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2008年元月,网络拍客老刘在街上寻找素材时,看见一个小伙子正在捣鼓一个庞然大物。老刘不知道是什么玩艺儿,便问小伙子:“这是什么东西?”小伙子告诉老刘,这是一艘潜水艇,自己是这艘潜艇的制造者。老刘打量着小伙子,说:“你不是在吹牛吧?”小伙子看到老刘不相信,就向他详细介绍潜水艇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多年偏瘫在床的老刘,今天格外高兴,因为他的继子向飞就要从深圳回来看望他了。提起继子向飞和再婚的家庭,老刘的心里可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1986年秋,53岁的老刘在妻子去世多年后,经人介绍认识了邱小云。邱小云与前夫离婚后,带着11岁的儿子向飞过日子。老刘只有一女,且已出嫁,这条件还是够吸引人的。两人相处不久就组成了家庭。再婚后,老刘把全部的心思都用到了这个新家上。那时工厂效益好,他除了工资,每个月还能拿几十上百元的奖金。依照“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老刘将工资、奖金统统交给邱小云,由她操持一家人的…  相似文献   

3.
交际中奇妙的“回声效应”□张爱文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再度被听到的声音,在物理学中被称为回声。在交际中也有类似的“回声”现象。例如:老刘和老李本是好街坊,也是好朋友。可因一件小事儿,老刘不冷静,翻了脸,老李也气不过,动了怒,彼此恶语相向,差点动了手...  相似文献   

4.
一见钟情的熊宝贝2003年,在我们集团举办的元旦舞会上,主持人宣布:根据抽签决定彼此的舞伴。我的舞伴是一个面容清秀的女孩,她看我有些腼腆,就主动拉住我说:“我认识你,舒可明。”见我有些惊奇,她笑了:“我叫孙丽,你不记得了……”原来有一次在公司,老板斥责一个刚工作的女孩,因为我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姜堰市的八旬老汉老刘因小儿子长年不“回家”,一气之下告上法院。经法官调解判决,被告小刘每周至少“回家”一次,每次不少于两小时。对此,小刘很是想不通。(8月3日《扬子晚报》)  相似文献   

6.
卢振海 《职业》2003,(3):49
几年前在一家外资公司供职的时候,我曾担任过人力资源部的“经理助理”一职。所谓经理助理,说白了就是给经理大人当秘书。在大多数情况下,我的日常工作也跟秘书差不多,无非是打打字、查查资料、发送一下电子邮件什么的。但间或也会委我以重任,例如那次公司约见应聘人员的时候,顶头上司梁经理便让我独自跟应聘者打交道。而他——排名仅在总裁和董事长之后、掌握着应聘者生杀予夺大权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则像旧时的皇后或者皇太后一样,匿在办公室的里间“垂帘听政”。记得那一次,公司欲招聘一名营销部副经理(该部门不设正职)。在报纸…  相似文献   

7.
创业4节课     
云中飞 《职业》2010,(8):52-53
大约10年前,当我在为自己第二次创业筹资的时候,遇到了一位由原先的创业者转型的风险投资人,她又决定重返创业前线了。很显然操持新公司让她感觉非常幸福,快乐得旁若无人。我记得当时曾怀疑地问自己:“她有这么值得高兴么?”因为她的新公司开发的是后端技术(back—end technology),说实话,换了我实在高兴不起来。  相似文献   

8.
老刘的妻子张桂芹到底没熬过去,死了。邻居们都到家里表示吊唁,其中,曾经举报过他们家的事的人也来了,不仅来了,那哀惋与悲伤的心情看来也是真诚的,这使老刘为终于得到理解而宽慰。老刘从村到乡到县每走一处都干了不少实事,是个得人心有人缘的干部,桂芹虽然有点泼却憨直,人缘也不错,加上农村亲属多,因而老刘调城里后原县的客人总不断。桂芹文化不高,随老刘进城后安排在某工厂当统计员,由于周身风湿症,不久便提前“病退”了。大前年冬天病重住院,工厂很不景气,欠着职工的医疗费,几个月过去,这个小家就不胜负担。家中有病人…  相似文献   

9.
钓鱼老刘退休后酷爱垂钓,却不善钓,每每空手而归,其妻多怨。一日去城郊钓半日,无所获,便在市场上购鱼3斤,回家扔进厨房。妻见鱼大喜,夸夫技有长进。临剖鱼,嗅得鱼有异味,且皆鲫鱼,大疑。便用小秤称过,大声说:“今日老头不错,居然钓得两斤活鱼。”老刘说:“...  相似文献   

10.
玫瑰的心愿     
我至今还能记得朋友江晖的婚礼,完主是因为这场婚礼中的一个叫雅丽的女宾致词时,将手上的一束红玫瑰送给新郎新娘,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先生似乎自言自语着:“九朵玫瑰!”在等候婚礼开始时我和他攀谈过,晓得他是朋友的同事,我随口说道:“你真有一副好眼力。”他笑了笑,告诉我说:“她是我们的老总,每当公司里的青年人结婚时,她都会送上一束玫瑰祝福,九朵红红的玫瑰。”“你们的女老板待员工可真不  相似文献   

