象,也就是说,研究对象可能是大于研究方法的,也因此才会不断有未被发现的阴影和遮蔽。那么,是不是我们在研究和对现代文学内部外部的划分上出了问题?急于想把问题说清楚,却以化约事物本身的复杂性作为了代价。也许恰恰是划分本身的简单与片面,令研究者难以面对一个整体的、多侧面的和矛盾行进着的现代文学,直到无法正视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最终反而难以科学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介了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的8个新趋向:从着重教的研究转向教与学的研究并重——对外汉语教学应当综合运用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文化对比研究成了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待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态度从单一走向多元化——没有一种教学法是唯一可行的,执教者应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2.
五四以来的文学作品 ,较多地“发现”和表现了现代中国人的债意识。债意识作为一种历史使命感、社会家庭责任感 ,它在现代文学中主要表现为偿债意识、讨债意识、逃债意识 ;作为文学道德批判的一个独特领域 ,它使现代文学景观既灿烂辉煌而又新鲜夺目。  相似文献   

13.
张光芒 《北方论丛》2001,5(4):82-88
“五四”启蒙精神孕育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两大叙事传统,分别表现为“理性浪漫主义叙事”和“情感阳性主义叙事”,它既是中国化的启蒙哲学与美学精神的体现,亦有着更为深广的文化人类学与哲学的根据。从审美表现上说,理性浪漫主义叙事的特点在于以情绪化、情感化为艺术手段与表现方式,但在其深层反映了人的情绪情感对理性的判断与解构,对理性的要求及向往,突出强调的是情感对理性的作用;后者则是理性崇拜精神在审美上的反映,从艺术表现对象来说,它又表现为探讨理性对人的意志、信仰等情感世界的作用。这两大叙事传统共同表现了以清理激荡为人的解放动力的启蒙主义文学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陈桃霞 《江汉论坛》2012,(3):110-113
中国现代作家如徐志摩、许地山、老舍、郁达夫等都曾置身南洋这个文化场域,并书写了不少相关的南洋文本。这种南洋书写并没有深入到南洋社会内部,未能真实反映出南洋的社会历史现状,相对于从西洋、东洋寻求文化知识或革命真理这些启蒙现代性或革命现代性目标而言,中国现代作家的南洋叙事别具一格,其中亦折射出现代作家面对南洋时的文化优越心态。  相似文献   

15.
创造意识是基于人的主体觉醒而勃兴的一种现代理念,在现代中国,它最先被敏锐的知识分子所感知并用于文学创作。创造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种新的文学价值观,也是现代文学一种重要的文化姿态。正是基于强烈的创造意识,使中国现代文学具有了鲜明的创新品格,在突破传统文学桎梏的同时,并赋予其现代品质。正是在文学创作的带动下,创造意识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价值伦理,开启了现代中国以追求创造为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婆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传霞 《东岳论丛》2004,25(2):99-102
现代文学的婆媳关系写作超越了古代文学纯粹从个人道德角度简单化地处理婆媳冲突的书写模式 ,而是从社会文化与个人隐秘心理等层面深入剖析冲突的成因 ,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随着社会思潮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变动 ,其主题开掘与结构安排都发生变化。作家的社会地位、性别身份制约着作品的叙述中心和表述方式 ,男作家倾向于在婆媳关系中安置国家—民族、社会—时代的宏大叙事话语 ,女作家更愿意考察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性别罹难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传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长期以来多显现出文学评论的基本气象 ,而较少文学史研究的学术风采。作者认为 ,建立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框架 ,当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为充分理解中国现代文学传统 ,应鼓励研究者从各个角度和立场尽可能多地揭示被称为“思想范型”的东西 ,概括出它更多的传统因素。这当然是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研究的基础 ,但更高一级的研究应是对诸多复杂的传统因素加以整合 ,以便建构出中国现代文学传统复杂因素的有效的认知系统。作者从“道统”、“法统”、“体统”和“系统”角度探讨了中国现代文学传统。从而显示“道法体系”与“中国现代文学传统”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现代文学的漂泊母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漂泊母题文学的兴盛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蕴的精神现象,几乎所有重要的现代作家都曾涉足这一领域的创作,并且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漂泊母题兴盛的原因既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由乡村向都市的迁移趋势有直接关系,同时也是现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叛逆封建大家庭、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生命形式在文学中的形象体现。表现生命意志、歌颂生命力量与拒绝回家、跋涉不止,这是现代漂泊母题文学两个最突出的意识特征。而十分看重与固守艺术家的流浪汉气质,保持漂泊不息的生命状态则是现代作家更新与激扬自我艺术生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造成现代漂泊母题文学兴盛的作家主体的心理机制。正是现代作家永不言悔地承担着漂泊追寻的自我天命,“五四”时代所创立的中国新文化才具有了进取、求索、永动不腐的精神品格。这是现代漂泊母题文学为我们民族新文化建设及其发展做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9.
坂井洋史从巴金研究入手,以安那其主义为出发点,贯通20世纪中国文学,警惕现代性暴力对人的精神伤害,以期建立与暴力性坚定抗衡的文学史研究主体,进而奠定中日知识分子对话基础,促进中日文化与文学交流与对话。  相似文献   

20.
张均 《江汉论坛》2004,6(12):106-109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文学渊源问题素为现代文学研究中聚讼纷纭的学术焦点.近年在海外史学"中国中心观"的刺激与启迪下,"传统文学的创造性转化"一说渐获普遍认同,"中国视角"亦成为广受期待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现代文学发生之内因/外因关系的重新辨析以及对现代文学"现代"性质的重新梳理,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同时,还尝试阐释了现代文学内传统影响与西方影响之间的结构性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