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 ,大城市回族社区承担着如下一些社会文化功能 :为回族群众提供清真食品和伊斯兰文化空间 ,为城市现代化、国际化提供城市文化资本 ,促进回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为全国穆斯林提供城市化、现代化的支撑和基地 ,成为连接世界人民和中国穆斯林的“桥梁” ,等等。但是 ,大城市回族社区却普遍存在着回民人口减少、伊斯兰文化后继乏人、面临拆迁改造等一系列问题 ,这使得城市回族社区难以承担它本身应该承担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 --以昆明市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这一过程造成都市回族社区的文化变迁.本文以昆明市五华区顺城街回族社区为个案,进行都市人类学的考察,展示其文化变迁.在此基础上,拟就当前中国西部地区实施都市化和现代化过程中,都市回族社区的发展前景,如何处理好回族社区的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西道堂历史上曾有过用以过集体生活的大房子,透过这种独特的民俗遗存我们可以依稀看到西道堂这一伊斯兰群体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特定组织形式维系群体利益所显示出的独特文化魅力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4.
银川市兴泾镇的人民调解工作是在一个回族群众占人口比例95%的纯回族社区中进行的,而这个社区是由国家移民搬迁建立的新兴社区。其所面临问题的复杂、工作的繁重与种种困难,在回族或一般少数民族社区法治中都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该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考察,展示了这一回族社区调解工作的一般情况,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回族社区人民调解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建议,认为这一社区的调解工作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晋江市陈埭镇七个回族村为例,探讨福建回族社区城市化之路,主要从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几个重要元素,即人口、土地、市场、企业与城市的互动关系的分析中,研究陈埭镇回族七村的城市化进程中的成就、经验与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6.
回族社区与回族的形成、发展息息相关,浓缩着回族兴衰起落的历史变迁,烙刻着本民族的文化性格.回族社区不仅是回族精神世界的物质存在形式,还是孕育回族的“母体”,是大分散的回族立足中国社会的根底.回族社区作为文化的载体发挥着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对青少年进行社会化、规范其行为,加强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社会凝聚力等教育功能.深刻领会回族社区文化性格和教育功能,对回族社区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北乡村回族社区功能演变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西北乡村回族社区在现代化过程中的结构分化和社区功能演变进行了分析 ,揭示了西北乡村传统回族社区中蕴含的现代性。文章认为西北乡村回族社区曾有过较高程度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西北乡村回族社区高度的自我组织性、自我意识源于回族传统文化中的伊斯兰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山东省东部最大的回族聚居区青州市为例,以回族社区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它的传统行业、居民的生活消费以及多样化的经商形式,反映出城市回族社区经济生活的特点,以及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生活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山东省东部最大的回族聚居区青州市为例,以回族社区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它的传统行业、居民的生活消费以及多样化的经商形式,反映出城市回族社区经济生活的特点,以及城市回族社区社会生活的面貌。  相似文献   

10.
严梦春 《民族论坛》2003,(11):28-29
凡去“天涯海角”观光的游客,必要经过三亚凤凰镇(原名:羊栏镇)的回辉村和回新村,这里是海南省惟一的回族聚居区,这里是穆斯林的天地。他们以独特的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习俗吸引来往游客纷纷驻足。在一位回族导游的带领下,我走村串户,深深为这一片椰林掩映的回族村落吸引。走进村落,座座白墙青瓦的独立房屋历经岁月已明显带有青黑色,构成一片旧民居,门楣上都写有阿拉伯语的清真言,有的用碳灰写上,有的用现成的清真言贴上去,有的则贴上一块写有清真言的瓷砖。每家每户都有乘凉的门厅,走进屋里可以看到灰旧的墙上都贴有穆斯林的画报及麦加朝觐…  相似文献   

11.
