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以《卧虎藏龙》的英文字幕研究为例,指出由于目的语和原语的语言形式、文化特征存在差异.译者在翻译电影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主体性作用,与原作者进行妥协和竞争。通过妥协,译者向目的语观众展现了原作的风格和文化信息。通过竞争,以目的语观众易于理解、便于接受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翻译原作,使目的语观众尽可能达到与原语观众相同的审美感受和体验。  相似文献   

2.
在情景喜剧中幽默对白的翻译对目标语观众观赏整部喜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托,对广受欢迎的美剧《生活大爆炸》中的幽默对白进行个案研究与分析,试图找出译者在翻译剧中幽默语时所采取的具体翻译策略,认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当以重现原文的幽默效果为第一原则,并且根据目标语观众的期望,遵循目标语观众的文化习惯,选取最恰当的翻译策略,将幽默的效果重现于译语,从而使目标语观众充分理解原语中的幽默。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艺术,是艺术的再创作。在文学作品英译汉的过程中,译者不但要精通英语,还要具有深厚的汉语功底,明白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的种种差异。如果翻译的时候译者过多地受制于原文,对原文亦步亦趋,不但不能“忠实”于原文,还会出现“翻译腔”。针对这一现象,同时结合《傲慢与偏见》两个中文译本中的一些典型例句加以分析,希望对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能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公示语是一个城市或企业的门面,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在公示语英译中体现译者的主体性,使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完成,李占善的“关联一顺应论”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关怀一顺应论”强调译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亦即译者与公示语制作者达成共识,取得最佳关联;同时还要考虑语言、文化的差异,对各种信息要认真筛选。如此翻译才能更准确,译者的主体性才能彰显。  相似文献   

5.
从诗歌翻译入手,分析翻译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译者所具有的语言转换能力,也就是语感能力。将语感细分为母语语感与二语语感。与母语语感的本能特点不同的是,二语语感呈知识结构图式。韩礼德质疑乔姆斯基等“语言习得”之说,认为语言学习应该遵循“语言发展”的自然程序。通过阐述“工作英语”和“语言公差”概念进一步论证了语言发展观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误会原是小说、影视和戏剧作品常用的一种创作手法.作品中的人物一方误会另一方或双方互相产生误会,构成矛盾冲突,进而推动情节的发展.语文教学作为一门艺术,也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借鉴并运用这种手法.因为,“误会”中饱含着一种有效的“激活机制”.语文教学中“误会”法的应用,主要是建立在吃透教材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之上.教师要艺术地设计出教学中的“误会点”,在恰当的时机运用,造成学生对教师的“误会”,在双方的“矛盾冲突”中,展开讨论、争辩,甚至于研究,以此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进而推…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与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各方面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密切.加入WTO,中国的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影视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挑战.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电影翻译中许多英语词语若直译,会令广大中国观众无法接受与认同.此外,电影翻译文本受电影画面切换时间的限制,不能像翻译文学作品那样,可以在一些晦涩难懂之处作些注释,所以电影对白的译文一定要让观众一听、一看即能明了.译者应立足干本国观众,从观众领略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本民族语言中与原片艺术最相似、最贴近的、为本国观众所熟悉的、易于接受的词语和文化意象来进行电影翻译.  相似文献   

8.
译者的核心任务是传达原文思想,再现原文画面,而不是寻求一个字面对等的词,因此译者应该清晰看到一幅图画。原作的措辞造句,逻辑思维和文章脉络都定格在源语特定的环境中,一旦进入译语环境,这些就得重新调整,但是依何调整呢?答案是原作构建的图景和画面。译者可从意象图,思维试图和结构试图解析原作画面,并依此在译文中重构一幅三维等效视图,把原作的效果再现出来。简言之,译者要构建一幅图画必须思考三个问题:画面里有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怎么排列又如何摆置。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译者解读源语信息并用目的语进行转换的实践活动。译者解读和转换源语信息受制于译者个体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和体验。这种客观存在决定了“信达雅”的实现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从而完成对“信达雅”理想化的解构。合格的译者应尽可能多地储备对客观世界的认知信息,时刻为复杂的翻译活动积攒能量。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一个做决定的过程,译者是做决定的行为主体。以社会学理论为基础,从描述性翻译研究的视角对译者这一行为主体进行了观照,指出:译者是一个社会人,社会化是一个“被动-主动-互动”的模式。译者被译入语文化所操纵,同时也操纵译人语文化。译者与译入语文化处于双向互动之中。  相似文献   

