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网络监督与组织监督合力机制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勇 《领导科学》2012,(34):9-11
近年来,网络监督表现出强大的舆论态势,有力地促进、配合了组织监督,对遏制公权滥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表哥"、"房叔"等问题官员纷纷落马的同时,仍有很多问题令人深思。普通网民获取信息的局限性常使得被曝光的往往是一些级别不高、修养较差的问题官员;网络信息的分散性使得大量的网络监督信息未能引起重视;网络信息处置的不规范性,使得大量网络监督信息被屏蔽过滤掉,甚至被  相似文献   

2.
近一两年来,网络监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掀起了网上反腐和问责的洪流.从深圳海事局党组书记到南京市某区的房管局局长,从公款出游的官员到公款消费的村主任,每一次揭露都在网上引发了强烈的舆论浪潮.这让我们不得不对网络监督进行认真的审视.  相似文献   

3.
正多地加重查处"太平官"仅9月份,南昌查处"为官不为"案件30起、问责97人;前9个月,福州市共有227人受到效能问责处理;而河南全省共有1398人被查处……今年以来,全国多地向"为官不为"干部"亮剑"。专家指出,甘当"太平官"的背后,既有少数官员能力缺失和责任缺失等,也折射了干部制度的缺失。对"不为"官员加大监督查处的同时,还应改革干部管理和官员任职制度,激励更多"有为"官员"上位"。  相似文献   

4.
自我国启动官员问责制以来,问责风暴迅速席卷了神州大地,问题官员因被问责纷纷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我们在为此击节叫好的同时,也产生了诸多的隐忧,特别是官员问责制中的"高调问责,低调复出"问题。当然,被问责官员复出并无不可,公众和舆论质  相似文献   

5.
张涛甫 《领导文萃》2012,(15):116-118
官员读书,本不该是一个问题。中国素有"学而优则仕"的优雅传统。曾多时,读书是为官的敲门砖。传统中国的科举取士为读书人进入庙堂打开了制度通道。那些有读书能力的人才能获得为官的通行证。像范进、吴敬梓之类的科场失意者,只能被挡  相似文献   

6.
<正>从中国古代问责官员复出的政治理念上来看,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既构成对官员进行问责的理论基础,又构成官员复出的哲学根基。就前者讲,儒家伦理政治思想确立了官员责任的基本准则。儒家对官员进行问责的思想源远流长。从影响儒家至深的周公开始,就奠立了"敬德爱民"的为官原则。换言之,凡是为官不能谨守德性规范、又不能体现爱民精神的,就失去了为官的资格。原始儒家最重要的两个代表——孔子与孟子,就更是精心建构了为官的仁学体系和仁政机制。孔子强调,"仁者爱人"是一  相似文献   

7.
近年,从"华南虎照"当事人被判刑到"史上最牛房管局长"被"双开",从深圳海事局官员猥亵女童被曝光到广东干部出国考察清单被公布,网络监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入公众视野,成为畅达民意、鞭挞腐败迅捷而有效的手段,也使各级领导十部成为网络临督的焦点.笔者认为,领导干部必须树立三种意识,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这样才能从容面对网络监督,避免被"网"所伤.  相似文献   

8.
一种所谓的"公众焦虑"开始在"被问责官员复出"问题上形成定式,就如同近几年来"被问责官员复出甚至擢升"几成官场定式一般。从"跨省追捕"的当事人重新上岗,到重大矿难责任人低调履新等"悄然复出"都曾引发过公众这种"满腹狐疑"的焦虑。更有人戏称其为"潜水式问责"。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当今,学学古人的为官之道,可以净化官场,改进作风,提高执政能力,提升官员的人格品位。所谓为官之道,就是为官之人跻身于官场的一般原则、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一系列规定和禁令的不断出台,对各级官员的约束也日益严格,特别是在中央"老虎""苍蝇"一起打,一大批高官相继落马后,一些官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人开始感慨,现在官不好当了,当官没意思了,"为官不易""官不聊生"之叹油然而生。因此,分析研究"为官不易"消极思想,找准病因并整改,是当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重大课题。一、"为官不易"消极思想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相似文献   

