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反元战争中朱元璋集团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关于反元战争中朱元璋集团的性质,流行的看法是,朱元璋统率的武装力量曾经是一支农民军,朱本人是一位起自寒微的农民领袖,但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皇权主义倾向以及地主阶级士大夫的加入和影响,这个集团逐渐蜕变,日益封建化。人们如果有所争议,亦多集中在质变始于何时上。然而,认真考查就会发现,上述几成“定论”的看法,并不是无懈可击的。一些学者在肯定朱元璋集团的农民起义性质时,往往提出如下理由。其一曰,元末农民起义的历史任务是推翻腐朽的元朝统治,朱元璋军政集团  相似文献   

2.
7世纪下半叶,倭玛亚王朝建立,开始向中亚地区发起进攻,打响了阿拉伯人、唐朝中国人逐鹿中亚的战争.在争夺战争中,阿拉伯人以吐火罗斯坦为基地,逐渐向北、向东推进,占领了河中地区、花刺子模绿洲、费尔干纳盆地和锡尔河以北的西突厥游牧之地,全面取得了对中亚地区的统治权.8世纪下半叶,唐朝因国内发生动乱,无力西顾,最终退出了在中亚的角逐.  相似文献   

3.
侵华日军江西细菌战的危害与战争遗留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军侵华期间,对中国实施过大规模的细菌武器攻击,江西是日军细菌战的重灾区。日军在江西实施细菌攻击主要有两次,时间分别为1940年和1942年。攻击重点在赣东北玉山机场周围地区和浙赣铁路沿线城乡。日军采取空中撒播细菌和地面谋略攻击相结合的方法,主要菌种有鼠疫、霍乱、伤寒等。日军细菌战制造了一个严重的细菌污染区,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大的肉体和精神伤害,也给中日关系留下了百年伤痕。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朱元璋的天道观是成就其一生伟业的思想核心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整个明代文化思想建设的一个良好开端.朱元璋的天道观渊源于儒学,主要来源于孔子学说.朱元璋是天命君权和“历数”论的信仰者,其神权思想集中表现便是主张祭祀百神,并且把这种祀典列为国家的头等大事.但在朱元璋的天道观中有许多闪光的因素,主要是崇实践虚,摒弃神仙鬼怪等浮伪虚诞之事和天人一理,尽人事以待天命。总之,朱元璋既有听天由命的一面,又有人定胜天的精神,是天人交相胜论者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5.
朱元璋的生活历程和性格心理的变迁吕景琳朱元璋由地无一垄到富有四海,由任人宰割到主宰天下,由一个懵懵懂懂的寻常百姓托钵沙弥,成长为一个高瞻远瞩胸罗丘壑的军事家政治家,真正是从十八层地狱跨到九重天上。这27级台阶的一步步登攀,付出的是艰辛痛苦,增长的是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法制史上,朱元璋注重法治,特别是他在法制宣传方面的作为,是历代皇帝所不及的。 朱元璋由于他出身布衣,身经乱世,看到“田野之民,不知禁令,往往误犯刑宪”①,因而能意识到法律能否为官民所知,直接关系到法治的成败。这使朱元璋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主张“立法从  相似文献   

7.
朱元璋把“纪纲法度”作为“为治之本”,列为建国之初的“先务”。早在明王朝建立的前一年(1367),他就命有关臣僚制定法律。明王朝建立后,他对法律的修订和整饬工作更是一直没有停止。正如《明史·刑法志》所说:《大明律》“草创于吴元年,更定于洪武六年,整齐于二十二年,至三十年始颁示天下”。经过反复修订,增减后的《大明律》,“大旨亦本于唐,特其中有因时变通者耳”。也就是说,它脱胎于  相似文献   

8.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与大臣讨论过认宗徽州大儒朱熹的事,一本尘封的《《明朝小史》日前被笔者打开,明末清初学者吕毖在该书《洪武纪》一章如实记录了这一段史实。历代开国君主有的为了给自己的脸上贴金,想寻找一位古代同姓的圣贤当祖宗。笃信道教的唐明皇李隆基相信太上老君老子(姓李,名耳)是自己的先人。出身低贱的朱元璋更是跃跃欲试。他在和大臣们讨论修宗谱时,  相似文献   

9.
(一) 元末社会的內在矛盾关于元末农民起义与朱元璋的評价问题,解放前后已經有人写了不少的文章,部分问题也基本上得到了解决;但朱元璋以一个流浪的僧徒,在羣雄竞起的极其复杂的环境之中,能夠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最后胜利,建立大明帝国,究竟是那些因素促成了他建立这样的巨大事业,还是一个值得繼續研究的问题。朱元璋的起义是在元末全国农民大起义的风暴当中产生的,这种洶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便是朱元璋以及当时所有的反元革命集团的极为有利的客观条  相似文献   

