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指老年人在我国改革和发展中应依法取得精神与物质利益.一方面老年人在客观面对既得分享利益的同时,也要发展地理解分享,另一方面社会与组织在发展的前提下,也应当不断研究老年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稳定性与渐进性,既寻找平衡,又打破平衡,与时俱进.这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新《公司法》将注册资本由实缴制改为认缴登记制,取消了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放宽了注册资本登记条件,简化了登记事项和登记文件,降低了公司设立的门槛。文章通过对新《公司法》改革最低注册资本制度这一内容进行解读,分析改革背后的原因,并对为保证改革后新法的顺利实施需要完善哪些相关配套制度和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尽管我国不断改进、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在一些诸如参保率、预防措施、伤后康复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仍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对泉州市区39家企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情况的实地走访调查结果,分析泉州市区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存在问题的成因,主张从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三方共同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推进,改革初期的目标基本实现,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和模式,即后改革时代的来临;伴随改革开放而生的农民工问题也随着后改革时代的到来不断深化,新生代农民工活跃于后改革时代;农民工问题不断深化,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与改革面临的新的困难与危机。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社会流动研究:以个案访谈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深圳、苏州、北京、成都四个城市的个案访谈资料表明:农民工城市社会地位的获得受到诸多制度性障碍的限制,主要表现在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地域排斥等方面。在城市生活中,农民工主要通过教育和技能实现向上流动,而逆向流动则是他们面临城市社会排斥的一种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研究——以南宁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宁市广大农民工的居住条件令人担忧,他们的住房保障问题凸显,急需解决。南宁市当地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来改善城市农民工的住房条件,主要如下:城中村改造;纳入经济适用房;建集体宿舍。然而城市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要根据地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以下对策:政府勇于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企业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农民工自身素质也需要提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宁夏农民工市民化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认为由于受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城市社会文化以及农民工自身的高流动性等方面的制约,使得当前农民工市民化程度较低,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为此,必须以政府为引导,消除制度障碍,健全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形成有效的"推-拉"机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流动结构不断变化、农民流动模式发生变迁而衍生出的一个社会问题.作者以昆明市盘龙区、呈贡区等区域的农民工子女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对昆明市进城农民工子女当前教育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和研究,提出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环境、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农民工子女教育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以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享有同等受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我国城乡二元体制的松动带来了农民工的流动。但是,这一体制的惯性作用仍在,并且影响着与农民工有关的管理制度:户籍制度并未对农民工的职业身份给予制度上的认可:就业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教育制度在设计上仍然存在对农民工的歧视;社会保障制度并未针对农民工的特点做出相应安排;政府也未对市民对待农民工的态度做出正确的引导等。与农民工有关的政府管理制度的缺失与不公平导致了流动起来的农民工进城后处于弱势的地位。因而,笔者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对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这一问题具有有效性,以这种理论为基础构建的制度框架,将有助于改变农民工的弱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
苏南地区农民工同城待遇问题研究——以苏州市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是,大多数进城农民工没有被纳入到城市的福利与公共资源分配体系中,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社会融合也存在很大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遭受的社会排斥问题明显存在。通过对苏州地区农民工的实地调查,从劳动报酬、社会保障、社会关系、子女教育等方面对进城农民工群体的同城待遇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解决城市中农民工群体同城待遇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权益的维护是一个复杂的公共政策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工会、非政府组织等的共同努力。文章通过对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番禺打工族文书处理服务部的考察,发现非政府组织主要通过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促进农民工的文化发展与休闲娱乐活动、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等方式来维护农民工的权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府职能的不足。非政府组织不仅可以协助政府解决类似农民工等公共问题,而且也为我国的公共治理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经济体制下,改革开放政策推动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民工的城镇转移就业行为既受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更深受我国经济体制和政府政策变动的影响.分析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演变历程,研究我国农民工政策在改革进程中各个阶段的突出特征,探索我国农民工政策的未来发展走向,可以为我国农民工政策的科学制定与合理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学术支撑,以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人力资源,更好地发挥农民工对我国城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索工人阶级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途径(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不仅让工人群众走出困境,而且让他们尽快富裕和强壮起来;不仅要在国企改制全过程中保护工人阶级的权益,而且要从战略上将工人阶级的主体部分培育成为中等收入阶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走建立工人股份制之路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重建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不仅让工人群众走出困境,而且让他们尽快富裕和强壮起来;不仅要在国企改制全过程保护工人阶级的权益,而且要从战略上将工人阶级的主体部分培育成为中等收入阶层,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走建立工人股份制之路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能加快城镇化进程,而且能有效地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当前,这一政策的实施遇到了一定困难。首先以政府和农民工为对策主体,建立了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的静态与动态几种博弈模型;分析了在一定政策环境下,政策和农民工之间的对策,并提出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若干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将其收益矩阵进行了一般处理,使其结论更具普遍性。博弈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政府不宜采用大规模转化农民工为市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论进城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农民工从农民转化为工人,从农村居民变成城镇居民,是中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至今大部分农民工并未改变身份,未能成为真正的市民。这其中除了政策上的原因以外,其本身素质低下是最大的症结。农民工不仅文化技能素质较低,而且缺乏现代文明的熏陶和法制观念,这造成了农民工在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就业能力和生活能力都严重不足。因此,加强对进城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便成为加快农民工融入城市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强、工作地点不稳定等特点,提出了"税费结合"的农民工养老保险新模式,并以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形式来解决农民工养老金转移接续难的障碍,最后在条件许可时能扩展成全社会各类群体统一的养老保障模式,以便构建一个灵活而长效的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二代"市民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农二代”市民化主、客观条件的描述,认为“农二代”是农民工队伍中最有可能实现市民化的一个群体,但“农二代”在市民化道路上还存在着种种客观障碍。事实上,“农二代”市民化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要素。结合“农二代”的主观意愿,提出了一些制度创新与政策改革的相关对策,以拆除阻碍其市民化的篱栅,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试析农民工法律援助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健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是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在全面总结农民工合法权益遭受侵犯的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分析了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提出了建立健全的农民工法律援助机制的若干构想,从而确保法律援助机制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