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內在动力一切事物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矛盾之互相依存和互相排斥,成为事物向前发展的內在动力。人类社会同样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間的矛盾,經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間的矛盾。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力量,生产关系則是相对稳定的东西;这决定了两者間之必然发生矛盾。但生产力又下是可以离开生产关系而单独存在的。人們在生产中必須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社会生产力与人們在生产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正是互相联系而下可分割的整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就是这样一个对立的統一  相似文献   

2.
论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直接矛盾及其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对稳定的任何一个特定的社会形态内,生产力是勿需彻底改变生产关系而与上层建筑构成直接矛盾,生产力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特定社会形态内的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是怎样发展的?深入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地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在本世纪末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的内部矛盾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有一种意见认为,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大家知道,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结果。坚持唯物辩证法,把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看作是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个观点是正确的。但是,对于社会现象和任何问题,人们都可以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去进行研究。现在如果深入到生产方式的内部,把生产力作为一个客观对象来考察,探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问题时,仍然只从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及其与生产力之间的相互作用去看问题,用生产方式发展的根本动力来代替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否认生产力的发展有其  相似文献   

4.
潘宁 《社会科学家》2005,3(4):11-15
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马克思恩格斯深入考察了物质生产的内在结构及其运动过程,揭示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运动规律,指出这一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根本动力。毛泽东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和共产国际的历史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科学概念,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这一理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很大的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人们在社会环境下组织生产活动。在生产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即分配关系。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是与生产力相对应的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离开分配谈生产,生产将变为生产一般;离开生产谈分配,分配将丧失存在的前提。分配关系的基本变化趋势也表明,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必然存在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分配关系则是生产关系变化的结果。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会对生产力产生推动作用。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依据生产力发展状况自觉调整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唯物史观为人类理解和把握文明形态的生成演进规律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基本原理具有深层的文明意蕴: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创造和推进文明形态的根本力量,生产关系是区分人类文明形态的内在依据,二者的矛盾运动是文明形态得以发展演进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中推进文明形态高质量跃迁,在生产关系的不断变革中生成文明形态的全新内在秩序,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超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唯物史观为根本遵循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必然也必须在进一步发展中自觉引领世界生产力发展,不断推进人类生产关系变革,重塑世界文明交往方式,实现世界文明和合共存、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 当前,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在世界范围内又兴起了广泛的社会主义改革浪潮。这是社会主义的第三次革命。一、改革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都是一场革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革命的根源。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对抗性的矛盾时,就要彻底推翻现存的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表现为非对抗性的矛盾时,则要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而不能采用彻底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的方法。无论是推翻  相似文献   

8.
我已经收到同志们所提出的一些问题,准备今天予以回答,现在就继续昨天的报告。今天要谈下面几个问题:1.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问题;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3.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与存在之间的关系问题;4.最后还谈一谈关于矛盾本身还是克服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大家知道,任何一个社会的物质基础总是生产方式,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则是任何一种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9.
<正> 目前,我国的哲学界一般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是比较抽象、甚至是不够确切的.虽然,对立统一规律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但是,对立统一规律并不能真正说明,为什么矛盾运动能够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为什么同样是由于矛盾运动的推动,具体事物的发展方向有的前进,有的倒退?要具体回答这些问题,必须进一步探讨事物矛盾运动的源泉和动力,从中寻求确切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唯物主义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一对矛盾,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根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一个社会的生产方式.改革开放过程也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  相似文献   

11.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正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的又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不断发展和转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统一战线,无疑也是一个充满各种矛盾的统一体。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既统一又斗争,才是统一战线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本文力图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内部矛盾的粗浅分析,探讨它们对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一个最一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最不容易弄清楚的现实问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由这一阶段向另一阶段的过渡,就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所决定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合乎这一规律的发展过程。为要说明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性,就需要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进行探讨。为着叙述的方便,我先就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谈起。  相似文献   

13.
社会自我批判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唯物辩证法将发展的动力赋予事物内部,从而得到了科学而彻底的发展观。当我们把这种发展观投向社会时,视野出现一新的视角,从这里,我们看到了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社会自我批判和超越。一、社会自我批判的理论生长点长期以来,人们持这样一种传统观点。一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必然导致新的生产关系以及在新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新的上层建筑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和新的上层建筑基本适应并保护生产力的发展。当上层建筑由基本适应变为基本不适应或完全不适应并阻碍和破坏生产力发展时,一场新的伟大的社会革命就要到来并果然到来了。结果是,更…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发展农业生产的两个文件逐步贯彻落实,我省农村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管理形式同时并存的局面正在形成,经济开始活起来了。一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管理形式的同时并存,不是任何人的主观臆断,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符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两者是对立的统一。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任何一种生产关系的出现,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和恩格斯应用事物矛盾的法则研究社会历史过程,首先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指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基本动力。马克思又把这一法则应用于对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研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性和私人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它精辟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动力和发展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并非来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而在于其内在的两种力量。一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它的存在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形成的逻辑起点 ,它的发展构成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继动力。二是物质生产力与科技生产力的矛盾。这对矛盾的特殊功用 ,使其成为了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论生产力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永恒起作用的一对基本范畴。它们彼此矛盾而又互相统一,彼此异体而又互相作用,作为生产的内容和形式而构成社会的物质基础。在任何社会形态中,在任何历史发展阶段中,都不会有离开生产力而单独存在的生产关系,也不会有离开生产关系而片面孤立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社会基本矛盾,也就是说,“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在社会基本矛盾中,或者说在社会生产方式中,生产关系又是申生产力决定的。因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规律,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通常有三种提法: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反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时,则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相适应时,则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社会制度发生革命。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不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时候,资本主义就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和剩余  相似文献   

20.
论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仕军 《齐鲁学刊》2000,3(2):67-69
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对于生产力的发展只属于外部动力,而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根源在于人的需要与自然界不能满足的矛盾,直接动力是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人的需要、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以及生产力内部诸要素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