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问题的症结何在? “双百”方针提出三十周年了。当这个方针作为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被郑重宣布的时候,曾经理所当然地激动过千百万志士仁人的心,在全国造成过空前活跃的局面。然而与人们的美好憧憬截然相反,为时不过数月就风云突变,急风暴雨卷地而来,批判斗争连绵不断,终而至于十年动乱,“全面专政”,冰封万里,举国无声,经济濒于崩溃,文化不绝如缕,形成了一幅长卷的历史讽刺画。“四人帮”覆灭,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这才一扫阴霾,晴空再现。然而在齐放争鸣的实践上,人们总还有乍暖还寒、春衫嫌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于1956年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是党领导科学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基本政策,是无产阶级的极端坚定的阶级政策。系统地、深入地学习这一方针,研究这一方  相似文献   

3.
对毛泽东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以往侧重在科学发展的方针、政策方面,作过许多有益的探索。结合反思我国科学发展的道路和有关现代科学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我认为,“百家争鸣”既是科学发展的方针,又是科学发展的方法和动力,是发展科学的方针、方法和动力的综合体。这种方针、方法、动力的有机结合,完整地揭示了发展科学的规律,从多方位上显示了“百家争鸣”的科学方法论意义。“百家争鸣”是科学发展的正确方针早在1949年毛泽东曾从理论上预见过经济发展与科学文化发展的内在联系,他说:“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没高潮。”①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展开了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科学文化的地位不断提高,作用也日益增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毛泽东同志提出了“百花齐故、百家争鸣”的文化管理方针,并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伺题》一文中作了较为深入细致的阐发。而今,文艺发展的历史长河即将流过二十世纪,人们期待着中国文艺在二十一世纪更加走向辉煌。在这个历史交汇时期,重新品嚼“双百”方针,探讨其科学价值,是一件颇为有益的工作。 一 “双百”方针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方针。它的提出,是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  相似文献   

5.
龙、凤、麒麒,为我国三大具有神秘性的动物。在这“三灵”中,尤以龙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最深。几千年来,龙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奇怪的是,尽管人们画过“龙”,写过“龙”,一代传一代地说过“龙”,但若问龙的由来,或者说龙究竟是什么样子,它对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起过什么作用,不仅一般人难以回答,就连古籍也众说纷纭,难以定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龙”的神秘性有增无减。鉴于此,笔者不揣冒昧,特作此文,以请教于诸位行家。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构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底蕴和精髓,在新的历史方位确立了“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时代文化使命,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价值指向。从“两个结合”尤其是强调“第二个结合”来看,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经历了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政策促进与价值引导,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普及和提高”的文艺方针、新中国成立初期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新时代“文化自信、开放包容、守正创新”的文化方略,从而促使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时代合乎历史机缘地出场。在党的文化政策引导和历史逻辑的合力作用下,新时代文化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越来越聚焦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7.
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光辉著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总结了文艺、科学发展规律,明确地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毛主席在这里亲自为我们制定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  相似文献   

8.
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于1956年提出来的,至今已整30年了。我校于5月16日召开了有部分文科教师参加的纪念“双百”方针座谈会。会议由校长张岂之教授主持。与会同志着重对“双百”方针提出30年来的情况作了历史回顾,并探讨了“双百”力针长期没有真正贯彻执行的根源所在。 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新的社会主义时期。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转变。新时期的主要任务是迅速发展生产力,繁荣科学、文化、艺  相似文献   

9.
华国锋同志在十一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文化要繁荣发展,必须认真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推陈出新的方针。”这一光辉论述,正确地阐明了党的文艺政策,同时也为我们在如何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的问题上指明了方向。长期以来,“四人帮”肆意践踏马克思主义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学遗产的正确原则,  相似文献   

1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提出的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的科学和艺术繁荣发展的唯一正确的方针。王张江姚“四人帮”反党集团,出于其篡党夺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复辟资本主义的反革命政治目的,在文艺界极力推行一条极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路线,疯狂反对毛主席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多年来,“四人帮”不仅不提“双百”方针,而且对这一方针进行疯狂的抵制和恶毒的歪曲。他们披着马列主义的外衣,竭力散布“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反动思潮,大搞资产阶级文化专制主义,大搞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他们只准毒草丛生,不准香花开放;只许一家独鸣,不  相似文献   