11.
记得10多年前我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时,曾感到十分茫然。在与一些退休老同志交流中,有人劝我:老了,别再东奔西跑,在家好好歇着吧;也有人告诉我养老新理念,如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健康等。这些新的养老观给了我很大启示和鼓励。多年来我一直是忙并快乐着。老年人的健康是首要的。没有健康哪有“所为”哪有“所乐”?多年来我坚持锻炼,身体良好。  相似文献   

12.
亦天 《老年世界》2011,(5):42-42
老李和老刘都是北京朝阳社区老年活动中心的常客,一年前两人同时开始失眠。老刘坚持去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一年过去,老刘的失眠状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老李却说:“不就是睡不着觉,犯得着去医院吗?”一天夜里,老李躺在床上睡不着,突然感到胸闷、气短、左胸剧痛,家人连夜把他送到了医院。经医院的诊治,老李心脏缺血性破裂,并发心衰,幸亏抢救及时,否则很可能猝死。两位老人对待失眠的态度不同,结果是一个安然无恙,另一个却差点猝死。这是为什么7  相似文献   

13.
老刘我今年52岁,是一家事业单位的中层干部。我平常就喜欢新鲜事物,看到年轻同事们常通过微信聊天,在微商城里购物,或者浏览许多有趣的微网站,比在电脑上还方便,我也下载了一个微信的手机客户端,并将微信账户与手机号码绑定。  相似文献   

14.
人品和作品     
结识老作家董均伦,已是很多隼以前的事了。那时我虽然已经在文艺界混过几年,在单位里同事们也都以“老刘”相称,但终归还是个涉世来深的青年,而他已经是全国知名的作家了。由于那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常有的一种疏离感,除了业务上的关系外,与他几乎没有什么私人间的交往。真正与董均伦夫妇交往多起来,是在1979年之后。我历来景仰董均伦的人品和作品。董均伦是年长一辈的老作家,青年时代在北平上过教会学校,学的是英文,是喝“洋墨水”长大的,后来经由香港辗转到革命圣地延安,受组织之命给来解放区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惊华医生作翻译。毛…  相似文献   

15.
缪哲 《中外书摘》2011,(6):24-26
老J:辱问京城大学里沸沸的“国学”,到底是个啥名堂,年来我闭目塞聪,对上庠的事,愧有未闻,恕不能讲得明白为歉。但可为谈资的是,我读大学时,同学们嘴边,常挂一些陈年的老词,以相笑谑;讲得阔气点,就是洋修辞称的anachronism(时代错乱)。记得当时,“国学”曾与“我大清”、  相似文献   

16.
记得那是一次培训课.专门为某个社团新进社工开设的培训课.我给他们讲的是“如何做个好社工”。课间休息的时候.一个男社工激动地冲到我的面前.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兴奋地说:“王老师.你还记得我吧?!”未等我回答,他又不住地说:“谢谢你。  相似文献   

17.
老刘菜刀     
老刘,就是我。我很忙,许多见到我的人都问:"老刘,忙吗?"天长外加日久,当人们再提起我的时候,都竖起手指由衷地说一句:"老刘,忙!"至于他们竖的哪根手指,在五十米以外,我是无法看清的。我忙,不是瞎忙,是睁着眼睛忙,问我都忙什么?我哪知道,我这么忙,哪还有时间想在忙什么。今天一早,  相似文献   

18.
宋存哲 《公关世界》2016,(16):116-119
记得在孩提时,最大的快乐就是攒上几毛钱,买一本小人书。几个小孩凑在一起看上一天,甚至忘记吃饭,一口气把它翻完。里面的故事固然精彩,但配图才是我的真爱,有好几本小人书至今还珍藏在我身边。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小人书”一直伴随着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想念冰心     
王蒙 《华夏少年》2007,(11):60-62
与世纪同龄的冰心比我的父母还要年长十来岁,我的父辈已经是她的读者了。我上小学三年级时买了一本旧版的“全一册”《冰心全集》,我至今记得我的父母看到这本书时眼睛里放射出来的兴奋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我的高考     
汪志 《老年世界》2014,(13):14-14
我的高考是在上世纪80年代,那一年我17岁。对于那个时代的农村孩子来说,高考可以改变命运,“跳农门”,端“铁饭碗”,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这是我们的梦想,也是父辈们的梦想。由于我们那个县地域大,人口多,再加上离县城又远,那年高考我是在就读的区高中参加的,尽管在区高中考,但离我家还有20多里的山路呢。记得高考那几天,雨特别的大,乡间泥泞的山路让人寸步难行。为了我的高考,为了我的梦想,那几天天未亮,父亲就送我去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