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部开发要克服空间格局的不经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交通、资金、技术、人力资源或制度等要素相对稀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但是地理空间格局不经济则是西部地区发展的致命"硬伤".西部地理空间格局不经济集中表现在首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世界人口和经济将继续以大西洋沿岸地区为中心.  相似文献   

2.
陆铭  李鹏飞  钟辉勇 《管理世界》2019,35(10):11-23,63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区域经济在空间布局上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相对封闭的条件下,一系列支持内地发展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了地区间平衡发展。改革开放之后,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沿海地区获得并发挥了出口导向型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但劳动力流动障碍却使得人口空间分布调整滞后于区域经济布局的调整。本文的理论和证据表明,地理因素仍然决定区域经济集聚的程度。由于对地理因素缺乏重视,2003年之后,中国的区域发展政策主要是将资源引导到地理劣势地区,这一政策虽然带来区域间人均GDP差距缩小,但也伴随着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下降,沿海地区生产成本上升,以及地理劣势地区投资回报下降且债务负担高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需要重新审视区域发展与平衡的关系。本文认为,区域发展政策应该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让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按回报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同时,在政策导向上以地区间的人均收入均衡替代经济总量的均匀分布,最终开启"在发展中营造平衡"的区域发展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开发区,如想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仅靠政策优惠、廉价土地和税收减免是远远不够的。西部开发区在区域、地理、环境等方面与沿海地区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应寻找发展经济的新突破口。发展西部经济,首先要解决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从世界经验看,一国或一地经济高速、可持续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广大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 ,这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 ,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西部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及自然、经济条件等方面的限制 ,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不少问题 ,严重地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代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竞争的核心 ,就是人才制度的竞争。因此 ,西部地区建立人才开发的有效机制已刻不容缓。(一)西部人才开发的问题现状1.西部地区人才开发中存在的共性问题(1)人口总体素质低下。西部12个省区市面积约为全国的71 % ,人口约占…  相似文献   

