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大多数历史学者,都主张商代属于奴隶社会,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判定殷商尚未进入奴隶社会,而处于原始共产社会末期。主张殷商为奴隶社会者,对于商周历史的分期,也持有一些不同见解。例如有人认为,商初奴隶制度就很发达,有人则认为盘庚在位前后,殷商的奴隶制度才成熟起来;有人认为,商末封建经济因素已经萌芽,为西周过渡到封建社会准备了条件,有人则认为商代和西周都属于奴隶社会阶段;更有人把奴隶社会的下限移到两汉,从而认为商代尚处于奴隶社会的前期。因此关于殷商社会的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述论张文秀(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副教授南京210001)我国国家管理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四千多年之前,治国管理作为一门学问源远流长。虽然这些治国思想和方略作为上层建筑是伴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应运而生的,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特定产...  相似文献   

3.
从西周到秦汉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是问题最多的。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之不能解决,主要的?结就在於对这时期社会性质的认识存在着分歧。中国历史学者对这一时期的社会性质存在着不同的看法。郭沫若先生认为春秋以前是奴隶社会,战国时期才进入封建社会;范文澜、翦伯赞先生等认为从西周以来中国就进入封建社会了;侯外?先生认为西周春秋战国都是奴隶社会,秦以后才进入  相似文献   

4.
从中国开始用铁的时代问题评胡适派的史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杨宽先生写了一篇从新估定中国用铁时代的论文,他主张西周时代已经应用铁器,他用这个说法来证明西周已进入封建社会。我个人对於中国古史分期的看法是和杨先生不同的,但是我很赞同他所说的西周已经用铁的说法。自然,西周已有铁器的说法,是有利於西周已进入封建社会的说法的。然而我们知道:有没有铁器,并不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主要分野,因为奴隶社会也可以使用铁器。所以我赞同西周已有铁器的说法与我本人对於中国古史分期的说法,并不相冲突。固然我也承认:西周已有铁器的说法,是替西周已进入封建社会的说法解除了一个极大的困难。正同范文澜先生不否认东周奴隶数量巨大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一样,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的承认西周已有铁器。不但西周已有铁器,我还要进一步主张殷代已有铁器。  相似文献   

5.
目前,中国古史分期討論的形势,已經接近于短兵相接的阶段,郭沫若先生挑起了汉代政权与商人关系的論爭以后,这种形势就更加激化:有些同志認为,兩汉是奴隶社会;但是,不少同志却主張,兩汉是封建社会,他們把中国奴隶社会同封建社会的分水嶺,定在春秋与战国之交,兩家皆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故,爭論至今未息。兩种不同的認識,究屬誰是誰非呢?我是一个兩  相似文献   

6.
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律家律学律治而无法家法学法治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关于法律的名称很多,如刑名、刑法、刑罚、刑狱、刑律、律法、律令、法令、文法、法度,等等,基本上都是同义语。所谓章程、科比、科品、故事之类的名词还不在内,实在很不统一,也很难区别。不过,倘若从它的发展历程来看,还是可以明确划分的,这就是:奴隶社会叫“刑”,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7.
周代地租制度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近来学者们对于周代的社会性质仍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周代是封建社会,有人认为周代是奴隶社会,有人认为周代是原始氏族社会的未期,有人认为周代包括着两种社会。谁是谁非,还未得出结论。因而讲述周代的各种历史,也就形成纷歧的现象。例如周代的哲学和文学,就有人讲成封建社会的产物,有人讲成奴隶社会的产物,将来可能有人讲成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物等。这不免使学习祖  相似文献   

8.
西周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多年来学术界有很大争论。由于文献不足、理解各异,一时还难作出定论。最近,在党的“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起。我从经济史研究角度提出的初步看法是:西周总的说来不能算作封建社会,而应属于奴隶社会的范围,西周初期在最重要的生产部门——农业中,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后来在奴隶社会里逐渐产生了封建制的萌芽,到西周末期封建制的生产关系已有相当的发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对中国封建社会有一种想法,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不象马克思所说的西欧的纯粹封建社会,而是一种具有弹性的封建社会,它是早熟而又未成熟,有发展而又有迟滞的社会。但它绝不是长期沉睡的,也和其他国家一样,会按照共同的历史规律走上历史的道路。为着具体地说明这个问题,我曾经就封建土地制度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现在我想就中国农民斗争说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道路来论证中国是个具有弹性的封建社会。大家都知道,在中国封建社会生产的条件下,要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是相当困难的。特别中国这个弹性的封建社会,由于它早熟又未成熟的历史特点,要冲破它的束缚颇为不易。所以我仍认为阶级斗争还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因此,谈到资本主义萌芽问题,便必须从明清时代的农民斗争谈起。  相似文献   

