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期壁画创作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美成 《北方论丛》2000,(4):95-101
肇始于北京机场壁画的中国新壁画运动,二十年间伴随着经济和文化的深化改革而在自我调节中稳步前进,取得了成绩和经验,也有在不足与纰缪。跨入新世纪,在城市化进程中,对赖以生存环境的重视和建设,将为壁画的创作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作者公共艺术形态的壁画艺术的未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是壁画家、建筑家、环境艺术家和城建管理者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杨文会 《河北学刊》2006,26(4):152-156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越来越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环境艺术概念的提出,则是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在我国,环境艺术教育尚属新兴学科,环境艺术大致包括城市规划、建筑、园林绿化、公共空间、城市雕塑、壁画等环境艺术品以及室内空间、公益性设施等。它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从宏观到微观的整合体,不仅协调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引导和设计着社会和人类的行为。今天,人类希望在绿色环境中生活,向往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高度和谐。为此,应当加强环境艺术理论的探讨和设计水准的提高,使环境艺术与高科技相结合,与人类文化相结合,在总结中国传统的设计经验的基础上,吸收国外有益的设计意识和技巧,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艺术教育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西夏建筑的艺术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西夏建筑表面的雕塑、彩绘、壁画等的具体描述分析,论述了西夏建筑表面的装饰艺术;通过西夏建筑与周边各民族建筑的对比,阐述了西夏建筑造型的多源性;另外,还根据西夏建筑所处的地理环境与遗址的分布情况,论述了西夏建筑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建筑的群体组合性。  相似文献   

4.
山西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一百多万年来,地下地上遗留了大量的文物,尤其是地上古代建筑,包括唐、宋、元各代木构建筑,占全国半数以上,山西素有"古代建筑艺术宝库"之称.这些古建中,保存了很多珍贵的古代壁画、雕刻、彩塑,对于研究我国古代文化艺术提供了科学实物资料.古代寺庙壁画,内容上多属于宗教迷信的产物,但其艺术却出自劳动人民之手.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只重视文人画,"山水居首、水墨居上",高人逸士作画方为佳品,而每天都和广大劳动人民见面的寺观墙壁画,不论其艺术造诣高低,都是榜上无名.像我省的繁峙县?山寺金大定七年(1167年)六十八岁老匠人王逵所绘之介  相似文献   

5.
陕西唐墓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悠久传统和独特风格的中国壁画艺术,是中华民族绘画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屈原在《楚辞·天问》描述了楚国先王及公卿祠堂中的壁画;秦都咸阳第三号宫殿建筑遗址的廊房东、西壁绘有长卷轴式建筑壁画,这都反映出壁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地位。到了唐代前期,由于封建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生活的安定,出现了艺术上千岩竞秀的局面,中国壁画也达到了空前成熟的兴盛阶段,成为唐代造型艺术中一株绚丽夺目的奇葩。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敦煌发现了一些西晋墓画.敦煌早期壁画的部分内容与敦煌墓画中的部分内容很相近;西晋墓画的一些内容直接进入了敦煌壁画;两者的联系还说明莫高窟当时所具有的中原风格,不但是传自中原的南北艺术融合的产物,也是传自西域、印度的佛教艺术风格与敦煌本地的汉晋艺术融合的产物.在空间上、在时间上、在艺术上两者都是近亲,敦煌西晋墓画是敦煌壁画的另一个源头.  相似文献   

7.
拉达克地区历史上属于藏传佛教文化圈,其境内现存的藏传佛教建筑有藏式宫殿、寺院和簌堵坡等。除了鲜明的藏传佛教建筑特征,拉达克藏传佛教建筑艺术因为受印度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双重影响,显示出一定的国际化特征。其寺院平面布局、建筑装饰以及塑像和壁画,对世界建筑史和艺术史研究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对拉达克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与装饰的中亚元素、印度元素与西藏元素的比较,从建筑史和文化史角度说明拉达克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明代初年始建的宏伟瞿昙寺,除古朴建筑外,还有精美的壁画。廊檐内除有释迦牟尼本生故事的连续画外,各殿内主要还有藏密尊像画,也就是藏密的各种尊神。本文就隆国殿、护法殿内壁画中的双尊喜金刚、密宗金刚、胜乐金刚等双身欢喜佛及其文化艺术现象作一番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山西晋南是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后稷作为农业始祖在此缘起。后人为了纪念其功业在此修建了许多祭祀后稷及相关农业始祖的庙祠。在这些遗存当中,有建筑、绘画、戏曲和雕刻等大量的艺术形式。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考察,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将晋南稷王文化的地理文化资源与历史文化价值进行了整理,尤其是对稷益庙壁画(国内唯一以农耕稼事为题材的壁画)进行了系统的图式语言分析与艺术文化考证,全面论证了晋南作为稷王文化始源地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0.
拉萨鲁康内的佐钦壁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萨龙王潭公园内的鲁康,对大多数的藏族和研究藏学的学者来说并不陌生,但对其历史沿革和建筑内丰富多彩的壁画之内容及其来源却很少有人探究。本文通过仔细梳理有关藏文资料,对鲁康的建筑年代、风格及其中的壁画分布等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尤其是对鲁康第三层内的有关佐钦壁画的内容做了比较充分的研究和论证。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42-246
在艺术的分类中,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艺术同属于造型艺术,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混淆了它们的界限。尽管它们在审美层面上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但建筑艺术在空间和实用性方面却与绘画、雕塑艺术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用绘画、雕塑的艺术性去规范建筑艺术。从根本上讲,审美只是建筑艺术的一部分,建筑的艺术本性更多源自人们对居住、家园及人之存在的理解,即作为一种为人类提供"诗意居住"的空间艺术。  相似文献   

