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程的预设性带来了许多现实问题,学生被迫游离在课程运作的边缘,学生的课程意识亟待激发和创设。课程自身发展的特点要求课程建构应该围绕学生开展。从课程文本分析的视野探究学生课程意识的创立,即是从学生课程的目标意识、建构意识、实施意识、评估意识和享用意识探讨学生课程意识的创立,课程文本在学生课程意识创立的背景下分别演变成自传文本、发展文本、生活文本、生产文本和美学文本。课程文本在学生课程意识创立下的演变趋势,引发学校课程理论深入思考学生课程运作参与模式,启迪学生体会学校课程发展理论的含义与形态。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师课程参与,渗透教师从事英语课程专业活动的各个方面或环节,包括课程理解、课程目标选择、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研究、课程实施、课程管理与评价等.“育人为本”理念下的英语教师课程参与,必须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课程参与不是孤立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而是涉及教师角色、学生形象和课程形态的整体变化.英语教师课程参与需要教师的自主、自信和自觉适应,需要教师的教育情怀和对学生的了解、尊重.具体实施中,可通过建设学习团队、吸纳学生参与和推行教学单位层次化,促进英语教师课程参与.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协商课程与领悟课程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协商课程是让学生参与并修改课程方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批判、探究和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领悟课程是指各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由正式课程决定并影响运作课程。协商课程与领悟课程的相同之处在于均是针对以泰勒模式为主流的现代课程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有相同的立论基础,强调还原课程的本真价值,强调师生的平等和学生应有的主体地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不同之处在于协商课程更强调协商过程,反对教师独裁,是外显的;而领悟课程强调领悟的过程和结果,反对忠实地执行课程,是内隐的。  相似文献   

4.
正课程分为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助推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校在充分调研并反复征求学生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校本课程,编写了一些具有能仁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如《江海人文》、《发明创造》、《演讲与口才》、《篆刻》、《"筋舞"飞扬》、《机器人》等。校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校本课程就没有生命力和创造力。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积极性?怎样让学生真正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主人?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依据高职高专学校的学生特点、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情况,对较少学时设置的物理化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英美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的重要课程,却在英语教学中被边缘化,不重视英美文学课程是导致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下降的原因之一。英美文学课程去边缘化必须增加课时、丰富课程种类并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使英美文学类课程真正发挥提升学生语言技能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现有的经济管理课程设置存在着缺陷:课程设置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选取课程的内容强调学科知识,忽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组织课程重视目标,忽视过程;设计课程结构重视教材因素,忽视对教材、学生、教师和环境的整合;在课程观上重视显性课程,忽视了隐性课程和空无课程.必须更新经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观念,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点,设计适合我国特点的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模块体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分为三级课程,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学校课程类型的多样化是全面实现课程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多种课程类型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周密的研究和科学的评估,并在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化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为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学生过分追求学业高分、综合素养低、主动学习能力弱的状况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舞蹈编创课程是培养学生舞蹈编创能力而设置的重要专业课程。师范类大学的舞蹈编创课程群包括舞蹈编创理论课程、编创技法课程和舞蹈实践课程等3类课程,每类课程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利于从理论基础、舞蹈技法和艺术实践等方面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权利体现在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各个环节。一些新建本科高校,由于受到专科时期课程政策、标准和理念的影响,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表现出课程权利的不平等。从教师和学生的课程权利界定入手,分析目前新建本科院校师生课程权利不平等现状和矛盾的种种表现,提出了实现师生课程权利平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隐性课程是学生在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种学习环境中所习得的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等,它具有隐含性,却能对学生产生强烈影响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综合英语课是英语专业学生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基础阶段各门课程中学时最多、教师和学生期望值最高、对学生的语言技能提高最关键的一门课程。对于英语专业基础阶段核心课程之一的综合英语课来说,任课教师理应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挖掘隐性课程的教育因素,精心进行教学设计,致力于实施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几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分析指出了我国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着重申报、轻建设、不持续、更新少、共享难、效果差等问题,提出了课程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课程质量要以学生满意为最终标准,对于目前开展的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有顶层设计,要做到网络课程的真正共享,需要从政策层面规范各学科或专业的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可以以网络课程完成的科目和学分,学生在规定的教学计划内自由选修网络课程,学分不受地域和学校限制,跨校选修,全国认可;为此网络课程应给与学生自主空间,具有学习过程网络监控、课程考核和学分认证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传统课程考试方式的改革问题,分析课程论文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提高学生科技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的功能,探讨课程论文的实施模式,通过3届学生的实践,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分析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现状,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教学过程中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育脱节,提出了加强专业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以及基础课程的联系,努力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欲望和兴趣,加强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逐渐提高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6所高校2323份问卷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女性学课程受众的主要特征为:在不同教育层次学生中,女性学课程受众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研究生、专科生、本科二三年级学生、本科一年级学生以及本科毕业年级学生;女性学课程受众涵盖不同性别和专业,但女生高于男生,人文社科专业学生高于理工科专业学生;女性学课程受众社会性别意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鉴于女性学课程受众所具备的上述特征,女性学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应采取相应举措,以保障该课程的受众规模,满足受众的学习需求,并促进女性学课程教育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公选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前,高校公选课的课程运行和管理普遍存在着诸如学生选课冷热不均、盲目选课、逃课严重和考核不严的问题,这就削弱了公选课课程开设的意义。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帮助和引导学生选课,增进学生对公选课程的了解,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杜绝学生逃课,严格考试制度和严把教学质量关,以切实解决高校公选课课程运行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一和大二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海南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有喜有忧。喜的方面,学生对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持积极态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有认同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工作能够理解和支持;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认真,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忧的方面,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不感兴趣的比例偏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对消极被动;学生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总体感觉不尽如人意。针对这种状况,笔者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8.
在地方应用型专业和专创融合课程建设的背景下,指出了经济统计学专业《市场调查与分析》专创融合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该课程的具体实践提出了改革措施,并在课程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及课程考核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通过调查获取关于课程改革实践效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9%以上的学生支持专创融合教学改革,94%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改革提高了其实践技能,对其参加技能竞赛有较大帮助,70%的学生认为课程改革提高了学习兴趣,25.2%的学生认为课程改革增加了学习深度,对该门课程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起到了较大的帮助。该课程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开设应用型专业的专创融合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育课程计划包含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个方面。在教学中教师有时偏重学科课程,而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活动课程的教学。其实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健康发展,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20.
道德教育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显性课程,二是隐性课程。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心理品质的提高,仅靠显性课程是难以实现的,必须依托隐性课程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逐渐熏陶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