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刊讯我国著名回族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白寿彝先生于2000年3月21日23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白寿彝教授1909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一生致力于史学工作,撰有《中国交通史》、《回民起义》、《中国伊斯兰存稿》、《中国史学》、《中国通史纲要》等著作,曾承担大型《中国通史》和《中国史学史》的研究编写任务,在民族史、民族理论、史学史、中国交通史、历史教育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特别是对中国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著名回族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逝世  相似文献   

2.
白寿彝先生离我们而去两年了 ,全国学术文化界和回族人民 ,对白先生怀着深深的思念。 1 999年 4月 2 6日 ,北京师范大学为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由他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 ,举行了隆重的庆祝。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王兆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分别致信、致电或以其他方式 ,向白寿彝教授表示祝贺。本刊 1 999年第 4期登载了江泽民同志的贺信 ,本期再将其他领导同志的贺信、贺电一并刊出。这充分表示了党和国家对学者的关爱 ,对学术文化的重视 ,这是中华文运昌盛的征兆  相似文献   

3.
白寿彝教授是位1909年出生在河南开封的回族著名人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几十年来,他不仅创办和主编了多种杂志,而且还撰写、主编了十二卷本的国家社科重点项目《中国通史》、6卷本的《中国史学史》和《历史教育和史学遗产》、《回民起义》、《回回民族的历史和现状》、《中国伊斯兰史存稿》。《白寿彝民族宗教论集》等著作,是一位才智超人的教育家、史学家、思想家。白寿彝教授除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外,还曾先后担任史学研究所所长、古籍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成员、国家教委高校…  相似文献   

4.
大会在隆重而热烈的气氛中召开4月26日,北京师范大学在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了隆重而热烈的庆祝大会,庆祝我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回回民族骄傲的儿子———白寿彝教授90华诞、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暨其总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  相似文献   

5.
第一次见到白寿彝先生是在1979年的金秋10月。20年前,在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一幢简陋的青砖砌成的校舍内,年届70的先生主持召开了《中国通史》的第1次编写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中国通史》的分卷主编徐喜辰、杨钊、何兹全、陈光崇、王毓铨、林增平、龚书铎...  相似文献   

6.
尊敬的白寿彝教授,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在闻名中外的北京师范大学欢聚一堂,隆重庆贺当代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史学史专家和教育家白寿彝教授九十华诞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感到由衷的高兴。借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回族学...  相似文献   

7.
白寿彝教授总主编、王毓铨教授主编的《中国通史》第九卷明史卷经过数十位学者的通力合作,经历了10余年时间终于得以问世。展读这部通史著作,我们不仅从整体结构上,而且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到白寿彝教授和王毓铨教授在学术上的创新与他们的研究精华所在。一、独具匠心的...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学术界对马邻翼先生的著作《伊斯兰教概论》的研究是忽略的,每当提及民国时期伊斯兰教的研究成果,主要关注金吉堂先生的《中国回教史研究》(1935年北平成达师范出版部出版发行);傅统先先生的《中国回教史》(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马以愚先生的《中国回教史鉴》(1940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白寿彝先生的《中国回教小史》(194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等。从中国伊斯兰教史的角度来说,这四部著作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理论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在学术界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起草和制定工作,是由乌兰夫同志一手领导完成的。自1984年5月31日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当年10月1日起施行以来,《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诞生迄今已有15年了。15年后的今天,作为直接参与起草工作以及当年乌老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回想起乌兰夫同志为起草和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所贯注的心血和做出的努力,不禁浮想连翩。作为一位少数民族同志,乌兰夫一开始就很注意民族问题,致力于同其他老同志一起摸索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道路。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受党中央的委派,到内蒙古…  相似文献   

10.
丁万录 《回族研究》2001,(2):101-102
近20年来回族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有关回族人物研究亦出版了一些著作和论集,如白寿彝先生主编的4卷本《回族人物志》、第七次全国回族史讨论会论文集《近现代回族人物研究》等,但有关著名人物的专传则凤毛麟角,仅见《李贽评传》、《白崇禧传》、《赡思丁·赛典赤评传》以及刚刚出版的《学者的追求──马坚传》等为数不多的几部。而青年学者丁明俊历数年之功完成的《马福祥传》(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银川)就是难得的一本。 马福祥是清末民初政治舞台上的回族风云人物,历事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朝;先后任西宁镇…  相似文献   