11.
英汉互译中的模糊性语言及其翻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英汉两种语言的词、句子、语篇等层面出发,分析了英汉语言中客观存在的模糊现象,阐述了模糊性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翻译性质和翻译方式,指出了在英汉互译过程中,译者要敏锐地认识存在于源语和目的语中的模糊性语言,并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这样才有助于调和、妥协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差异所产生的矛盾,保障信息完整、准确地传输。  相似文献   

12.
武侠小说《鹿鼎记》塑造了很多性格鲜明的人物,他们的语言极富特色,尤以其中的粗俗语为典型。然而在其翻译的过程中,可译性限度的存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和阻碍。为了探索文学翻译中粗俗语的可译性限度,以《鹿鼎记》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为个案,分别从形象内涵、感情色彩、人物性格及作品风格四个层面切入,初步探讨影响粗俗语可译性限度的因素。研究为文学作品中粗俗语的翻译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试论文化差异与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本身即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是文化的产物, 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这种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语言的翻译也离不开文化。每一人类社会的文化都有自身的特点, 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基于语言表层形式集“转换生成”与“逆转换生成”为一体的动态过程,而不是两种语言表层形式之间的静态、机械对应。专业翻译具有普通翻译的一般特征,包含“分析”、“转移”和“重组”三个过程,还具有其独特要求:译者必须精通专业知识与双语专业文本、在翻译过程中担任译者和译文读者的双重角色,才能保证准确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5.
概念整合模式下没有直译和意译之分。不论是直译还是意译都是概念整合过程中主观取舍的结果,他们之间的界线是不确定的,因此,没有必要人为地将它们割裂开来,以致使其成为永恒的矛盾。  相似文献   

16.
英语习语作为一种广为流传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 ,是经过长期锤炼而成 ,其表现力异常丰富 ,是构成语言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习语的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 ,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但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在实际翻译实践中常会出现欠额翻译的现象。文章从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融合和语言融合的内在关系阐明了翻译的实质在于异化与归化的适度 ,并且由此探讨产生欠译的内在原因以及加以补偿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英汉互译中如何对译文的表达进行恰当处理,关键在于结合语言的语境,使用恰当的翻译技巧,使源语和译入语的表达在功能上能够基本对等,同时又能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本文从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特点及对句子的不同界定出发探讨了翻译技巧之一‘缩句译法’的概念和条件,并通过缩句译法的应用实例及类型分析说明翻译时考虑这些条件和出发点,在某些语境下可使译文简练清楚,表达流畅,增强传意性。  相似文献   

18.
中德两国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熟语。德汉熟语间的翻译其实是两国文化的再现。文章从文化视角出发,运用直译法、直译加注法、形象转换法或意译法对德汉熟语进行互译,力求在目的语中保持熟语的源语文化风貌,以促进中德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朱光潜的翻译观中有其语言学思想的存在和体现,二者有着平行一致的密切联系。遵循“语言言意观”,即语言与情感思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而推崇“信”的翻译标准和“字从文顺的直译”翻译方法。持有“语言发展观”,即语言具有渐变性、持续性,因而在讨论诗不可译、译文适度欧化、要避免一词多义的误译等时,他提出要注意语言的演变和其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0.
广告英语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告语言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巨大的感召力,在用词、造句、修辞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点。本文着重分析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以及针对此种语言特点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