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已逐渐成为一个反映民意诉求的重要平台,对政府决策的影响日益显现出来。我们应重视网络民意表达,变"堵"为"疏",转变网络舆论管理机制,加强网络立法和监管力度,构建网络问政平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网络回应长效机制,加强主流媒体阵地的建设,积极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方向,规范并保障网络民意表达行为,推动网络民意的表达有序,促使其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民意影响政策议程和政策内容已成社会共识,而如何收集网络民意、让公共政策更充分地体现最广泛的民意则是亟待研究的问题。网络民意表达具有集聚和分散的双重特点:在政府动议的政策议程模式中,网络民意表达呈现出定向集聚的态势,短时间内集中于特定的网络平台之上;在公众动议的政策议程模式中,网络民意表达呈现出分散性和碎片化的特点,无固定的平台和时间点。与之相对应,网络民意收集可以从两个维度展开:一方面,政府可主动设置网络平台,吸引网民通过制度性渠道集中反馈,可以方便、快捷、有针对性地收集网络民意;另一方面,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全网式的广泛搜索,可以在全样本数据基础上展现民意全像。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的普及使民意表达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网络民意表达越来越受到决策部门的关注。与传统的民意表达模式比较,网络民意表达方式既有积极促进社会发展进程的一面,又存在着非理性的一面。为此,政府应加快互联网建设,媒体要加强自律,而网民则需要提高网络素养。  相似文献   

4.
论政治文明进程中的网络民意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意作为一种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民意表达新方式,为民众提供了新的言说环境和表达渠道,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但是,当前我国的网络民意表达仍然存在主体分布不均、代表性不强、表达过程缺乏理性、内容缺乏客观公正性、表达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发挥政府主导,树立信息权威;加快网络立法,规范网民行为;提高网民素质,优化网民结构;利用媒体资源,引导民意表达等措施,规范网络民意表达,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网络政治的生成与现代政府角色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社会为民众表达民意提供了一条便捷而通畅的渠道,它也是民众参政议政的一个新空间和新手段.网络政治是网络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水平而生成的一种政治现象."网络政治"语境下的现代政府角色的本位回归研究,是在既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语境下政府角色理论中嵌入"网络政治"民意的考察维度,即嵌入了"网络民意"这一外在的价值主体来检验和衡量政府角色的合理性、公正性和效率性.在网络政治语境中,政府尤其要接受网络民意和网络舆论的考量而承担"网络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清廉政府"等"大角色".  相似文献   

6.
政府对待网络民意存在矛盾心理,一方面希望网络民意能够成为规范政府行为、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又担心网络民意失序,不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这一矛盾心态源于网络民意的双重属性:它既有真实性、草根性的优势,又有非理性、偏颇性的不足.通过对形成网络民意困境的原因的理论解读和现实分析可知,为了使网络民意有序化发展,政府应当从培养理性网民、拓展民意表达渠道、强化信息公开、柔化网络民意的引导等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建设.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当适当放松对网络言论的规制,严守网络言论规制的限度,以维持网民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保障公民独立人格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论坛在社会意见交流中的空前活跃,其问政功能和舆论影响日益显著。把握网络论坛的民意特点,认清其在民意诉求中的作用,有助于政府网络发言人在与公众的沟通交流中找准角色定位,实现对网络论坛的民意疏导。同时,要从政府、网站和网民三个方面积极促进和维护网络论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社团组织与民意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组织的个人不能顺畅表达民意,上令下行的行政组织也不能顺畅表达民意,能够顺畅表达民意的,是公民自主自愿联合起来的非政治性和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民意的表达、民意的整合与民意的贯彻,各自遵循着互不融合的原则要求;发展社团组织有利于公民维护自身权利,有利于党整合人民意愿,有利于政府建设和谐社会,应当将其纳入“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总体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9.
农民民意表达机制的建设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近年来,浙江在农民民意表达机制的建设方面有很多创新举措,积累了不少独特的经验。浙江农民民意表达机制创新遵循了民主增量改革的路径,促进了协商民主理念的实践。为健全农民民意表达机制,还需进一步推动政府民意整合和回应机制的建立,推进传统民意表达机制的改革,建立健全网络民意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10.
由于网络表达具有快速、便捷和低门槛的特征,社会公众较为依赖网络途径表达自己的政策意见。但是这种倾向性已经使政治体制中预设的主流表达途径边缘化,并引发了关于“替代性”还是“补充性”的思考。网络途径的多样化表达载体选择在显现其草根民主特质的同时,也有着相当的负面效用,并造成了网络民意表达途径难以逾越的困境,因此需要重新对网络民意表达途径进行理性思考及重新定位。网络民意表达途径理应充分发挥其正面效用,发展为其他途径的补充,推动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的连接,共同组成畅通的民意表达机制,将利益诉求自下而上地传输进公共政策系统,提升公共政策的民主性。  相似文献   