11.
据新华社北京3月26日电我国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白寿彝因病于2000年3月21日在京逝世,享年91岁。首都各界人士今天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送别这位将一生献给史学研究和教育事业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在白寿彝病重和逝世以后,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分别以不同方式,向白寿彝和他的家属表示慰问与悼念。 白寿彝出生于河南开封一个回族家庭。1932年研究生毕业。新中国成立后,被聘为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长期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他参与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的筹建工作,并兼任研究员。他还曾担任国…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汪锋同志曾亲自主持过《民族团结》的创办工作。为此,我们《民族团结》全体采编人员及工作人员,怀着悲痛的心情,缅怀汪锋同志的伟大功绩,并决心把《民族团结》的工作做得更好,以告慰英灵。1959年10月汪锋同志陪同毛泽东主席接见参...  相似文献   

13.
白寿彝先生任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共12卷22册,现已出版7卷12册。这部通史以其规模之宏大和在体裁上力图创新,从编撰工作一开始就受到史学界的广泛关注。现在人们终于能够陆续看到它的成果了。近日认真阅读本书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上册由白寿彝、高...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80年代,史学大师白寿彝先生主编《回族人物志》,计划同时访问一些回族老同志,以保存革命史料。当时即委托朱桂同女士多次访问了金茂岳同志。现在应本刊约请,朱桂同女士根据当时的访问录音带整理成这篇革命回忆录,它展示了一个回族知识分子追求革命的历程。白寿彝、金茂岳二位老人均已故去,这篇文章的发表,也是对二位老人的悼念。  相似文献   

15.
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对回族史、伊斯兰教史的研究始于民国时期,且卓有成效。由云南省昆明市地方志办公室马颖生先生提供的云南《清真铎报》1940年新2号和1944年新12号分别刊发的白寿彝先生《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在云南的德化及武功》和《〈回教中学国文补充教材〉前记》两文,在以往研究中没有提到,本刊特此转发,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16.
白寿彝先生的学术活动是多方面的,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交通史皆有专作,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只是其学术活动的一部分。本文仅就后一方面作一简述,以庆贺白寿彝师九十华诞。白寿彝先生研究回族史和伊斯兰教史,始于1935年。这一年的1月至5月,他...  相似文献   

17.
白寿彝先生是中国当代历史学界的宗师、巨匠,他不仅在中国通史、中国史学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民族关系史、中国伊斯兰教史、史学理论等研究领域功勋卓著,而且是中国回族史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2005年是白寿彝先生诞辰96周年,逝世5周年。本文拟从以下六个方面就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白寿彝先生在各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和学术思想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以示纪念。一、白寿彝先生学术成就的研究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研究所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瞿林东先生撰写的《白寿彝史学的理论风格》(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致信致电祝贺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记者江涛)北京师范大学今天隆重集会,庆祝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教授从事学术活动70周年以及由他主持编写的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江泽民、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致信或致电表示...  相似文献   

19.
1.《回族人物志(元代)》(白寿彝主编)附卷之三《姓名录》著录元代回回七百余人。本文仿效其格式,将笔者多年收集的散落在方志碑刻上的其他元代回回姓名列出。方志,是浙江省的;碑刻主要是东南沿海的。题曰:元代回回姓名录补遗。效法前辈,狗尾续貂而已。  相似文献   

20.
马景  杨燕 《回族研究》2013,(1):24-33
现在学术界一般认为白寿彝先生开始关注和研究小儿锦的时间是1952年。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的伊斯兰教史研究中,他已经开始涉及中国穆斯林民间使用广泛的小儿锦。民国26年(1937年),他在《申报》上发表的《从"小锦"说到边疆教育上的文字问题》一文是目前发现学术界对小儿锦最早的研究,具有开创性。本文以第一手的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的零星研究,就白寿彝先生对小儿锦研究的缘起、重要价值、推广使用的可能性以及社会反响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以期拓宽白寿彝的伊斯兰教研究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