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民战争史的研究曾经有过两次高潮。漆侠先生对中国农民战争史的关注与研究经历了这两次高潮,有专著2部,论文20篇。这些成果既有对不同历史阶段农民战争史的全面深入研究,也有对农民战争史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成绩卓著,影响巨大。探讨总结漆侠先生在中国农民战争史领域的成就与贡献,对今后的史学研究可带来许多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儒家民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农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民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因而它要求封建统治者施行“仁政”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发展生产。历史证明 :当封建统治者抛弃儒家民本主义时 ,农民就被迫反抗 ;当封建统治者推行儒家民本主义时 ,农民生活就相对安定。但儒家民本主义主张“君为臣纲” ,故它不是民主主义 ,而只是封建统治者为达到长治久安的一种策略思想。历代开国君主推行民本主义 ,是在接受农民起义教训后对旧王朝政策的调整 ,从而大大延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寿命 ,阻碍了农民思想的觉醒。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才能使农民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3.
重新审视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指亲身参加农业生产并以此获取生活资料的劳动者。他们与官府的矛盾构成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是在封建社会体制内发生的阶级斗争,其作用主要是促进封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向着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方向调整;它不承担推翻封建制度的历史使命,因而与严格意义的社会革命有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民族及其政权、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形成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理论研究问题,它包括民族问题、民族政权与疆域问题,也包括民族政权的疆域与统一国家疆域的形成问题。多年来,学者们对此十分关注,或是做综合性研究,或是做局部研究,成果显著。归纳起来自建国以来学者们有关该问题的研究包括:1.今天中国境内的古代民族是不是中国民族?2.汉族以外中国各古代民族所建立的政权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还是属于外国?3.中国古代疆域是以汉族建立的王朝为准还是包括少数民族及其政权的疆域?4.中国古代疆域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农民战争史研究是田昌五先生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考察中国历史规律的一个支点,其理论分析和历史考察自成体系、卓然大家,体现了一个史学家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尽管其研究成果不可避免地有着时代的烙印,但是其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研究原则、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具有方法论上的普遍意义;而对农民历史命运的关切与同情,体现了一个史学家所应有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萧相恺先生是知名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专家。数十年如一日,他在中国小说史领域孜孜矻矻、辛勤不懈地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他的专著《宋元小说史》、《世情小说史》(署名向楷)、《稗海访书录》、《中国古代通俗小说史论》,以及他编纂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与欧阳健先生合作),主编的《中国文言小说家评传》,校点的《宋元...  相似文献   

7.
8.
研究古代农民问题的传统视角是从地主和农民的阶级冲突层面分析农民破产、流亡的原因,对土地、赋役制度的缺陷注意不够.汉唐时代个体农民的普遍性是国家授田制的实施结果,无论是在授田,还是在占田、均田的名义之下,农民在本质上都是国家的课役农,都依附于国家;而以丁身定额征收田税、赋役的制度则加速了自耕农的破产,使农民由国家课役农转变为地主依附民,是赋役制度的缺陷使农民走上破产、流亡以至于揭竿起义之路的第一动因.两税法部分地舍人而税地,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弱化,也放弃了用行政手段调整土地占有状态的努力,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农民与地主的冲突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士大夫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通称.秦汉之后,士大夫从先秦的"游士"逐渐转变为依附于专制皇权的"士大夫",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士大夫政治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自身的"两重性",即士大夫的政治态度、政治行为等方面存在着诸种看似矛盾而实际又相维系的特点.这些特征是由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局势以及士大夫的政治性格等因素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改革以前对中国乡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之前,关注中国乡村和农民的人主要是外国传教士、旅行者,代表人物是马可.波罗、明恩博,其研究多为见闻观察和现象描述。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学术研究繁荣于20世纪20年代以后。在乡村社会调查、田野调查、农村经济调查的基础上,出版了大批学术著作,代表者有费正清、仁井田升、费孝通、梁漱溟、晏阳初、毛泽东,其中关于农民战争的研究影响颇为深远。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乡村和农民问题研究开始滑坡,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其根本原因。