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亚男 《兰州学刊》2005,4(5):183-185
反垄断法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内容,是国家运用法律手段限制垄断行为、规范竞争秩序、保护自由竞争的重要工具.在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中国,一部系统完备的反垄断法已是呼之欲出.本文拟从分析反垄断法的目的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透视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明确中国反垄断法所起作用的范围,并对行政垄断,自然垄断应否纳入我国反垄断法规制对象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行政垄断的特殊成因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行政垄断主要表现为地区垄断和部门垄断 ,其成因是行政利益的多元化、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和法治化程度不高 ,消除行政垄断必须通过特别行业管制法的制定和实施对地方政府进行约束、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地方的、部门的、行业的等各种行政力量渗透进经济领域,对市场自由竞争构成严重妨碍的客观形势下,中国反垄断立法的主要任务在于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遏制乃至消除各种限制竞争的行政垄断行为,创设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最终为竞争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法制保障。它与以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为基础而产生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反垄断立法相比,有着截然不同的制度与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4.
论行政垄断并非反垄断法上的特殊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垄断是一种严重危害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 ,反垄断法必须对其进行调整 ,但这种调整是有限的 ,而且传统的反垄断法已包含了相关的内容 ,因而行政垄断不是反垄断法上的特殊问题。本文从行政垄断的具体方式入手 ,探讨了反垄断法对于每一种行政垄断行为的作用 ,为上述基本观点提供了较充分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华慧 《理论界》2005,(12):43-44
垄断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经济现象,分析垄断的成因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垄断。行政性垄断的成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本文结合我国经济生活实际现状对行政性垄断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关于行政垄断及其法律规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垄断”是由特定主体滥用其行政权力所导致的垄断。尽管其所产生的效果与经济垄断相同 ,但是其成因却是相当复杂的。本文从分析讨论“行政垄断”的概念、特征及其成因入手 ,对如何规制“行政垄断”进行了探讨 ,认为遏制“行政垄断”决非是一部反垄断法所能完成的。从根本上制止“行政垄断”的现象 ,还有待于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以及不断地完善行政立法、强化行政执法的力度  相似文献   

7.
体制转轨时期,原有的国家垄断势力依托极不健全的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形成了市场力量加行政权力的特殊垄断──行政性市场垄断。这种垄断必然导致我国产业及其企业之间竞争的特殊性。要消除这种特殊性,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须深入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从体制改革和立法等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8.
知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新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伍静 《齐鲁学刊》2004,12(3):43-46
由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出现和知识所具有的"公有特性",有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已经是"没有资本的资本主义"了。但在事实上,当代资本主义依然是"有资本的"资本主义,只不过是当代资本主义的资本具有了知识化的特征,由此所决定,资本主义的国家垄断演变为知识垄断。知识垄断已经成为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垄断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9.
从《反垄断法》看,资源垄断属于国家垄断的范畴,是一种合法垄断。但是,合法的垄断未必就是合理的垄断。由于资源垄断造成的国民财富分配不公,是当代中国的一大社会问题,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备受各界关注。因此,剖析资源垄断的本质,揭示其合法性外的不合理性以及弊害,从法律上寻求规制良策,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邬小丽 《江淮论坛》2005,22(3):65-71
既保护合法垄断,又限制或打击非法垄断,是我国反垄断立法的重点和难点。鉴于我国三类垄断的不同特点和性质,在反垄断立法时,一方面应规制国家垄断和自然垄断,另一方面应反对行政垄断。我国现行法律条款以及2002年的反垄断法草案对这三类垄断的规定很不完善。目前,酝酿了十年之久《反垄断法》即将出台。以本次反垄断法的制定为契机,优化我国反垄断法的立法体例,构建起完整的反垄断的法律体系,是当前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改革开放已20余年,市场竞争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而现实生活中各种限制竞争行为、垄断行为已屡见不鲜。为了维护国家经济繁荣,适应入世需要, 我国的反垄断立法迫在眉睫。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应明确反垄断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立法体例、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2.
我国改革开放已20余年,市场竞争机制正在逐步形成,而现实生活中各种限制竞争行为、垄断行为已屡见不鲜.为了维护国家经济繁荣,适应入世需要,我国的反垄断立法迫在眉睫.我国制定反垄断法,应明确反垄断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立法体例、调整范围.  相似文献   

13.
漆思剑 《学术界》2007,(4):207-210
行政性垄断在我国具有长期性和普遍性特点,它对于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完善以及竞争文化的形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行政性垄断还导致行政性垄断利益集团的形成,造成社会分配的严重不公.对于行政性垄断,我国反垄断立法不应回避,而且应当从严规定,以真正体现我国反垄断立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徐瑾 《社会科学》2004,(6):29-33
银行业在当代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中 ,被认为是属于垄断竞争类型的行业。文章认为 ,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的特殊性和银行业发展的历史过程 ,银行业的垄断竞争不是十分典型。在这种态势中 ,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市场占有度和竞争能力方面各有优势和劣势 ,在中国的银行市场范围内都各有宽广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5.
石油产业既不是纯粹的自然垄断性产业,也不是纯粹的行政垄断产业.从石油产业的具体业务环节来看,一部分业务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但在经济转轨时期,政府对市场准入的限制,使得整个石油产业成为了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行政垄断产业.但是,随着中国经济环境的变化,石油产业体制变革的不断深化,石油产业各环节的垄断性质也会不断发生变化.对石油产业进行规制改革要分环节分步骤,要根据具体环节的市场结构、垄断特点,有区别地放松规制.  相似文献   

16.
胡小红 《理论界》2006,(5):157-158
自然垄断的最新理论提出了成本劣加性的概念。行政垄断是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市场竞争的行政行为,包括合法与非法两种行为。在自然垄断不可维持的情况下,为了避免或改变自然垄断行业低效率的竞争,导致了实行行政垄断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论深化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证据表明,垄断制约了中国经济效率的发挥,并对社会收入差距的扩大有极大影响。但由于垄断行业的自身特点和改革的顺序性推进,迄今为止垄断行业依然是我国改革相对滞后的领域。为转变增长方式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应从三个方向、四个层次深化垄断行业的体制改革,并且应该积极、规范地加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价格规制。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垄断问题的现实分析及其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源于传统体制残余的行政垄断特别突出与萌生于新兴市场竞争的经济垄断开始蔓延 ,是中国垄断的现实表现。中国反垄断的推进必须基于中国垄断的现实表现与相关国情 ,明确反垄断的根本主题 ,确立反垄断的基本原则 ,加强相关制度的重构 ,强化具体实施层面的机构设置与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企业的垄断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的垄断格局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 ,至今仍对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分析它的原因、表现、影响 ,找出打破国有企业垄断的途径 ,对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我国垄断现象的特殊性看反垄断实践的艰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断的危害是有目共睹的 ,而在我国 ,垄断现象不仅具有一般垄断的共性 ,而且还具有经济转轨时期的特殊性。我国反垄断实践存在艰巨性和复杂性 ,需要注意几个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