10.
“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补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读了杨向奎先生的“古代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这篇短文,觉得他所提出的问题,都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中的关键性的问题,必须把这几个问题徹底解决,才能使中国古史分期问题得出最后的结论。我个人有些補充的意见,叙述如下: (1)“古代东方史”是奴隶制和封建制结合的历史,我完全同意这一结论。但是在这些古代东方各国中,一样也有奴隶制时代和封建制时代,——当奴隶制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是奴隶社会;当对建制关系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是封建社会。要在古代东方各国的历史中,划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界限,确是很困难的,只有两河流域的历史,由於有比较完整、比较成体系的社会经济史料,——如一系列的法典和契约、表报、信函等文  相似文献   

11.
中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文化比较研究是个热门话题,其中包括中西伦理思想比较研究。这种研究首先有个如何比较的问题,因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属于封建社会形态的伦理思想,而西方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三种社会形态及其相应的伦理思想。因此,比较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欧洲中世纪伦理思想比较,这是同一社会形态下的伦理思想比较研究,也可以把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伦理思想比较,这是不同社会形态伦理思想比较研究。本文着重这种比较研究,在必要时涉及古希腊奴隶社会的伦理思想,作为四方近代伦理思潮的渊源而提及,之所以这样做,是由于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伦理思潮对中国影响最大和最直接。  相似文献   

12.
知识分子阶层的产生和形成有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形态。在各个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下,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此,不能从知识分子的一般规定性出发去论证社会主义条件下知识分子阶层的性质,对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知识分子要作具体的历史分析。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基本上是脱离直接生产劳动并依附于剥削阶级的在原始社会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的世界史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西欧中世纪史研究中一些重要问题的进展1.西欧封建化的争论关于西欧封建化的争论开始于50、60年代,但集中在80年代初。1980年,胡玉堂发表《西欧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的几个问题》(《历史研究》1980年第1期),争论就围绕着该文提出的几个观点而展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中是否只有奴隶起义,不存在奴隶革命;罗马帝国晚期的隶农制是否非奴隶制的对立因素、非先进生产分工的代表;这一过渡的决定性力量是不是蛮族的征服。持异议者有代表性的文章是程纯、沈敏华的《试论西欧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相似文献   

14.
封建主义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之深,是有深远的历史根源的,它不仅涉及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结构和意识形态,而且与中国奴隶社会的某些特点及其对封建制度的历史影响有密切的关系。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封建主义的认识和批判。本文就此历史根源,试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钱立火 《兰州学刊》2004,2(4):90-91
马克思的历史分明理论很丰富。本文选取了《资本论》中涉及的三种。第一种广为人知 ,即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等等。而第二种、第三种分期理论注意的人不多。马克思的三形态理论则仍然是原生态的 ,非常有活力。而且 ,这个理论正确地分析了资本和市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实际上可以被看成是邓小平理论的源头  相似文献   

16.
中西封建制形成的不同途径与中西封建社会的不平衡发展彭顺生在中西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中,虽然中西方都遵循着奴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封建生产关系产生的普遍规律,但由于中西方所处的国内外环境不同,因而中西方封建社会形成的途径也不同。西方封建社会是由“外力...  相似文献   

17.
稍微接触中国史学的人都知道,多少年来,在中国史学界存在着一个“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所谓“古史分期”,是指中国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在什么地方断限的问题。古史分期的讨论,尽管意见纷呈,各持一词,互不相让,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即论者们在讨论问题时,都承认中国历史上曾经历过奴隶社会,其前提是相同的。其所争者,惟“分期”而已。 这个问题的讨论,是由郭沫若先生首先揭幕的。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郭沫若被迫流亡日本。在那里,他开展了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研究。1930年作者将其研究成果编成《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一书出版。此书试图论证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罗马一样,都经历过奴隶社会发展阶段,中国历史于五种社会生产方式并不悖违。具体的历史划分是:殷代是原始氏族社会末期,是中国历史的开幕时期。西周是奴隶社会,周室东迁进入封建时代。  相似文献   

18.
封建宗法关系的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封建宗法关系在封建政权上的表现 在中国古代史上,贯穿了一条线索于其始终,这条线索就是血缘关系和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关系。在原始社会中,它表现为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在阶级社会中,又表现为宗法关系。封建社会的宗法关系是以父系为基础的血缘关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奴隶社会“家天下”统治的继续。在这种宗法关系中,体现着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它作为人们之间的一种血缘亲疏关系的升华,  相似文献   

19.
胥吏与贱民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作为一个社会发展阶段的奴隶社会时期,是一件大可商榷之事.但中国历史上有奴隶制存在,则是不可否认的.有奴隶存在并不一定构成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以奴隶制为主要生产方式,在这一点上史家始终未能举出令人信服的确切证据.  相似文献   

20.
合乎效率需要就是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公平是个历史范畴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不同形态的社会所实行的公平原则是不同的。原始社会是以简单平等为公平的──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共同劳动,平等分配。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以所谓的“天理”为公平原则,以不平等为公平的。奴隶社会的公平理论认为,按上帝的安排,人生来是不平等的,有高低贵贱之分、等级之别,只有这样才能组成高效有序的社会,合乎这样的天理便是正义的、公平的。用我们今天的观点看来,奴隶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不公平的社会,可奴隶社会的统治者不仅自己认为这样的社会是公平的,而且千方百计地让所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