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水利工程水费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工程供水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水费应反映其商品性。但在我国 ,供水的价值没能得到真正体现。水价偏低、水费征收困难等问题阻碍着水利事业的发展。供水的合理定价 ,应考虑市场及政策等因素。对水费改革及征收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处珠三角西翼的鹤山市,面积1083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一直以来,老区17万多亩耕地的增产,很大程度是靠600多宗包括300多个山塘水库的小水利工程作保障。但自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民免交皇粮,农业水费难以征收,农村小水利建设与管理失去了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在新形势下,如何发动群众筹资、投劳建设水利,是三农工作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近年,鹤山市镇各级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不断创新投入机制,把断了的资金链子驳回来,促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村税费改革深得民心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如税费征收计征方法不够简明、计税要素变量太多、税收征管难以据实、征收办法不够合理、征收主体不够明确等等.建议完善税费征管办法,实行以承包耕地山场水面计征农业资源使用税、以人口数量和收入水平收取农村社会事业管理费的方式,达到减轻农民负担、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核心要素假设,对水费收取方式、水价高低、政府补贴、水权水量限制、水权水量交易以及农业用水户协会等因素进行实证研究,探讨不同政策因素对农业用水户节水行为影响。研究表明:逐步取消按面积收费方式,实行计量收费方式,并提高农业水费价格具有很好节水效果,农业用水户水费负担增加通过政府交叉补贴加以解决;尽快在有条件地区设定农业用水户水权水量,并建立水权水量交易市场激励农业用水户节水行为;农业用水户协会建立有助于以上政策的实施和监督管理,并能修正由于水权市场建立带来的农业用水过多转移问题。  相似文献   

5.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明确了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的征收主体为政府。为保证政府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征收工作的优质高效,将房屋征收中的房屋调查、谈判签约、水电销户、房屋拆除等具体事项委托劳务合作单位,具有实践中的合理性和法律上的合法性。目前政府在对房屋征收劳务合作单位的监管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须从提高准入门槛、公开招投标择选、收取风险抵押金、严格奖惩机制等方面对其加强监管,从而确保房屋征收的有序推进,保障被征收户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摘要]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权行使于理论层面被忽视和遮蔽,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权行使在实践中出现诸多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正在修订中的《土地管理法》如何与已经实施的《物权法》和《城市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协调对于我国农村土地征收权的行使具有重要意义。农村集体土地征收权行使存在偏离公共利益目的,补偿受益主体不明确,补偿范围不周延,补偿标准偏离市场价值,征收法律程序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完善我国征收权行使的法律制度体系,明确规定征收权行使的公共利益内涵,建立征收权行使的公正补偿制度,健全征收权行使的法律程序是走出征收权行使现实困境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农村土地征收不仅表现出社区地理空间的变迁,并伴有明显的社区社会空间转变特征。由于农村家庭行为决策受社区社会行为影响较大,所以家庭在面对土地征收做决策时会将社区社会空间因素考虑在内。基于此,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对农村土地征收的社会空间效应对农村家庭保险需求的影响加以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农村土地征收通过社区财政收入、社区收入水平及社区劳动力外出就业等渠道,给家庭带来的社会-经济空间异化效应,抑制了农村家庭保险需求。另一方面,农村土地征收产生的社区社会空间集聚效应促进了农村社区家庭保险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失地农民保障水平,促进失地农民多层次保障体系有效运行,农村社区政府应该积极完善财务透明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以减少因土地征收带来的社会-经济空间异化对农村家庭保险购买的影响。同时,商业保险参与完善失地农民保障过程中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征收后社区社会空间升级优势。  相似文献   

8.
科技核心户是科技发展与市场经济条件相互作用的产物,在现有农村社会结构中科技核心户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协调力量,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传承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各类相关信息,深刻地关联着农村社区的发展,对农村社区具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其中科技示范的功能,信息传递的功能,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的功能尤为突出。文章论述了农村科技核心户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对认识农村社会结构、研究农业科技传播规律以及科技核心户的培育均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农户用水行为的制度影响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制度安排的不完善之处及其对农户用水行为的负效应,认为现行农业用水制度的不完善之处表现在农业水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农业水权交易制度安排的滞后,这些不完善之处不仅导致了农户浪费性用水行为,而且也阻碍了水资源价值的实现,导致农业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改善农户用水行为的制度创新设计在于:构建以农业水资源使用量为标准的计量管理模式;构建以大中型灌区农水企业和农民用水者协会(WUA)为主体的双层农业水费征收制度;构建包括交易主体制度安排、交易契约安排、交易程序安排、政府角色科学定位在内的农业水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不仅是科技问题,还是哲学文化问题。从文化与哲学的视野关注农业科技与文化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往的农业科技问题研究只是突出了农业科技体制视角、农业科技生产力视角、农业科技与自然文化的视角。这些研究的缺陷是对农业科技发展在农村社会中的应有地位把握不够准确和全面,导致农业科技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出现矛盾,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农业科技发展应从哲学与文化的层面重新审视,关注中西农业科技文化史的比较,关注农业科技与农村文化的关系,从综合研究向政策策略过渡,促进科技体制与科技服务的更新。  相似文献   