11.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方针和淞沪抗战的失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是蒋介石在“一·二八”抗战中推行的反动方针,这个方针与“九·一八”时蒋介石“力避冲突”的电报比较言词有异,然而基调依旧,是新形式的不抵抗政策,其后果直接断送了淞沪抗战的大好局面。本文以详实资料就此方针的提出、它的实质、提出的理论依据作了分析,并在战役中的种种表现比较具体地论述,使我们能对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的误国政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呼声的渐渐远去,原苏联经历了由直接的政治讨论走向政治论战,再到学术研究的过程。在改革政策开始实施的年代里,这一政策由于其全新的面貌既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同时也遭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猛烈抨击,因为它所提出的口号出乎人们意料,而且政策反复无常、自相矛盾。然而,眼下到了冷静地、不带任何偏见地去深入分析它的时候了,这在几年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当时对戈尔巴乔夫的新方针即“政治新思维”的狂热程度大大限制了人们对这一政策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50年代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提出来的繁荣我国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总方针、总政策。具体地讲,“双百”方针是具有明确分工并有自己的针对性的:“百花齐放”是对文学艺术而言的,而“百家争鸣”是专指科学研究的。“双百”方针提出35年中,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走过了不平坦的道路,因而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今天,总结社会科学理论,学术界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历史经验,对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的社会科学事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任务,明确了战后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方针。对此方针,周恩来在1946年12月18日的一次报告中作了明确的肯定,他说:“所以这三种要求——和平、民主、独立成为中国人民的愿望,我们根据此愿望,在去年8月25日发表了宣言,以适应这种要求,这是完全正确的。”历史也以铁的事实佐证了这一结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左”的影响和人们对方针的依据以及历史作用认识不足等原因,因而,对此方针至今仍有所谓结果难于充分肯定,和平幻想等种种模糊认识。为着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今天着重分析一下方针制定的依据及其历史作用,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15.
马列主义认为,无产阶级要巩固自己在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还必须开展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逐步改变由旧的社会关系产生出来的一切观念。毛主席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为我们的思想文化革命指出了唯一正确的道路。但“四人帮”反党集团却歪曲、篡改马列主义,提出一个所谓“张春桥思想”的“全面专政”论,叫嚷要消灭一切旧观念,对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切”实行“全面专政”,“文化部要成为意识形态的公安部”,疯狂反对“双百”方针,大搞资产阶级文化专制主义。他们力图把思想文化领域变成他们一帮独霸的天下,把社会主义的文艺变为篡党夺权的阴谋文艺。他们这种反动言行,不但在思想理论上造成了极大的混乱,而且严重地破坏了思想文化领域的革命,破坏了社会主义的文艺革  相似文献   

16.
杜甫及其诗歌的典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历史上,在思想文化的各个领域,曾产生过许多或大或小的典型,为人们长久地尊重和祖述。就文学而言,特别是就诗歌领域而言,似乎还没有谁获得过象杜甫那样崇高的地位,隆盛的声名,至高无上的评价,产生过那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千余年来,王朝更替,文学屡迁,杜甫诗坛正宗的地位从未发生过动摇。其后虽经“五四”的文学革命,新中国建立后的文学重造,过去的评价大多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杜甫作为不朽的文学典型和诗歌典型的看法,至今仍未改变。这是为什么?杜甫及其诗歌的典型意义究竟何在?对此,人们也曾思考过,阐释过,然而与杜甫作为典型的实际意义相比,总觉得还存在一些“阐释差距”。我们认为,任何典型的建立,都有其特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三国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和《三国演义》研究的长足进展,人们开始频繁地使用“三国文化”一词。然而,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却并未予以明确的界定。1991年在四川举行的“中国四川国际三国文化研讨会”期间,中外学者对此概念仍未进行深入而集中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国防建设并进的“两条腿走路”方针,由于其经济增长和军力扩充等各个方面的情况,“中国大国化论”、“中国威胁论”正甚器尘上。然而,中国是否真构成了威胁?莫如说,正是我们自己制造了这种所谓的“威胁”。唯有明确地认定什么是我国的国家利益,并努力不去虚构这种“威胁”,才是我国外交所应采取的方针。  相似文献   

19.
“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是我国的文艺方针之一。但是,在当前的文艺实践中,人们对这一方针的理解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影响到当前的文艺创作,特别是主旋律作品的创作。本文作者对这一方针的涵义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多样化”是指“主旋律”作品本身,而非整个文艺创作。在此基础上,作者又对“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方针作了进一步的对比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九十年代,我国出版界的一大盛事,就是《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的出版发行。这对抢救保存古代文化典籍,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有着积极意义。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先生荣任该丛书的总编纂。针对是否像当年人们给《四库全书》写“提要”那样,给《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写“提要”的问题,季先生发表了“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意见。李先生不主张写“提要”,主要是担心写不出高水平,被人们说三道四。然而,这样毕竟对年轻一代学习与研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少了参考的东西,算不算“不着一字,未显风流”呢?愚以为:应该组织力量,发动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