10.
朱元璋从一名下层百姓,历经磨难,终成帝业。性格决定命运。笔者认为朱元璋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形成了某些决定其命运、影响其成就的性格。在他的骨子里有佃农的勤劳朴素,对富人的仇视,对贪官的痛恨,亦有地主礼贤下士的德性,首领勇敢果断的品格,还有作为帝王的专制与多疑。正是这些多面性格潜移默化,使朱元璋走上了独特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11.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近年来,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民革命阶段和向封建转化后封建帝王阶段’”;而吴晗同志早就认定朱元璋“最后背叛了农民革命”。上述种种议论,虽有些微分歧,但总的都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由农民起义的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典型人物。尽管也有人提出朱元璋领导的是封建统一战争,“朱元璋实际上充当了农民战争的‘遗嘱执行人’的角色”,结论为:“他对农民的起义斗争并没有作出什么象样的贡献”,但是,仍然把朱元璋与元末农民大起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朱元璋是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论断。我们认为,朱元璋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根据历史事实,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转化”、“蜕变”或“背叛”的问题;如果说他“背叛”,也只能说他背叛了农民出身的本阶级,而不是背叛了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2.
朱元璋在青年时代曾亲眼目睹了元末打着宗教旗帜的农民起义军的威力 ,深知驾驭好佛教是明王朝长治久安的一个关键。为此 ,他在位期间顶住了朝内排佛、禁佛之鼓噪 ,采取了一系列整顿佛教的措施 ,客观上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宽松的社会环境 ,为后世帝王在正确处理儒学与佛教的关系方面树立了典范。但这些看似扶持佛教的措施 ,实不过是他进一步服人心、慑奸雄 ,定一统的政治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一) 明初,由于元王朝近百年的残暴统治和元末血腥镇压农民战争,劳动人民遭到反革命暴力的摧残和压榨,社会经济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如山东、河北到处“多是无人之地”;河北州县“道路皆榛塞,人烟断绝”,“积骸成丘”,安徽“百里无几家,但见风起尘”,到处是“土地荒芜”,“居民鲜少”,就是昔日南北交通要津、曾被誉为“扬一益二”的繁华胜  相似文献   

14.
明初,官场承袭元末遗风,吏治败坏,贪腐横行。明太祖朱元璋开国初便采取完善监察制度、制定刑法等手段对吏治进行了整顿。本文对明太祖的反腐运动作了全面考察与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今政府的廉政建设具有重大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八股文是朱元璋和刘基所定的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江淮论坛》2005,(6):157-162
八股取士制度不始于朱元璋,八股文也绝对不是朱元璋首创或由他和刘基二人所定。其证有三:首先,洪武年间科举考试使用的主要文体不是八股文,而是宋元经义体;其次,洪武年间的取士之制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看,都不是朱元璋和刘基等人的发明,其中的重要方面均是宋元以来科举制度的延续;第三,朱元璋开国之初,遴选人才是行荐举还是开科举,徘徊不定,对科举成法持怀疑态度。洪武年间诏复科举,原其初心,仍然是想造就和选拔适合封建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许多我们自以为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以为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其实却存在着很多的遮蔽;在全球化趋势下,信息也并不是完全畅通无阻的。今天的国人,可能会对纽约的某条大街某座危楼如数家珍,但是,对于被称作一衣带水之邻邦的东瀛岛国,却仍然存在着许多盲区。这恐怕不仅仅是因为意识形态的阻隔,更多的时候,还出诸短浅的视野和切近功利的考虑。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栏目,几次举办过关于中日战争的对话,邀请了一些日本人出席,发表他们的见解。两个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而纠织了那么多恩怨情仇的民族,他们中的一些人,虽然有机会坐在…  相似文献   

17.
自秦汉一统天下,集权中央以后,历代帝王莫不竞夸“膺承天命”、“受命于天”而“登极称孤”,借此慑服民心,稳定国基。明朝开国者朱元璋亦不例外地继承这源远流长的统治手法,并加以灵活运用。他不仅利用“天命选授”的论调争取全国上下的诚心支持,更适时应世地将这思想推衍,借以压抑北撤大漠的故元统治者的复国欲望,从而有效地巩固新建政权。  相似文献   

18.
明初洪武年间,是中国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后,总结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经验,使用政治权力更加粗暴地干预思想文化,实行更加严酷的思想统治,对当时和后来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严重的消极作用。本文拟就朱元璋的文化专制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论朱元璋对待儒士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元璋是以布衣而登九五之尊的明代开国君主。学者们在谈到他削平群雄、统一全国的原因时,无一例外地都谈到了儒士的作用。的确,朱元璋对待儒士倚畀之殷、待遇之优渥,是有口皆碑的。但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他对儒士诛戮之惨、文网之密,又与清代的文字狱毫无二致。这一互相矛盾的现象,竟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个中缘由,是值得作一番探究的。遗憾的是,学者们总是津津乐道于朱元璋如何稽古右文,而对于他为什么要大批屠戮儒士,还未见有专文论及。小子不敏,打算就这一问题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方家和同志们。 一、朱元璋重用儒士的缘由 刘邦曾经说过:运筹帷幄,吾不如子房(张良);刘备也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得水也。这两则脍炙人口的典故,是人们所熟知的。其实,重用儒士是历代开国之君的共性,不独刘邦、刘备为然。乱世尚武,治世修文,这是历代统治者治国的一般规律,但朱元璋对于这两者都没有偏废,即使在干戈扰攘之际,他也没有忘记网罗儒士,勷赞军机。究其原因,不外两点:  相似文献   

20.
朱元璋在元末农民战争中是个很活跃的人物,又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关于朱元璋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史学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题目。朱元璋一生的经历很复杂,他的活动是多方面的,要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必须全面占有资料,进行细致的考察和分析。以元末农民战争中的朱元璋的评价而言,我们应该就他们与元朝、地主阶级、其他各支起义军、各地封建割据势力等各方面的关系,按时间的先后和地区的不同分别进行考察,才能作出比较符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结论。然而,迄今为止,这样的专题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准备讨论朱元璋与元朝之间的关系。一个最简单的基本事实是,元末农民战争是以推翻元朝反动统治为目的的全国各族人民大起义。对待元朝的态度,对于各支起义军及其领袖来说,都是一个根本的政治态度问题。朱元璋对元朝抱什么态度?在元末农民战争的整个过程中他的态度又有哪些变化?这便是我们想要加以考察的问题。抛砖引玉,希望能有更多的同志参加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