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彦博是北宋与富弼、司马光齐名的政治家,其诗文书法俱佳,在北宋政坛与文坛举足轻重。镜考《文潞公集》版本源流和比勘现存的版本,有助于分析研究文彦博的创作特色和思想理念,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北宋中后期的文学发展脉络和社会政治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2.
唐代诗歌享誉天下,唐代文人才士无不吟诗作赋,互博赞誉。这些满腹才学的文人骚客流传下来的诗文数不胜数,创造这些灿烂文化的文人也比比皆是。元代人辛文房多方采集,搜集了其中398位以诗闻名的文人,撰成《唐才子传》,记录了他们的重要事迹,同时兼有简要评论,为后世了解唐代才子  相似文献   

3.
《全蜀艺文志》为明代杨慎编纂的一部有关四川地区的诗文总集,此书编成后影响甚大,对巴蜀文化的传承有重要意义。而是书又因作者杨慎的名气,自嘉靖二十年(1541年)成书后,被多次刊刻、抄录,流传颇广。现今能明确的刻本八种、抄本三种,其中最优的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邹氏刻本,最劣的为“四库本”。而其流传情况,则是清代、民国时期以江浙一带为盛,现今呈现北京、成都、上海三地并举的局面。其流传版本,则以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张汝杰刻本最广,嘉庆二年(1797年)朱遐塘刻本最少。  相似文献   

4.
程中山 《学术研究》2006,2(10):133-137
黄节《诗学》是20世纪最早的一本诗学批评史,对中国诗学史研究有开创性的成就。前人对《诗学》的成书年代及版本方面注意不多,常有误解,多以为此书成书于黄节任教北京大学时期(1916-1935)。实际上,《诗学》最早成书于晚清宣统二年(1910)的广东,时名为《诗学源流》,后来作者任教北大,才易名为《诗学》。《诗学》在北大出版部多次翻印,作者也先后对原著进行了两次修订。《诗学》的成书年代与版本问题关涉到《诗学》的成书背景及对《诗学》本身的理解,因而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澄清学界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反映毛泽东早期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献。毛泽东对此文做过多次文字和内容上的修改,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版本系统。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提供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这种差异亦说明文献学、史料学方法在现当代思想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4,(8):108-113
嘉靖本是明代版本史上的一大转折时期。这不仅表现为古籍刻印工艺、形制在急剧转变中形成主流特色,而且体现出古籍编纂从传统的诗文笺注走向以选隽解律为要旨的串解评注。杜甫集在明代的传播,经历了从翻刻宋元杜集到新编新刻杜律、从传统笺注形式到创新串解评注等两大转变,嘉靖本杜律是这两大转变的枢纽。因此,考辨嘉靖朝杜律版本间的因袭、编者诗学观念的递嬗,对理解杜律何以在明代达到鼎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长安志>是北宋时期出现的一本记载唐都长安城详细设置情况的重要著作.但历代相传,辗转翻刻,流传众多的刻本与原本之间出现较大的差距.本文对其版本、志图合一及赵彦若序、"曲台"和朱雀街西第一街第一、二坊整段缺失,及后世对它的评价和影响等问题重新予以考索,以图还其以历史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8.
褚晓琦 《社会科学》2007,(10):147-153
由俄侨连比奇1925年在上海创办的《上海柴拉报》,是远东地区唯一较长时间出早晚两版的俄文报纸,报社从业人员是上海俄侨,读者大多也属于这一群体,它的创办与发展历程直接与俄国侨民在中国的历史相关联,在上海俄侨中的影响深远。这份报纸对于了解近代上海外侨社会、了解近代上海文化,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古文观止》从十七世纪末问世以来,就得到人们重视,成为我国流传最广的古代散文选本.但这部《古文观止》中的大部分选篇,和在它之前三四十年出版的、由金圣叹评选的《才子必读古文》相同.《古文观止》中的许多思想性较强,艺术分析较为细致精到的评语,也往往和《才子古文》雷同.这说明《古文观止》的编选者吴楚材和吴调侯是参考过《才子古文》的.但由于他们的封建正统思想较浓,艺术欣赏水平不是很高,因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水浒传》的版本要算是最多的了,孙楷弟先生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就注录了近三十种。在这众多的刊本中,既有繁本与简本的区别。又有源与流的差异。以回数而言,则有七十回本、百回本、百十回本、百十五回本、百二十回本、百二十四回本以及不分回本的不同。其中影响较大的为七十回本、百回本和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自明朝末年金圣叹删定以后,风行三百余年,掩没了其他一切刊本。近现代以来,随着《水浒传》多种明刊本的陆续发现及专家学者们的深入研究,金圣叹的谎言被戳穿,百回本、百二十回本《水浒传》以强大的生命力重见天日与七十回本共同流布人间。  相似文献   

