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人口不断流动态势之中一种常见的和必然的社会现象,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强调弱势群体问题并不是因其自身原因所造成,而是缺乏必要的社会支持.基于此,应着眼于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支持与被支持双方的平等互动,使农村留守儿童弱势群体拥有自己的社会支持体系,并形成相互联系的社会支持网络.  相似文献   

2.
西部农村"两免一补"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非均衡导致义务教育的公平性与公共性受到公众问责,“两免一补”政策则是国家将公共教育资源向弱势群体倾斜的重大举措。文章对西部农村地区“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探讨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补偿,促进教育公平”是当前教育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这是基于我国社会现实的强烈吁求、教育公平的理性诉求和公共政府的责任使然。教育政策作为政府对社会全体成员的教育权益进行权威性分配的方案,在教育公平实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教育领域弱势群体利益分配和补偿的主要手段。转变理念,民主决策,合理表达弱势群体的教育利益;明确教育政策补偿的构件,加强弱势群体补偿的针对性;加强教育政策补偿的执行力度,积极促成教育公平的实现,成为教育领域弱势群体利益补偿机制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拉大了贫富差距。要化解这一难题,建立公平的分配制度,应从我国改革的实际出发,在"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的前提下,引入适度的"按需分配"机制。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突破5万亿元,已经具备了适度的"按需分配"的能力。只要各级政府下决心扭转国民收入向政府倾斜的局面,适度"按需分配"机制就能够逐步建立起来。坚持适度"按需分配"原则,就是要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劳动报酬的合理性,在二次分配中努力解决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在三次分配中应不断提升社会的公平度。适度"按需分配"不是提倡平均主义,而是要解决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问题,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5.
转型期社会弱势群体的界定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钊 《唐都学刊》2003,19(4):79-83
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是实现社会正义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体现,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科学界定和合理划分弱势群体,是做好救助工作的基本前提.扶助社会弱势群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政府起主导作用.政府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加大社会支持与保障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福利政策的必要性与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民政福利体系的改革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低保制度的出台。低保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使专业社会工作的介入成为必要。通过倾听弱势群体的声音,反映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参与低保制度的实施过程,作政策与政策对象的调解人;对社会政策的实施进行跟踪调研,提出政策的修订建议;以及专业助人行动,协助低保对象实现自助,社会工作将发挥其他专业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社会法作为兼具公法与私法双重属性的第三法域,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最佳的保护。我国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制度还不健全,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仍存在不足,应进一步完善社会法,向弱势群体倾斜,保障和促进弱势群体享有劳动权、社会保障权、结社权等各项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中国社会弱势群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德顺 《社会》2004,(10):37-41
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 结构转轨的过程,是大量社会问题得以出现 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随着近年来关注弱势群体呼声的高涨,使得一时间被大多数人忽视的弱势群体的问题浮出水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报告和"帮扶弱势群体工程"的实施,以及各大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大量报道,无一不显现出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22,(1):78-85
贫困治理阶段性变迁的过程也是我国社会救助政策不断调适的过程。迈入后扶贫时代,治理主动性的冲突、治理助力的削弱、治理失灵的出现,进一步加剧了贫困治理的复杂性、多变性。因此,在面对后扶贫时代的四重转变即扶贫向防贫的转变、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的转变、物质需求向发展需求的转变、农村为主向城乡协同的转变时,当前的社会救助政策就会表现出四大不适即功能不适、标准不适、需求不适、城乡不适。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调适来增强社会救助的政策弹性,将"安全网"变为"助跳网"。在顺应后扶贫时代转变的基础上,增强社会救政策的适应性,进一步提升贫困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10.
日前,山西省忻州市慈善总会向五台县神西乡红山崖村捐赠价值15万元的350件成品服装,以表达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爱。此次捐赠物品系韩国依恋集团提供。近年来,忻州市慈善总会关爱社会弱势群体,不断向孤寡老人和孤残儿童捐款捐物,积极为社会失学儿童捐资助学,赢得了社会高度赞誉。  相似文献   