11.
河之洲     
为官无功即有罪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但俸禄却照拿不误,这种庸官在古时被称为"禄蠹"。清人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中有一则阎王爷在冥府断一"禄蠹"得失的故事,读来颇觉有趣。其大意是说,有个官员大约一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以来,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逐步深入,治吏之网日渐收紧,监督越来越严格、问责越来越严厉、反"四风"越来越深入,一些官员产生了憋屈心理、埋怨心态,对"为官不易"的感叹也随之产生。如何理解"为官不易"?从现实来看,"为官不易"的感叹,恐怕对应的是一些领导干部曾经"为官太易"的情形。正是由于在思想观念、行为习惯、工作作风上缺乏足够束缚,让这些领导干部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抛到脑后,怀揣"千里来做官,只为吃和穿"的信条,奉行办事就得吃拿卡要的潜规则,对不正之风习以为常,甚至将其看成"当官"的应有状态。现在,他们整天长吁短叹"为官不易",其实是舍不下"为官不正"带来  相似文献   

13.
古今中外,如何管理官员都是社会生活中最考验人类智慧和技巧的难题。不同的制度,管理官员的方法完全不同。在还不能做到官民一体、官员与公众之间多少还有着那么一些界限的条件下,官员一旦为官,尽管相当程度上可谓进入了“自由王国”,但对他们也不能一点外部限制也没有,总得采取些办法,有些制约,以便在官员中分个优劣高下,用奖优罚劣的方法激发出一些知耻为勇的气氛,于是以考核为中心的官员管理方法就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近些年来,随着职位竞争的加剧、为官行政“同质化”程度的加深,考核的功能也在异化。不断被魔法化、被神化的考核正在令人…  相似文献   

14.
思与想     
"统一窗帘"江西南昌某区以"美化市容"为借口,下发红头文件,规范临街住宅空调的安装、颜色,并规定临街的窗户必须使用白色窗帘。谁说我们的官员没有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正为官不为与官员乱作为同属于干部失职失责问题。当前,我国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在此大环境下,为官不为更成为一种变相腐败,危害性极大。要根治为官不为,必须"知其害,防其乱"。一、知其害——为官不为的不良影响延缓工作进程、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当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  相似文献   

16.
十八大以后,"微博反腐"成为一种流行现象,"雷政富事件"的曝光,"表哥"、"表叔"、"房叔"、"房妹"等的频繁出现,微博的揭露和爆料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对新媒体和自媒体对权力腐败、道德堕落的揭露,面对网络上关于官员财产公开的呼吁,官员大有人人自危之虞。关于新媒体的兴起和自媒体的日益中国部分官员还没有从传统政治思维中解脱出来,头脑中依然持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落后观念,还没有建立起"官员应该熟练运用大众媒体,甚至驾驭新媒体"的现代治理观念。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民主参与度、信息公开度越来越高,仿佛一切都被置于放大镜下。据了解,不少官员有很多怕,但最恐惧的是网络。最近,一些地方官员反映,现在地方许多干部都有不同程度的"网络恐惧"心理,担心个人信息、工作疏漏或违规行为会被网络曝光而一发不可收拾。  相似文献   

18.
正蔺挺达(1606~1681),字金芝,号东崖,河南偃师蔺窑村人,清代顺治、康熙朝官员,顺治九年进士。他为官清廉刚正,疾恶如仇,奏劾不法官员,不避生死,以"老实官"享誉朝野。至今,蔺挺达为官理政、扶助贫弱的故事,仍在其家乡一带广为流传,在蔺窑村北的一块农田里,仍存留有蔺挺达墓冢,墓前一通乾隆三十年镌刻的高大石碑巍然挺立,上书"敕授文林郎吏科掌印都给事中蔺公之墓"。一、孙承爷志,蔺门清廉家风育新秀  相似文献   

19.
就在建设部官员提醒从农村购买"小产权"房、"乡产权"房,其产权得不到法律保护之际,北京市国土房管局最近宣布,北京已下命令,对涉及非法开  相似文献   

20.
近读史书,搜集了不少古人先贤们做人、为官、治国、倡廉之道,本着"以史为鉴"的目的予以整理. 唐太宗巧用比喻倡廉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颇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与他采用许多充满哲理、生动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地阐述为官、倡廉之道,来教育官员是分不开的.这里仅举三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