5.
杨自栋 《管理科学》2001,14(2):62-64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较差,要想尽快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进行大规模的西部开发,必须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尽快、有序地把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大、中城市是建设的重点;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加强、投资环境的改善和第三产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是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在互联网日益普及、国家全面实施"禁采"、"禁伐"以及"退耕还林、还草"的背景下,尽快改革目前的二元户籍制度,建立新的、科学公正的一元户籍制度,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必要条件;另外,西部的城市化建设还必须考虑东西联动和区域经济不平衡协调发展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品 《决策探索》2007,(11):29-30
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做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决策.作为中部地区的人口与经济大省,河南在快速发展、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差距的同时,又面临中部其他省份以及西部大开发中迅速崛起省份赶超的压力,河南正面临着"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1997-2008年的统计数据,首先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的视角,运用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我国省域能源效率之间的总体和局部空间差异时空格局演化规律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此来探寻影响我国能源效率区域差异变化的空间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各省区能源效率存在着空间依赖性,近邻效应显著;我国能源效率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区集聚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能源效率较低的省区则主要集中于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我国区域能源效率发展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中分布,且扩散效应在逐步增强,极化效应在逐步减弱,区域差异呈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8.
当前,西部保险业在保障经济正常运行、健全社会突发事件处理机制、降低社会管理风险、化解社会矛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格局。认真分析西部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今后西部地区保险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保险主体、保费收入规模、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保险业务结构、保险产品创新能力五方面对西部保险市场发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郑州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地位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沿海发展战略,到1999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再到2002年提出的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从空间上覆盖了东部、西部和东北,唯独缺少中部地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中部地区地处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地区表现为突出的二元经济特征,除了农业与非农产业部门之间的二元经济结构,也存在着的农村与城市之间地理二元经济结构。西部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可以提高农业、农村劳动边际生产率,使二元经济结构逐渐弱化,对于西部大开发的顺利进行和整个宏观经济的有序发展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水平,但基础的相对薄弱还是给发展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当前,中央明确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的战略方针,为西部地区发展提供了广阔市场的同时,也为西部地区转变资源开发方式提供了契机。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中国目前已探明的自然资源有一半以上分布在西部地区,因此资源优势是西部发展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西部矿产资源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充分考虑异质性技术的基础上,利用Meta-frontier效率函数估算我国(区域)环境效率,并将集聚外部性和地理、贸易等空间因素纳入环境效率的分析框架中,考察环境效率空间溢出的渠道和效应.研究发现:由于不同地区组群之间环境生产技术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环境效率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依次递减的格局.集聚外部性是改善环境效率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环境效率.其中,东部地区马歇尔外部性和雅各布斯外部性均较显著,而中西部地区仅体现微弱的马歇尔外部性.地理邻接地区间的污染转移倾向都较为严重;全国而言,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率效应,而区域内部则更多体现学习和正向效率溢出效应.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13.
由于地理、历史、经济等多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方面存在着基础落后、投资不足、师资缺乏、服务质量不高等严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不仅需要靠政策,还应当提高认识、加强投入和改革制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把握大局、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并具体部署了西部大开发战略,这是我国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和迎接世纪挑战而作出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自20年前确定实施沿海地区开放战略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地区布局上作出的又一次重大战略性调整.国家的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由于中部和西部在地域上的连接性,离开中部谈西部开发是不可能的.河南作为中西部地区结合的前沿阵地,将以"开发参与者"和"被开发者"双重身份参与其中,大开发必将给河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制定明确的战略措施,使河南在西部大开发中快速发展颇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正>2007年12月25日,"川渝经济合作发展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论坛上,抛出了关于在成渝之间培育"大城市"的观点。他说"成渝两个超大城市之间,缺乏50万-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成渝经济带的搞活,需要大城市的出现。否则会像大齿轮和小齿轮之间缺乏中等大小的齿轮滚动,运转就不那么灵活。"黄奇帆认为,"川渝合作,将成为西部开发的‘龙头’。"他称,重庆和成都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两个城市,川渝合作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曾是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川渝一体化后可以提升川渝经济板块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西部开发的关键是要有新思路。新思路必须建立在对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以及西部区情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基础之上。西部开发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加大对外对内开放,优先实施知识发展战略,全面提升西部人民知识资产,以知识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促进改革,为西部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逐渐缩小同全国平均水平知识、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差距,达到“富民强区”的发展目标。 一、西部发展最大的威胁是知识资源缺乏 西部地区的知识发展水平从整体上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根据计算,西部12个省份(包括广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东部地区一马当先、西部地区积极推进、中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地区重振雄风”的全新格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仍呈加快发展之势。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活跃、生产力最发达、科技实力最雄厚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加工制造业,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3年多来,新开工建设36项重点工程,投资总规模6000多亿元,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与全国各地平均增长速度的差距由1999年的1.5个…  相似文献   

18.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项目、资金、技术,更需要大批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当前,西部地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各级各类教育总体上比较落后,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大,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制约了经济和社会发展。更为严峻的是,近年来西部地区十分有限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骨干人才流失非常严重。高层次人才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西部地区高层次人才匮乏,流失严重,引进困难,培养条件严重不足的现实,要求各级政府和西部地区的高等院校下大力气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它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本文论叙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从人口、资源、环境角度论述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0.
经济超大规模性,是一个经济体依托超大规模的人口、国土空间、经济体量和统一市场所形成的叠加耦合效应,在运行效率、产业构成、空间格局、动态演化、全球影响等方面所展现出的特性。经济超大规模性使我国在生产率持续提高、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进行高水平创新创业创造、孕育世界级都市圈和城市群以及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等方面具备了比较优势。我国的经济超大规模性是在党的领导下,通过最大范围地动员人民参与现代化建设、统筹布局区域发展、重视基础产业发展、持续丰富产业体系、着力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推进全国市场一体化所取得的。未来要充分依托和发挥经济超大规模性优势,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和全球地位的提升,推动我国经济实现从"超大"到"超强"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