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疆域广阔,民族融合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作为文学形式的外在表现,文体反映着元代文学的发展进程及创作走向。元代少数民族作家于散文、诗歌领域作品甚丰,曲词次之,杂剧创作较少。少数民族作家对诗文的热衷与其对儒家思想的学习接受及与汉族文人的诗酒文会有着直接关系,并因其创作成就及独特风格,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元代文学进程。  相似文献   

2.
由于饮食习俗的原因,宰牛业是回回民族的传统行业之一。然而传统的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农业国家,耕牛在经济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回顾了明清两朝回回宰牛业生存发展的社会环境,对部分官员、文人对宰牛业的态度进行了述评,分析了明清宰牛业不能禁止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战争及其带来的流亡,不仅改变了战时作家的创作环境,也深刻地改变了战时作家的创作内容,使他们从个人抒怀和文艺腔调中走出转向对流亡生活的纪实,对底层情感的感同身受,对救亡图存的言说,创作内容和文风更趋现实性、平民化、大众化,也具有更强烈的时代感。梳理战时作家的散文和杂文,感悟流亡生活、谴责侵略行径、批判现实黑暗的书写,为现代散文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陈胜乐是以散文创作成名的湖北作家。进入九十年代,沉寂于散文创作园地已有数年的陈胜乐,竟突然在全国性的文艺刊物中,频频推出了他的散文理论文章,并相继出版了《散文研究与思考》、《散文新探索》、《散文美学概论》等理论专著。《人民日报》曾专门刊发过评介文章,认为"《散文美学概论》为散文美学这门新学科奠定了一块坚实的基石,它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它的独有见地的理论阐释和解读,它的对理论状态独特的把握方式,无疑是具有开创性的。"国内著名的《新华文摘》、《文艺研究》、《作品与争鸣》、《文学自由谈》、《当代作家评论》、《作品与争鸣》、《散文选刊》等诸多报刊,对其散文美学研究成果也给予了充分关注,有3所高校还将此书列作学生学习参考书。至此,陈胜乐在他而立之年,完成了由作家到学者的蝉变。国内知名评论家的评论说:古今中外,至今还没有一本系统的、全面的中国散文美学论著。从"五四"时期以来众多的散文理论专著中不难发现,有的是说史的,有的是单篇文章的合集,更多的则是散文技巧和鉴赏。正是鉴于中国散文美学园地长期荒芜的现实,陈胜乐才大胆地闯进了这片处女地当了一名艰难的拓荒者。作为六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陈胜乐已收获  相似文献   

5.
战争及其带来的流亡,不仅改变了战时作家的创作环境,也深刻地改变了战时作家的创作内容,使他们从个人抒怀和文艺腔调中走出转向对流亡生活的纪实,对底层情感的感同身受,对救亡图存的言说,创作内容和文风更趋现实性、平民化、大众化,也具有更强烈的时代感。梳理战时作家的散文和杂文,感悟流亡生活、谴责侵略行径、批判现实黑暗的书写,为现代散文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对于作家、漫画家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创作,历来不少学者撰文阐释其中的佛家思想,当然亦有学者分析儒家思想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但却较少论及儒家思想对其漫画创作的影响。本文认为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创作都应该是他人生哲学的反映,漫画亦同样反映了他的儒家思想。明乎此,本文将就其漫画创作出发,着重探讨丰子恺漫画创作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7.
对于作家、漫画家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创作,历来不少学者撰文阐释其中的佛家思想,当然亦有学者分析儒家思想对他散文创作的影响,但却较少论及儒家思想对其漫画创作的影响.本文认为丰子恺的散文和漫画创作都应该是他人生哲学的反映,漫画亦同样反映了他的儒家思想.明乎此,本文将就其漫画创作出发,着重探讨丰子恺漫画创作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8.
梭罗选择散文作为其主要的创作形式是受到西方文体传统、19世纪美国历史文化语境及其个人创作取向、精神特质等方面影响的,这恰恰反映了梭罗的审美追求及其作品的文学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与士大夫的绘画,他们兼专业画家的绘画功底和学士的知识修养于一身,以"神妙能逸"为创作标准,于风趣雅意中追求自然灵韵的审美意境,生发出独特的"士气之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与士大夫的绘画,他们兼专业画家的绘画功底和学士的知识修养于一身,以"神妙能逸"为创作标准,于风趣雅意中追求自然灵韵的审美意境,生发出独特的"士气之美"。  相似文献   

