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逸 《决策与信息》2011,(9):256-257
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问题始终处在徘徊之中,而未找到“黄金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有自己的特征,具体体现在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力,政府与市场各自力量,改革中的权力流向,以及改革步调等方面。这些特征有其深刻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一超 《经营管理者》2013,(24):112-112
在启蒙运动与大航海时代结束以后,当今西方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纷纷走上了向现代化迈进的道路。东方文明在与西方文明交汇之时遭到了致命的颠覆,西方的强势感与东方的危机感此消彼长,本可以独立发展的文明就此打断。伴随着西方世界一个世纪的寻金热、对外掠夺、殖民贸易后,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以西方国家为主的宗主国和以东方、非洲国家为主的殖民的国家因千丝万缕的关系,被统辖在这一张大网中。如果说经济或者资本主义经济本身的特质是一种文化建构,那么文化作为行为秩序的载体,也作为影响中枢,是人创的一种书写形式,这种书写形式必将是人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3.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已经出版了超过250年,在这长达两个多世纪里,书中呈现的思想不仅成为了西方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思想,而且成为了大众的普遍认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革命的铺开,资本主义共和政体开始成为西方国家政体的主要组织形式。虽然存在不同的表现方式,但其内核都是由法律精神构成。在书中,孟德斯鸠比较了三种政体模式,并对其运转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作为着墨最多的共和政体,孟德斯鸠在当时提出其法律内核框架时,是基于什么考虑的呢?经历过众多变化后的世界,他的思想又有什么新的意义?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刘颖婷 《经营管理者》2009,(3X):156-157
韦伯运用个体主义的方法,在选取恰当的文化理想类型的文本之后,成功的论证:西方的宗教改革所创造的新教伦理道德对于其资本主义精神质的形成与在全世界量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试图展示:韦伯是如何运用个体主义方法来建构新教伦理道德与西方资本主义精神的发展之间的选择性亲和关系,以及提出自己有关"韦伯命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主党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在野党或反对党的根本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民主党派与西方国家在野党、反对党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及所反映的经济基础不同。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在半殖民  相似文献   

6.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是指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调控,它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市场经济为基础,国家凭借其所掌握的各种调控手段,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施加干预和影响行为的总和。(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的调节的内容。1.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国家里,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的主要方面或基本特征,是有支付能力的总需求不足,这就决定了资本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侧重于扩大或刺激有效需求,以维持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所绝对必需的市场条件,使得包含着“m”的大量商品能够完成从“W”到“G”的“惊险…  相似文献   

7.
在资本主义国家里,资本权力与劳动权力能够处在平等的位置,该文作者认为,这是西方国家解决劳动与资本的利益冲突的基本思路之一,于是就有了劳动力总价值参与剩余价值分割的说法。  相似文献   

8.
张经 《科学咨询》2010,(17):32-32
韦伯作为社会学奠基者之一,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有力地反应了他的核心思想和总体趋势。本书以宗教为核心展开,试图探寻西方宗教对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韦伯在书中建立了严密的逻辑推导,步步展开。  相似文献   

9.
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总体逻辑可以从公民社会的角度进行考察。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方法论上开始对从单纯经济的角度来把握资本主义进行了反思,在学术背景上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转向了西方政治哲学和文化社会学。这一转变,表现在公民社会问题上,就是把经典马克思主义从经济基础的视角来理解公民社会,转换到从文化与上层建筑的视角来理解市民社会。这就是作为公共领域的公民社会。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问题就转变为公共领域的文化领导权问题。从葛兰西的“阵地战”到哈贝马斯的“第三条民主”道路等问题,之后形成的与卢卡奇传统不同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理论,开启了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潮。  相似文献   

10.
东亚模式的本质应被视为一组文化传统相近的非西方国家为了克服工业化过程中的制度障碍以尽快赶上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国家干预及民间协调来增进市场体制形成的继生态工业化模式。东亚模式的历史地位在于,它为非西方国家实现工业化找到了一种有效的范式,使得非西方国家可以依据本国国情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社会制度来实现自身的工业化。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来,声势浩大的公共行政改革席卷西方国家,其中尤其以设立执行机构这一重大变革对西方国家的政府管理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北关系是指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由于南半球除了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发展中国家,故又把发展中国家称为南方国家;发达国家绝大多数都位于北半球,故称之为北方国家。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4个发达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因此“北方国家”在外延上与“西方国家”是一致的,都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西方国家”一词更常用,这大多是由于二战后东西方长期对峙的缘故。“东”与“西”相对,多用在政治领域;“南”与“北”相对,多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是一个不平凡的世纪。在本世纪初叶,社会主义由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变成了现实的社会制度,标志着人类历史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逐步过渡的伟大历程的开始。1917年的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作为一种实体破土而出,从理想变为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从东欧到东亚、东南亚广大地区连成一片的社会主义阵营,打破了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包围的局面,社会主义获得新的历史性胜利。在此形势的推动下,战后亚非拉100个左右国家先后获得独立,其中有四五十个国家宣布以社会主义为目标,帝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资本主义国家一个多世纪的消费主义观念和行为造成的生态和环境的现实问题,推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运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论述和思想来自觉地思考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于是凸显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  相似文献   

15.
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国家自主性问题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的国家自主性问题孙立平回顾20世纪中的几个重大的历史现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涉及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凯恩斯主义政策的施行,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使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得到了重构;在...  相似文献   

16.
生态社会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态运动中崛起社会的一种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政治思潮.是传统社会主义不能有效应对资本主义工业化、全球化带来的全球生态危机新挑战的产物: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是其理论基石和核心。生态社会主义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这一思潮在苏东剧变、传统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之际,不仅取得蓬勃发展,而且走上西方国家的政治舞台,这不仅有力地反击了西方右翼势力“社会主义终结论”的错误认识,与传统社会主义相比,它也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新视角,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东亚价值观中"以人为本"的道德取向,对"集体价值"的认同和对"和合"精神的倡导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在东亚经济腾飞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由于历史上西方侵略造成的历史隔断、东亚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等因素,妨碍了东亚文化认同。东亚各国应意识到主体文化对于政治文化、经济形态、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把文化中相同的、相似的价值体系作为沟通的基点,取得认同,达成互信,以形成超越民族、国家、阶级、地域的文化内容与文化认同,进行全球公益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这次我有幸随湖北省警察教育培训团赴法国培训并先后对其周边九个欧洲国家进行了考察,虽说时间不长,走马观花,但百闻不如一见,的确眼界大开.种种迹象毫不掩饰地告诉我们,经济全球化已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它将成为直接影响二十一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复兴的重要参数和变量。如何对待今天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磨合、如何真正走出我们自己曾经圈定的社会主义“一种模式、一条道路”的狭隘思维方式,用全球化的跟光,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与世界发展接轨,我们还必须真正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坦率地面对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19.
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利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的发展契机,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成就了战后较长时期的发展与繁荣。社会主义国家在利用计划经济集中调配资源的优势建立了基本的现代化物质基础以后,面对新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新趋势的挑战,这种以政治为主导过分集中的经济运作机制已经不适应  相似文献   

20.
《领导文萃》2009,(14):7-7
乔瓦尼·阿里吉的新著无疑希望谱写“21世纪的谱系”。这位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社会学教授对当前全球政治经济震中从北美到东亚的转移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在这位美国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家看来,中国在世界体系中的崛起可能会从根本上完全不同于过去西方工业资本主义的崛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