乡村回族社区“人情”文化变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情"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而"礼物"馈赠又是"人情"表达的有效方式.本文拟从"人情"表达方式的"礼物"之嬗变和"人情"圈的变化为切入点,来探讨乡村回族社区"礼物"-"人情"-个人-社会关系(人际关系)网络三维一体隐型文化结构及其变迁.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对杜氏著作做一简要评述并对回族研究的人类学方法进行讨论。认为“回族研究”是对回族的“人”和“文化”的研究,是对“今天的人和文化”(现实社区)进行共时的研究,但也不应忽视对“昨天的人和文化”进行历时的分析。由于中国社会的复杂性,外国学者对回族的人类学研究存在一些自身难以克服的“先天性”问题──无论是参与观察中对回族文化的难以“进入”还是对回族的文化解读都“洋溢”着研究者本身的文化气息。在对杜氏的“社会身份”及由此产生的“文化成见”进行简单商榷的同时,笔者也隐约感觉到国内外回族学界似都有检讨自己的必要,即研究者自己的社会身份对他的研究有何影响?他在多大程度上“进入”了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历史上西安回族社区为视点,运用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明清时期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境遇下,分析了回族社区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作者在宁夏南部单家集村所做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着重运用政治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回族村庄社区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作者认为,回族村庄社区中至少存在着村干部、乡老集团和阿訇阶层三种权力,这三种权力的互动与运营状况不仅关系到村庄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国家政策在地方社会的到达程度,而且直接影响着乡村回族社区的社会秩序和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探讨是经济学界、社会学界和人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费孝通先生和WILLAMSKINNER为代表的国内、外学者分别对南方汉人和四川盆地的汉人农村经济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并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模式 ,但他们的农村发展模式显然无法适用于西北的农村 ,尤其是西北回族农村。考虑到当前农村经济指标的统计不足 ,本文运用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法” ,从历史、生态、文化环境出发 ,对一个回族农村进行考察 ,并分析了这个农村副业的变迁过程及其原因 ,指出“村外”副业不失为西北回族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 ,而这种发展模式对当前西北民族关系和民族利益产生了重要影响 ,应当引起民族学家的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6.
南京是东南沿海城市中回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早在明代就形成了回族伊斯兰文化社区。然而,近年来随着南京最大、最典型的“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拆迁,引起了人们对回族社区的消失与回族文化传承问题的思考。“七家湾回族社区”的消失,除外界因素外,其内部经济生活方式、社区组织形式、婚姻情况、受教育的形式和内容的变化也是其重要原因。实际上,回族社区的保存和回族伊斯兰文化的传承,一方面需要政府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另一方面,更需要回族自身的“文化自觉”,通过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汲取优秀文化精华,并不断创新的方法来解决。而伊斯兰文化核心价值观和伊斯兰文化发展的历史,为我们提供了极其有用的思想工具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教育──青海地区回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地区的回族要想加速其经济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回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而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发展教育。青海地区回族教育观念陈旧,教育结构不合理。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经费投入困难,教学内容不实际都与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所以必须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构建民族教育新体系,建立民族特色的教材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形成一支稳定合格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民俗文化角度对西安回族过去与现在的婚姻民俗作一个概括性描述和初步研究。重点阐述西安回族传统婚俗在现代社会里的一些发展、演变轨迹。婚俗由传统向现代嬗变取决于社会变迁和时代发展,反映的是人们思想观念、经济条件等方面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变化。西安回族的婚姻民俗文化有着鲜明的地方民族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伊斯兰教和陕西关中地域风情长期历史磨合、衍化的的结果。其婚俗文化的表现形式是中国化的,然而实质内容却是伊斯兰教的。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回族传统的居住方式受到冲击,清真寺成了维系回族社区文化的物质栽体,清真寺的公益性以及社会与个人中介地位的特点决定了其可以发挥自我管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使清真寺在回族社区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回族研究>创刊至今整整20年了.我正式加入回族研究的队伍也整整20年了.20年来我与<回族研究>共同走过了初创(1991-1992年)、徘徊(1993-1997年)、发展(1998-2005年)和繁荣(2006-2010年)的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