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白寿彝先生于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白寿彝教授1909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生致力于史学工作,撰有《中国交通史》、《回民起义》、《中国伊斯兰存稿》、《中国史学》、《中国通史纲要》等著作,曾承担大型《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编写任务,在民族史、民族理论、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2.
白寿彝先生是中国当代历史学界的宗师、巨匠,他不仅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史学理论等研究领域功勋卓著,而且是中国回族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2005年是白寿彝先生诞辰96周年,逝世5周年。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白寿彝先生在各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示纪念。一、白寿彝先生学术成就的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教授是位1909年出生在河南开封的回族著名人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几十年来,他不仅创办和主编了多种杂志,而且还撰写、主编了十二卷本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通史》、6卷本的《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回民起义》、《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伊斯兰史存稿》。《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等著作,是一位才智超人的教育家、史学家、思想家。白寿彝教授除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外,还曾先后担任史学研究所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高校…  相似文献   

4.
张越 《回族研究》2003,(2):31-33
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一书,已于2001年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研究、评述和介绍白寿彝先生学术的第一部专书。白寿彝先生生前在中国交通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回族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中国通史和史学理论等领域,均有深入的研究。他撰述和主编了几十部学术著作,撰写了数百篇学术论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在海内外有着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崇高的学术声望。特别是在中国通史、民族史…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致信致电祝贺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江涛)北京师范大学今天隆重集会,庆祝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以及由他主持编写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致信或致电表示...  相似文献   

6.
著名回族史学家白寿彝教授因病久治无效,于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归真,终年91岁。党和国家领导人在白寿彝先生患病期间和逝世以后,以各种方式多次给以亲切慰问、探望与关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已作报道,不必细说。由于全国各地、各民族群众以及白先生几十年来的亲朋好友,对他的善后事宜特别关心,到处打听或相互询问。我应邀参加了3月26日(星期日)的殡葬礼仪,愿将个人亲历见闻如实侧记,以供远在外地的朵斯提们了解。白寿彝教授的殡葬礼仪,分两个步骤举行:第一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按照社会世俗习惯,举行…  相似文献   

7.
白寿彝先生离我们而去两年了 ,全国学术文化界和回族人民 ,对白先生怀着深深的思念。 1 999年 4月 2 6日 ,北京师范大学为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由他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 ,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分别致信、致电或以其他方式 ,向白寿彝教授表示祝贺。本刊 1 999年第 4期登载了江泽民同志的贺信 ,本期再将其他领导同志的贺信、贺电一并刊出。这充分表示了党和国家对学者的关爱 ,对学术文化的重视 ,这是中华文运昌盛的征兆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民盟盟员、我们敬仰的老一辈学者和导师白寿彝同志与我们永别了! 2000年 3月 21日 23时35分,白寿彝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终年91岁。 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这位杰出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白寿彝同志是河南省开封市人, 1909年 2月19日出生于一个回族家庭。 1925年至 1927年,就读于上海文治大学和中州大学(今河南大学);1929年考入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读研究生,学习中国哲学史;1932年毕业后,陆续创办和主持了《晨星》、《伊斯兰》、《大河杂志…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见到白寿彝先生是在1979年的金秋10月。20年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一幢简陋的青砖砌成的校舍内,年届70的先生主持召开了《中国通史》的第1次编写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通史》的分卷主编徐喜辰、杨钊、何兹全、陈光崇、王毓铨、林增平、龚书铎...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省政协副主席、中国佛协副会长、省佛协副会长、拉卜楞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于3月1日6时48分在夏河县拉卜楞寺贡唐囊欠逝世,享年75岁。3月6日在夏河县为贡唐仓活佛举行了悼念仪式。按国家规定,甘肃省政府于3月4日批准了省宗教事务局关于贡唐仓活佛转世的请示。3月6日在夏河县有藏传佛教活佛、僧人、信众和拉卜楞寺管会成员参加的会议上,宣布了这一批复。拉卜楞六世贡唐仓·丹贝旺旭活佛逝世  相似文献   

11.
尊敬的白寿彝教授,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闻名中外的北京师范大学欢聚一堂,隆重庆贺当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史学史专家和教育家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回族学...  相似文献   

12.
大会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召开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大会,庆祝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回回民族骄傲的儿子———白寿彝教授90华诞、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暨其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活动是多方面的,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交通史皆有专作,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只是其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本文仅就后一方面作一简述,以庆贺白寿彝师九十华诞。白寿彝先生研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始于1935年。这一年的1月至5月,他...  相似文献   

14.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活动60周年、高等学校执教50年学术座谈会,今年2月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15.
白寿彝先生,作为中国历史学界的宗师、巨匠,不仅在中国历史研究领域功勋卓著,而且对回族史研究有奠基之力、首倡之功。今年2月19日是他90岁华诞和执教70周年,本刊特选3篇文章以示祝贺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不是研究民俗学的,只是偶尔也读一点这方面的书,但是,我对于钟先生的人格和他的学问都很崇敬。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我记得,白寿彝先生曾跟钟先生商量,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可以设几个研究室,其中有一个是民俗学研究室,还有民族学研究室、方志学研究室等。后来史学研究所受到规模的限制,只设立了史学史研究室和中国通史研究室。我还记得,好像第一次全国民俗研讨会,就是白寿彝先生请史学研究所副所长刘淑娟老师协  相似文献   

17.
惊悉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族教育家马学良教授不幸于1999年4月4日9时30分辞世,享年86岁。马先生1913年6月22日出生于山东,先生一生从事我国民族语言、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和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工作,是我国彝语研究的奠基者之一;在民间文学领域,他所主张的语言与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学界产生过深远影响。先生生前对我院民俗学研究生的培养、对《西北民族研究》多所关心,本刊对先生的逝世谨表沉痛哀悼。语言学家、民间文艺学家、民族教育家马学良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18.
1950年 9月 26日,应周恩来总理邀请来北京参加国庆节的各地区各民族代表159人及文工团的222名演员到京,在参加10月1日国庆盛典后,于10月 3日向中央人民政府和毛主席、朱德副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总理献礼、献旗致敬。各民族代表和文工团在京期间,还举行了各民族联欢大会。1952年 9月1日,中央民族歌舞团在北京成立。1953年 4月1日至14日,文化部在北京举行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与会的有汉、回、蒙古、苗、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彝、侗、朝鲜等10个民族的308名民间艺人,演出了…  相似文献   

19.
白寿彝教授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寿彝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他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学,已有60多年,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民族史等学术领域里,多有建树,为我国的历史科学的建设做出了贡献。早年的生活1909年2月,教授出生在河南开封一个回族家庭。他的父...  相似文献   

20.
动态与信息     
著名藏学家伍昆明先生逝世伍昆明同志1943年1月5日出生于广东连县。1964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随后在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师从著名藏史专家柳异祺先生攻读研究生,1967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现改名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