11.
民意即民心向背,民意的认同和汲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核心要素,在互联网环境下民众更多基于网络的民意表达,网络民意的出现对党的执政力建设提出了全新的课题,基于网络民意的执政能力建设可以从全新意识的形成、网络平台的有效利用以及制度的规范和履行等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是,作为利益主体之一的社会民众,能否通过一定的渠道直接或间接地向政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实现自身的利益诉求。然而,现实条件下,存在着诸如决策信息封闭、民意表达渠道不畅、政府回应机制不健全和保障民意表达的法律、制度缺乏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政府与民众间的良性互动。为此,地方政府必须建立一套在程序、制度、理念及方式上相对完善的民意表达机制,进而提高地方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张飞  童伟  李双宏 《理论界》2013,(2):32-34
互联网为聚集民意提供了强大的信息平台支撑。互动型的网络表达对政府治理、公共政策等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政治关联性的网络表达,政府如何作出回应是新形势下塑造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在分析政治关联性的网络表达对回应型政府意义的基础上,讨论了现实中我国政府对政治关联性的网络表达回应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政府如何加强回应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熊烨  凌宁 《重庆社会科学》2013,(12):116-120
借鉴伊斯顿的政治系统分析方法构建网络民意、输入途径、政治系统的分析框架。我国网络民意的政策输入需要疏浚制度化的通道,充分发挥党和政府之以及第三部门和网络精英的引导作用,完善政治系统内部的信息传导机制,实现信息表达、回应、反馈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论网络民意的双面特性及政府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兆东  封志远 《理论界》2010,(11):159-160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信息环境,已经成为民众表达意见的重要平台,网络民意作为民意表达的一种新方式,在党和政府的决策中产生着日益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网络民意的双面特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规范网络民意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公共政策活动中,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新型的民意表达途径,能够弥补弱势群体的表达不足,培育民意表达的能力,实现民意表达的公共理性.由于处于转型期中国社会中的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相关制度安排的缺失,以及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中存在众多问题,影响了其在政策活动中的民意表达功能的充分发挥.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在自我发展中重新定位价值取向、社会功能和发展策略,提升其民意表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民意表达制度化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民意问题的研究伴随着我国民主政治改革发展的具体实践进程而展开,并逐步升温成为政治热点问题.在当代社会,民意表达最突出的问题是通道不畅和权利不均.只有通过制度化,才能形成我国政治体系中合理的民意表达结构,即以安排充足通畅的表达渠道为基础、以均衡社会各群体的表达权利为前提的结构:只有通过制度化,才能形成我国社会民众合法的、有序的和合理的民意表达秩序.在民意表达制度化过程中应注重其建设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18.
围绕公共政策议题的民意表达是公众参与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民意只有进行了有效聚合形成公共利益才能作为政策制定过程的价值指引,改善民生并提高社会公共福利水平.稳步增长的经济、民意表达行为的合法性地位以及公众表达政策偏好的能力是民意得以有效聚合的要素.由此,民意有效聚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凸显,需要利用制度内的人民代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和重大决策听证等设计,以及网络、电子投票、远程视频会议等现代化表达途径,同时发挥社会组织的补充性作用才能使民意有效聚合起来代表社会公共利益并向政策制定子系统传输.  相似文献   

19.
现代多元社会,民意呈现出明显的多元化倾向,并随着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具体实践进程而展开和升温;我国民意表达的自由度和广度也大大提升和拓展。但民意表达仍然存在道路不畅、表达分散和无序化、表达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民意失真、失效和失范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应通过对民意的社会化、组织化和制度化引导和规范完善,建立和健全有效、有力和有序的民意表达体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不仅是地方政府问政于民和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而且在推动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网民的结构特征、网络民意表达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影响以及网民参与民主决策等方面阐释和分析网络民意对地方政府公共决策的价值。地方政府制定公共决策,必须从构建有序的网络参与决策平台、网络民意评估、网络民意回应和政府与网民对话互动机制诸多方面理性进行考量网络民意对决策的应用价值,从而实现地方政府制定公共决策的最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