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贵州的产业结构中,工业经济占据了较大比重,而工业中的资源能源产业又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目前,贵州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制造业能力大大增强,特别是以电力、煤炭、冶金、化工、制药和食品等资源型产业,成为拉动贵州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对全省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这些产业对资源与能源的依赖程度较高,所以,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环境保护,必将增加环境风险,使得产业发展难以持续。  相似文献   

2.
《经营与管理》2009,(9):5-5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原材料工业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要加快包括钢铁、有色金属、黄金等企业兼并重组的步伐,积极推进原材料工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统筹利用国内外的矿产资源。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完整的原材料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巨大,大多数产品位居世界第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意见》指出,原材料工业大而不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如产能盲目扩张、严重过剩,生产力布局分散、集中度低;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存在大量落后的生产能力;能源、资源消耗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环境污染严重;行业管理体系不健全,  相似文献   

3.
"工业强区"是重庆市涪陵区多年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涪陵工业的发展战略既是全局性的宏伟蓝图、远大愿景的顶层设计,也直接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资源配置与生产空间布局以及区域经济政策制定等方面具体举措的选择,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强区"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涪陵自"八五"时期开始,围绕"重点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承继性的发展策略,推动涪陵工业实现了华丽蝶变。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远眺涪陵工业未来的发展,要赋予重点发展战略新的内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在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精品牌、做强企业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出实效。  相似文献   

4.
“工业强区”是重庆市涪陵区多年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涪陵工业的发展战略既是全局性的宏伟蓝图、远大愿景的顶层设计,也直接关系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资源配置与生产空间布局以及区域经济政策制定等方面具体举措的选择,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工业强区”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涪陵自“八五”时期开始,围绕“重点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具有承继性的发展策略,推动涪陵工业实现了华丽蝶变。在科学发展观的视域下远眺涪陵工业未来的发展,要赋予重点发展战略新的内涵,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在做大规模、做优产业、做精品牌、做强企业等方面下功夫、做文章、出实效。  相似文献   

5.
塘厦镇作为排名前列的工业制造强镇,它的高尔夫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成绩的背后隐藏着诸如技术含量不高,自有品牌缺失等问题。本文运用战略管理的理论方法,从该产业优劣势、机遇与挑战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6.
付雪 《管理评论》2005,17(5):58-62
新古典经济学的生产函数可以很好地估计产业内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列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可以衡量产业间的横向联系。两种技术结合的两阶段模型可以分析资本要素对产业内直接影响和产业间的间接影响。我们由此模型估计目前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经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7.
工业旅游产业在我国发展迅速,已经开始市场化运作,但国内对工业旅游的研究则相对滞后,研究成果相对较少、领域较为集中。我国工业旅游研究集中在三个主要方面,即工业旅游及相关概念的界定、工业旅游及其资源的开发模式和思路研究、市场化背景下的工业旅游产业发展研究。随着工业旅游的不断发展,我国工业旅游研究有两个大趋势:工业旅游的产业及其发展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工业设计是现代制造业的第一道工序,在产业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正在发展成为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发展起来的、以现代服务为主的独立的新兴产业。本文分析了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现状,并对徐州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探讨,这对加快徐州老工业基地振兴、加速徐州"二次创业"的进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36):28-31
为贯彻落实《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意见》,6月25日,江西发布了《关于全省重点优强工业企业调度服务推进工作方案》、《关于加强产业对接合作推进央企入赣的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支持服务工业发展的工作方案》、《关于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0.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需要高质量产业人才支撑,抓产业必须抓人才。本研究定义了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总结了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成效;从新职业、人才需求画像、企业人才招聘与培养三个角度分析了产业人才需求现状;测算了2022年工业互联网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和产业人才需求,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