西方学者转而研究港台,在国内农民战争研究持续升温,而共产党主要领导者围绕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所进行的农村调查带有鲜明的政治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开采和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之一。煤炭的开采和利用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曾产生过重要作用。煤炭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煤炭的来源众说纷纭,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在古代中国的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煤炭曾有数十个不同的名称。用手工生产煤炭的场所统称为煤窑。古人对煤炭的利用经历了饰物、装饰品、生产生活燃料等过程,煤炭在中国古代的用途相当广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国家宗教关系的特点,是与欧美比较而言的。中国历史有自身的发展轨迹,所以中国古代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其展开的历史背景与欧美不同,中国古代社会"政教关系"一词有自己的特殊指谓。人文化的儒学在中国古代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决定了政教关系的基本走势:即教权绝对服从王权,宗教发挥"以教辅政"的社会作用。民间起义对宗教的利用造成了国家政权对宗教组织的警惕,外来干涉势力引起古代政府对外来宗教的警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与"中国"不是一个概念,中国古代的国号只代表某一个政权,而"中国"的涵义则有很多,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名称,即使用来指称政权,也常常不指一个政权,或指同时并立的几个政权,或指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的多个政权。经过元朝和清朝的转换,到中华民国定国号为中国,"中国"与"国号"最终实现了统一。古代历史上任何一个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元朝和清朝除外)都不能等同于历史上的"中国",历史上中国的疆域也不是以国号为代表的某个政权的疆域,而是包含了为中国所继承的当时以国号为代表的各个政权所控制的疆域。  相似文献   

14.
李文学 《东方论坛》2005,(4):127-128
早在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就曾拜读过崔明德先生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和<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等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在中国台湾和大陆出版的几部有影响的学术专著,他的宽阔的学术视野、融会贯通的理论思辨、独到的学术见解、准确的史实判断、精细的史料考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近,又通读了他的新著<中国古代和亲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以下简称<和亲史>),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对历史一直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阅读史籍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点评.毛泽东倡导以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以及厚今薄古等作为史学研究的方法论.毛泽东对古代历史、历史人物以及历史事件富有独创性的论述,体现着他颇具特色的古代史论.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古代的自杀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主流生死观的最大特点是凸显理性,贬抑感性。中国传统的自杀模式主要有:理性冷静地分析、权衡之后的被迫自杀;;宁死不屈、宁死不受其辱的自杀;;“士为知己者死”的自杀;;为了某种承诺或理念而慷慨赴死;;忧国忧民、怀才不遇且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毅然走向死途;;成仁取义的自杀。记载于中国古代正史中的自杀模式不足以反映古代中国社会自杀问题的全貌。现代中国社会的自杀现象相当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是人们大都放弃传统的“好死不如赖活”的观念,转而奉行个我主义、情感至上主义,以及“赖活不如好死”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18.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全面分析,有助于我们肃清封建主义残余影响,提高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对促进党和国家政治生活的民主化,经济管理的民主化以及整个社会生活的民主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政府购买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市场交换保障国家自身的消费需求,同时也附带了扶助农业、惠及农民等社会经济功能,这个功能应是历代奉行的“重农”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际执行中,农民确能从政府购买中获得某些助益,如有利于扩大农产品、手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有利于解决农民生产中的资金短缺问题,有利于缓解农民的运输负担等。但由于强制征购的肆虐,不少交易实质上变成了赋税之外的又一层无偿半无偿的剥削,使政府购买对于农民经济造成了严重摧残,尤以贫困农民受害最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着其它民族少有的大一统的历史传统。中华民族对统一的执着追求无不与上古三代统一的历史传统和先秦诸子的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文明的地理环境有关。在整个中国古代,大一统形成了政治传统和政治思想传统,奠定了后世统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同时决定了中国政治发展的空间特征,塑造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使得中华民族凝聚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强大的内聚力。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