11.
"慎刑"是中国传统法具有和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政权稳定的作用。"宽严相济"是当前我国具有社会主义法制特色的刑事政策,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宽严相济"与"慎刑"存在历史的相通性,宽严相济的传统文化基础是"以人为本"和"德法兼济",而传统社会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法律手段即是"慎刑"。"慎刑"在立法层面上体现为"刑罚世轻世重",在司法层面上体现为程序上的严谨及人伦观照。"慎刑"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及政权的长治久安,对当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自成起义军之所以能够深得民心,主要是因为受益于其在崇祯十三年以后推行的减轻赋役负担、赈济贫穷、严明军纪和平买平卖四项政策,而非土地政策.李自成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而根据明清时期"均田"的含义、李自成的思想体系以及起义军推行的土地政策来看,此处"均田"不是指平分土地.明官府也曾注意到当时的社会矛盾,实行过与李自成起义军相类似的政策以自救,但终因阶级利益所碍未能彻底推行,从而走向败亡.研究李白成起义军的上述政策.对重新客观审视晚明时期的社会状况和明末农民起义所达到的政治水平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为公"之道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社会政策的三维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昕  李海燕 《浙江学刊》2005,64(6):137-143
社会政策的决策和实施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一般而言,社会政策旨在推进社会公益和社会公正,但是社会公益的范畴远比经济学所定义的"公共物品"要广.只要存在市场失灵,即使所涉及的不是公共物品的生产,也是社会政策干预的领域.社会政策的平稳实施有赖于多种筹资手段的组合使用,同时也有赖于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就公共服务的经费保证建立中央补助金制度.社会政策的实施不能单纯依赖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而是必须在政策工具的创新和多样性上做文章.西方发达国家在福利国家改革过程中开发出多种间接性的政策工具,其广泛使用导致了公共管理的新治理范式,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14.
保护弱势群体的制度伦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靖 《探求》2004,(5):28-30
保护弱势群体,既是政府的一项政治决策,又是一个关系到社会公平的伦理问题。因此,通过建立新的制度安排,充分体现社会政策的伦理内涵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经济进步、社会前进的过程中伴生着诸多不可持续性发展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是由人类的自利心理与社会道德规范的冲突所导致的。这种冲突就是人们所说的"斯密问题"。"斯密问题"是德国历史学派对斯密的理论体系的质疑,百余年来人们一直为"斯密问题"的存在与否争论不休。笔者认为"斯密问题"是一个伪问题。它并非是斯密理论体系的内在矛盾,而是演化为市场经济中个人的自利心理的膨胀与社会道德规范冲突的一个代名词。在斯密的理论体系中无论是其理论基础还是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都是统一的,因此所谓的"斯密问题"在其理论体系中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中老年人为了帮衬子女特别是照顾第三代,跨越省市之界来到子女工作和生活的城市,成为"老漂族".由于农村与城市、故乡与异乡之间的双重反差,"老漂族"在城市适应方面面临着生理、心理、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困境."老漂族"的城市适应问题不是少数人的个别困扰,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结构性困境.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以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的专业助人活动,可以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介入"老漂族"的城市适应问题,从而提高其城市适应水平,增进其家庭福祉,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择校风"盛行的大环境下,铜陵的义务教育均等化改革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铜陵通过实施教育资源向弱势学校倾斜的政策使市区的义务教育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均等化,但校间差距和择校现象仍然存在;通过买房或租房择校逐步成为人们切实可行的选择;通过政策倾斜使得好学校和差学校向中间质量学校靠拢的趋中均等使教育资源利用受到一定负面影响,也使普通家庭受损.  相似文献   

18.
一、老年弱势群体对社会福利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规律,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我国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大降低了人口出  相似文献   

19.
在保定市北市区弱势群体的抽样调查基础上,本文通过引入社会网络理论范式,对弱势群体的基本状况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和深入分析,认为城市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着规模小、构成简单、同质性强、缺乏阶层内部整合等特征和问题,而引入社会工作专业支持,对培育和强化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网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经济体制改革使中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就,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片面强调经济增长和市场化改革使某些城市职工和农民的利益遭受损失,比如城市职工失业、农民失去土地等。为了社会公平和建立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政府应该对弱势群体给予利益补偿,应该积极发展社会政策。中国不但需要科学地制定社会政策,而且需要科学有效地实施社会政策,需要重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相互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