11.
西北干旱区的众多独立小流域在明清时期已经发育出了较为完备的传统水利秩序,支持了其流域内的中小城镇及附属灌溉农业区的存在。本文以古浪县大靖河流域、景泰县大沙河流域和察布查尔县阿帕尔河流域为观察样本,叙述了其自明清、民国和新中国成立后水利秩序的发展过程,揭示了西北干旱区小流域传统水利社会的形成原因、演变轨迹和运作特点。指出西北小流域在水利制度上的封闭性导致其成为现代水利事业的阻碍。新中国成立后,正是在打破这一封闭性对流域内人口的制约和束缚之后,西北干旱区的农田水利事业才有了大的发展,实现了现代水利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的先人们在近水、用水、治水的过程中创造了无数与水相关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各类水利工程与水利设施遗产。这些水利工程与设施是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因地制宜创造出来的,涉及日常生活、农田灌溉、防洪防旱、城市供水与排水、航运漕运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使其农田水利问题异常突出,本文从水利纠纷视角入手对晚清时期湖北的农田水利政策及其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认为晚清时期湖北水利纠纷不能有效得到解决有其深层次的原因,这直接影响到当时中国的水利工程和水利建设,影响到中国的农业生产,而官督民修这种传统水利兴修工程方式也不是最好的方式。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发现其中的问题,提出一些关于水利建设方面的建议,这对于当今中国的水利建设或许有启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特殊性,构建了农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市场化指数模型,并采用德尔菲法对市场化指数模型各指标值进行科学赋值,最后依据市场化指数值的大小,对八大类农业物质性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主体进行定位,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包括农业机械化、农产品仓储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等三大类建设项目;市场化程度一般的项目包括中小型农田水利、农村信息服务和农村道路等三大类建设项目;市场化程度低的项目包括农村电力和大江大河治理二大类建设项目。由此提出如下结论:企业、农户等私人部门应是市场化程度较高项目的投资主体;政府应该是市场化程度一般的项目的主要投资主体应,同时私人部门也可参与投资;对于市场化程度较低的项目,投资主体应是政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物质资源的投入、人力资源投入和绩效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农民对农田水利建设事业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农民是农田水利建设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的主要提供者,也是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受益者。农田水利建设为我国农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国家和社会应更多地回馈农民、关怀农业与农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西部农田水利建设有了较快发展。以陕、川、甘为中心兴建了一批大型农田水利工程,且水利建设现代化程度较高;同时,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亦得到积极推进。抗战时期西部地区农田水利建设的大力开展,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乃至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支持了抗战,促进了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  相似文献   

17.
农田水利是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决定着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与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然而我国农田水利存在农田灌溉条件和技术落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农业现代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与农田水利需求不足的矛盾逐渐凸显。从科学规划农田水利角度重新审视现代农业的农田水利建设内容、标准和功能,从建设高标准农田灌溉区方面推进高质量农业发展中的灌溉水源开源和节流技术推广,从市场化供给农田水利方面促进现代农业生产中农田水利管理效率将成为补齐农业高质量发展中水利短板的有效措施,使构建动态、全面和综合的现代农业体系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新疆渭干河-库车河灌区农业生产资源丰富,但也正遭受着土壤盐渍化的严重威胁。对其改良治理巳刻不容缓。根据灌区的盐渍化现状,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着重抓四方面的工作:加强农业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排灌系统;大力种植耐盐碱植物;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采取化学手段,改善土壤理化性质。  相似文献   

19.
唐代江西地区的自然灾害以水旱灾为主,对本区的农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江西兴起了水利工程建设的高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时空分布呈现出历史时期的特点。唐代江西地区的水利建设,不仅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形势、本区经济的发展相关,也与国家政策的支持、本区官员的积极推动相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不断外流,农业种植结构正经历新一轮的调整。1998年至2009年安徽种植业结构呈现如下现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相对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总体有所增加,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发生变化。通过分析发现科技拉动力、政府各项补贴、劳动力和水利设施方面对种植业结构调整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必须通过合理布局农业生产结构、强化科技、发挥政府的各项惠农政策、强化优势区域农田水利建设等措施,促进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