11.
刘扬武 《民族论坛》2012,(11):59-61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进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希望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中国文学进发出巨大的创造活力,广大中国作家植根于人民生活和民族传统的深厚土壤,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希望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这部《中国回族姓氏溯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回回民族姓氏来源的重要论著和工具书,是一部对维护祖国统一、增强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学术著作。回族年轻作家魏德新先生为了完成这部著作,几乎跑遍了全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区,从各方面搜集了第一手...  相似文献   

14.
现存稿本形态的汉乐府民间歌辞中的程式是口头诗人在长期演唱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的韵式和形态的特定单元,蕴含着无限可能的组合,是汉乐府民间歌辞创作和演唱的生命力所在。口头诗人在现场演唱汉乐府民间歌辞时会根据具体语境对程式和演唱的内容作相应调整,或增添,或删减,或拼合,或分割,同一首诗歌的不同版本应是其在演唱过程中不同的呈现方式。两汉时期的文人创作虽然已从集体口头创作中分化出来,但文人创作对汉乐府民间歌辞中程式的使用表明,汉乐府民间歌辞的传统创作法则依然影响着两汉的文人创作。借鉴口头诗学的视角、理论与方法来研究汉乐府民间歌辞程式化创作的诗学技巧,在某种程度上不仅有助于构拟和复原中国早期口头诗歌创作的原初状貌,也有助于我们深入地审视口头诗歌在文字社会创作、演唱和流布的历史过程,对我们认识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口头性质和文本属性有助益。  相似文献   

15.
回回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梦溪笔谈》与《谱双》中的回回 回回为回纥,回鹘的音转 对反对音转说的评论 蒙古初期汉族文人对回纥、回鹘、回回诸词应用的含混 元代称伊斯兰信徒为回回 《元史》中杂出回纥、回鹘、回回诸词的原因 回回一词另一广泛涵义 撒儿塔兀勒、撒儿塔黑台,大食与回回 哈剌鲁和阿儿浑人——不称回回的回回人 钦察和康里人的信教问题 绿睛回回——信奉基督教的阿速人 结语  相似文献   

16.
简讯三则     
“首都作家采访团”采访巴林右旗杨盛龙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组织的“首都作家赴巴林右旗采访团”,8月初在内蒙古巴林右旗采访一周。著名蒙古族作家、文学史家特·赛音巴雅尔等一行六位作家采访了巴林右旗的扶贫开发、沙漠治理、草库伦建设、巴林石开发、那达慕大会等、还考察了当地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作家们将创作发表一批反映该旗两个文明建设的散文、纪实文学、新闻报导和摄影作品。第六届民族运动会发行纪念币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8月和9月分别在拉萨和北京举行。为了纪念这一民族体育盛会,第6届民族运动会组委会向海内外…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元代东来的50个回回家族的谱系仕履和原始资料的出处,文章分五部分:《元史·氏族表》中的回回世家,《蒙兀儿史记》、《新元史》民族表合并和增补的回回世家,哈剌鲁氏入中原融合于回回,阿儿浑氏入中原也融合于回回,历史的再认识。) 公元13世纪蒙古军西征,随着征服战争的推进,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大批的回回人东迁中国本土。东来的回回人在元代的政治生活中是一支活跃的力量。他们为统一全中国的事  相似文献   

18.
回回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元代阿拉伯人在当时政府中的医药机构里占极大势力,广惠司是回回医家的大本营。金元之际回回医药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涌现了与回回药物院有关、集阿拉伯医药学与中国传统医学为一体,具有中国回回特色...  相似文献   

19.
当代各民族作家致力于模山范水,故都之风物,草原之壮美,亚热带风光,南国奇观,以及生活于其间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及其历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民族历史和民族风情画卷,体现出当代少数民族散文创作浓郁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给动画创作带来了崭新的艺术形态和价值,回顾中国动画艺术的辉煌时期,许多在国际中获奖的优秀动画片都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自经济改革来动画片《小门神》再次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本文浅析《小门神》中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更好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