12.
宗白华对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进行了深入研究,从《周易》和道家的思想中为其寻找文化的根源,认为《周易》的宇宙时空观和道家的空间意识是中国艺术时间化的空间观的根据,分析了中国绘画、书法、建筑等的空间意识,阐释了中国艺术的空间意识是一种时间化的空间意识,这也正是中国艺术的基本象征物。  相似文献   

13.
一、关于遗产的观点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谓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相似文献   

14.
同人具有社会属性一样,处于城市环境中的建筑小品也绝非孤立一体。城市建筑小品在个性表现的同时还具有相当的意象属性。他们彼此对话,与所在的建筑、道路、自然环境相关联,共同参与城市或地域的景观表演。我们在从事城市景观设计时,如脱离小品系统自身及环境特质的意象属性研究,就势必造成整体环境的疏离和景观意象的混乱,以至于导致环境品质的降低和创造客体的异化。城市建筑小品虽古已有之,但是现代城市建筑小品比之旧建筑小品已经拓展了广阔的思维空间。除了技术与材料的变革、形式与功用的深化外,其根本点已转移到以科学、艺术和现代理念的手段,去实现城市环境的有机深化。  相似文献   

15.
敦煌历史上西夏曾两度攻占瓜沙二州。公元1068年,西夏再克瓜沙二州时,将原先瓜沙二州的统治中心由沙州迁移到瓜州。作为一个文化艺术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西夏早期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画绘制多延续晚唐五代和北宋的风格,属于学习和借鉴的阶段,发展到晚期民族艺术逐步成熟,在壁画的创造和审美方面越来越多地显现出自己的民族特色和创造:如对莫高窟中历代装饰纹样的借鉴与发展,对唐宋以来“水月观音”形象空灵静谧、超然物外的发展,对文殊普贤变中山水由陪衬向主体背景方向的发展,对传统神话取经故事的演绎与创造,对汉传与藏传佛教艺术的融汇和吸纳等等。除此之外,与敦煌以往的壁画相比较,西夏晚期经变画中界画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无论在空间的布局上还是在艺术的表现上,都呈现出独有的时代特色,成为敦煌壁画发展史中重要的灿烂篇章。  相似文献   

16.
试论太平天国的壁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绪言 壁画,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艺术,这朵艺术之花,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中得以盛开,她得到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所赞赏,她遍布于大大小小的王府馆衙建筑之内。根据当时人所留下片纸只字记载,可看出当年从天京城内各王府到全国太平天国辖区各府邸馆衙壁  相似文献   

17.
欧阳瑰丽 《云梦学刊》2008,29(6):100-102
纤维艺术是调节和补充人与建筑空间情感的物质媒介,是现代艺术的一种形式,被誉为现代壁挂的开拓者.从公共空间入手,结合不同的纤维材料以及他们所表达的意蕴.进行深入的分析,借用物理学名词"场"来刻画纤维艺术与建筑空间相的相关性,探讨公共空间、纤维材料与人的视觉、心理体验的效应,揭示了纤维材料在不同的公共空间内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王正刚 《江淮论坛》2013,(6):101-104
本文从空间组合、空间序列、空间构成和空间尺度四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传统住宅建筑院落的空间美,着重对空间组合、空间序列、空间构成进行论述和分析,就其特点也与西方古典建筑进行了比较,空间美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突出特色,研究这一特点,对于总结我国传统建筑的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探讨其与西方古典建筑及现代建筑环境的发展与联系,具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并以此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对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带来的转变、启迪与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宏观的角度看,敦煌石窟艺术是一个特殊的艺术系统。它的内部构成主要有三个子系统——建筑(主要指石窟形制,也包括木构窟檐和窟内斗棋等)、彩塑和壁画。这三个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调节、相互补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存在着明显的内在一体性。  相似文献   

20.
敦煌壁画以它无比丰富的内容和优美绚丽的艺术驰名世界,著名国画艺术大师张大千先生是我国第一个长期临摹敦煌壁画,并将这举世无双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的专业画家。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研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为莫高窟作了科学系统的编号;其二,对敦煌壁画作了系统研究,并将这一艺术珍宝向社会作了生动感人的宣传;其三,揭示了敦煌石窟画下藏画的奥秘;其四,推动了敦煌艺术保护与研究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