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力资源开发是促进经济增长极其关健的因素,并日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澳门回归祖国后,澳门经济得到快速增长,人力资源的教育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其教育程度仍主要集中在中学程度,就业人口的素质仍没有得到相应提升.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澳门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量随即下降,再加强澳门人力资源的供需长期出现落差,人才高不成低不就.应以以下四点作为应对:一、澳门特区政府必须增大对教育的投入;二、在金融海啸冲击下,削减外劳保障本地雇员优先就业;三、积极推动企业参与人力资源再开发;四、加强双语人才的培育,推行"外籍英语教师计划".  相似文献   

2.
教师招聘是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与其他人力资源活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作用于雇员受雇于高等院校的整个过程,从受雇(招聘、筛选与录用)到雇佣关系的管理(奖励、评绩、开发、劳动关系、申诉与违纪处理),及雇佣关系的结束(退休、辞职、减员和解雇),招聘从过程上讲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始.员工招聘作为高等院校获取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其本身又单独成为一个系统,是建立在职务分析和高等院校人力资源规划基础上的一项科学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雇员知识转换柔性作为人力资源柔性的最重要的一个构成维度,直接决定着个体人力资源柔性和组织人力资源柔性,对于组织柔性战略的实施及组织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知识转换过程及其作用机制模型,认为雇员的知识转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将受到组织层面因素、个体层面因素及知识本身性质三方面因素的影响,组织和个体层面的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共同作用于知识转换的客体,即知识本身,促进或制约了知识转换过程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4.
企业组织是追求实现效率的载体.现代企业在完成了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后变成了以经营者为主导的企业.企业为了适应市场和技术变化,通过追求最佳组织方式和最佳的利益分配途径,提高组织效率,实现企业成长.雇佣体系是企业为完成企业成长的制度之一.它是经营者在资本力量(股东)和雇员力量(员工)之间平衡的选择.以雇员为本的日本雇佣体系在企业组织产生效益和效益分配的过程中,展示了"以人为本"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雇主名牌:新世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雇主名牌是企业名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够帮助企业吸引并留住最好的雇员。其目标市场是特定的人力资源 ,其目的是推销一种关系和经历。要从文化、机会、薪酬、沟通、环境等方面塑造雇主名牌  相似文献   

6.
李灵燕 《人文杂志》2003,1(3):66-70
通过对雇佣合约的特征、雇主和雇员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策略互动以及企业和要素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 ,来解释企业内的权力现象  相似文献   

7.
郭飞 《理论界》2008,(11):231-232
本文剖析了美国思科公司开发人力资源的成功经验,揭示了构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架构、体系,实现人力资源功能的重组和价值整合,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优势,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8.
一、树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书中说:“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战咯上将组织的利益及其雇员的利益合并在一起。也就是说:如何用人,如何充分利用人去完成组织的战略工作目标和满足员工个人需要的一门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人事管理,它们是现代对传统的去除,过去的老国有企业运用的那种“人事管理”的模式,是通过企业的人事制度,硬性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员工,而现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人的管理方式恰恰与传统人事管理相反,它对员工的管理是柔性的,基于员工的立场,发现员工的需求,致力于建立一种把人的因素同企业的目标联系在一起共同发展的机制。透过这种机制,力求在企业内部建立和谐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力求在员工和员工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达成双赢的协作关系,因此,作为我们一些老商业企业,应该跳出传统人事管理的旧观念和旧框框,与时俱进。树立适合现代商业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人力将作为一种资源被开发、利用和管理.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实施创造了条件,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是实施人力资源的动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提供了手段.  相似文献   

10.
雇主品牌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雇主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有非常强的凝聚力。它有助于企业吸引保留和激励人才,为企业获得高绩效、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打下人力资源的基础。建立雇主品牌需要完善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尤其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反馈机制和财富分享机制,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制定“求才留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