11.
《书影》,明末清初人周亮工撰。此人才学超群而仕途多舛,崇祯年间曾官御史;明亡,南奔投福王;清兵南下,即降清,历任福建左布政使、户部右侍郎、江南布政司参政、江南江安督粮道等职,然宦海沉浮,屡遭牢狱之灾,最终因被劾去职,卒于康熙十一年。顺治十六年,作者因事系狱,《书影》即作于囹圄之中。及出狱,曾于康熙六年将此书付梓金陵;康熙十年,有感而自毁其版;此书印数不多,数十年后,世间已少见流传,其子周在延四处搜访旧本,于雍正二年得人资助重刻,大概于雍正三年刻成,此书始得重新流行于世。乾隆三十七年《四库全书》开…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文学史上,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人辈出,创作繁荣,有如百川争流,群峰竞秀。既产生了举世瞩目的伟大诗人李白、杜甫及其光辉灿烂的诗篇,也出现了各种诗歌流派及其独具风格的作品。盛唐以降,继王孟、岑高、李杜之后有“大历十才子”。他们的诗虽然有一些是酬唱应制之作,但是有不少名篇传世,在唐诗中,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13.
《仁学》版本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迅速发展的,时代巨轮不断前进,一个人的思想也时有变化。反映在他们的作品中,对前所发表的论著,每每有增衍、改易之处。例如章炳麟在一八九九年发表《客帝论》,对清朝的腐朽统治表示不满,但仍与“尊清者游,饰苟且之心”;到了一九○○年,始作“匡谬”;一九○二年,重为“删革”,编为《訄书》“前录”。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重要文献之一。但是,一九一四年,章氏将《訄书》增删,更名《检论》时,却将这篇论文删除了。他的始撰、改订以至删削,反映其思想递变的迹象。又如康有为在一八八四年始编《人类公理》;一九○一——一九○二年间撰成《大同书》,他的“大同学说”,即跟随其思想变化而大相迳庭。再如唐才常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的影响后,在他改订的论文中,也增列了“儒教真派,厄于刘歆”等命题。如果将这些论著,按照最早的刊本录出,而将后出各本校注,将有利于对各该人物思想的探索。可见,对于中国近代人的著作,特别是中国近代思想家的著作,探源比勘,有其必要。戊戌政变中的急进分子谭嗣同(1865-1898),只活了三十四岁,没有章炳麟、康有为那么经历长、变化多,但他的代表作品——《仁学》,生前没有出版。假使我们今天根据不够原始的版本,非特增加句读推敲的困难,抑且涉及文义的窥测和谭氏思想的钩稽。因此,溯源探赜,使之接近原稿的本来面目,将有利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子夜》诸多版本中最重要的是初版本、删节本和修订本。不同时代的禁忌导致了这些版本的删节和修改 ,这改变了文本的释义和版 (文 )本本性。  相似文献   

15.
《列子》故事渊源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本《列子》 8篇 14 3章 ,其中纯议论性文字 35章 ,占 2 4%强 ;具有一定故事性者(包括二人谈话 ) 10 8章 ,占 75 %强 ,故事情节与先秦两汉魏晋古籍相同者 5 8章。对于这种现象 ,学界早已注意。马叙伦 ① 、杨伯峻 ② 、钱钟书 ③ 认为《列子》抄变其他书 ,岑仲勉 ④ 、严灵峰 ⑤ 、肖登福 ⑥ 认为其他书引用《列子》。究竟孰先孰后 ,迄今不一。本文拟在前贤研究基础上 ,将 5 8则故事一一考察 ,通过比较异同而探测其渊源关系。《天瑞》篇 (共 4章 )  一、“子列子适卫 ,食于道 ,从者见百岁髑髅 ,蹇蓬而指 ,顾谓弟子百丰曰……”又见《庄子…  相似文献   

16.
清人张鉴撰著的《西夏纪事本末》,是传世的清人著汉文西夏史籍中编写较精的一部,本文试从著者、著录与收藏、版本、内容和体裁特点等方面略作考证。  相似文献   

17.
清嘉庆五年由谢启昆督修胡虔主纂的《广西通志》,在清一代省志中,被时人称颂为:“体例精审,征引赅博,为各省志书之冠。”本文仅就《谢志》的版本及其某些史料问题作进一步的考订。目前所见到的《谢志》有嘉庆六年刻本、同治四年补刊本、光绪十七年补刊本,近又有台湾成文  相似文献   

18.
陆机的《文赋》写于何时?历来在看法上就有分歧。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陆机二十作文赋。”比如陈钟凡和郭绍虞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傅庚生《陆机〈文赋〉今译》(《西北大学学报》1980年4期)等都持此说,他们唯一的依据,便是杜甫的《醉歌行》。  相似文献   

19.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层楼。 这首五言绝句向来为人们所喜闻乐道。可它的作者是谁却颇有争议,迄今尚无定论。历代诗选家和中国文学史都把它归于王之涣的名下。康熙年间编撰的《全唐诗》却存有异议: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下注曰:“一作朱斌诗”,又在“处士朱斌”的《登楼》(也即“白日依山尽”)下注云:  相似文献   

20.
《大唐新语》编纂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唐新语》根据作者的编纂意图和书中类目分析,它本当叫做《唐语》,其性质当视为历史著作。与同时代其他著作相比,《大唐新语》在立意上有较为明显的复古倾向,在具体编纂上则又是体现变通精神的。学者研究杂史应当慎思明辨,这才能抓住要害,进而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