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代祥 《21世纪》2001,(5):43-44
自1991年英美等国联合对伊拉克实施打击以来,伊拉克元气大伤,并陷入了美国筑起的经济封锁围墙里。10多年来,萨达姆·侯赛因(SaddamHussein)没有屈服,这个不屈服的硬骨头,奇迹般的带着他的国民走过了漫长的 10年。 去年9月以来,萨达姆健康欠佳,有人认为患了绝症。从而引发了人们对伊拉克的再次关注:如果萨达姆真的去了,伊拉克的明天会怎么样呢? 萨达姆:机智存活 美国和英国一直都把打击伊拉克作为中东政策里的一个重点,而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甚至干掉萨达姆本人,美国和英国更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实施经济…  相似文献   

2.
“萨达姆之死”作为国际政治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凸显了国家安全、国际秩序与全球正义等方面的问题。“萨达姆之死”和伊拉克作为“失败国家”问题,一方面将进一步危及伊拉克的国家安全、破坏国际秩序和损害全球正义;另一方面它又为维护国家安全、建构国际秩序和伸张全球正义提供了种种可能。“萨达姆之死”在短时间内并不能终结伊拉克的乱局,因为没有民族和解与政治宽容就无法实现“永久和平”。  相似文献   

3.
萨达姆死了,但是并非所有伊拉克人都在庆贺。相反,伊拉克境内不同的宗教和种族团体对处死萨达姆的反应体现了将伊拉克作为一个统一的实体团结起来是何等困难。  相似文献   

4.
八月十日,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市中心的繁华街头,一列豪华奔驰车组成的车队缓缓驶过,驾驶第一辆汽车的司机竟是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而端坐在车右座的则是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首位访问伊拉克的外国元首委内瑞拉总统乌戈·查韦斯。萨达姆为对这位不顾美国压力,毅然来访的客人表示尊敬和感激之情,亲自为他驾车在巴格达市内兜风,观赏街景,一直迎送客人到下榻的总统府。这是受联合国制裁10年来,萨达姆首次破例在巴格达公开驱车露面。舆论认为,萨达姆此举非同一般,不仅是对来者显示其高规格礼遇,更是一种政治姿态——尽管经受了10年制裁,萨达姆依然在向美国挑战。  相似文献   

5.
人间食粮     
《萨达姆传》:客观完整的审视萨达姆一生作者:(美)施瓦·巴拉吉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定价:25元萨达姆的生活以及伊拉克现代史已引起人们太多的争议。作者没有回避那些最有争议的问题,而是把萨达姆一生中一些最重要的时刻放在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现代史的大背景下叙述,通过对各种事件和运动等众多历史片段的详尽描述,以及对萨达姆此前不为人知的诸多日常生活和政治生活细节的披露,用独特而公正的视角再现与剖析了萨达姆不同寻常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枭雄的末路     
2003年12月13日傍晚,大批美军士兵突然包围了伊拉克北部一个叫达瓦尔的小镇,挨家挨户进行搜查。在一个农家院子里,美军发现了一个地洞,里面是一个蓬头垢面、长满灰白胡子的老头。还没等美军搞清楚是谁,这个老头就用英语说:“我是萨达姆·侯赛因。我是伊拉克总统。我想要谈判。”第二天,美国兴奋地向世界宣布,“我们抓住了他”。一代枭雄萨达姆就这样落到了夙敌手里,没发一枪一弹,甚至没有任何抵抗的表示。自从巴格达陷落、萨达姆神秘蒸发之后,全世界一直在猜测萨达姆的下落和下场,萨达姆也在多次录音讲话中鼓励伊拉克人英勇作战,把美国人从…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2月19日动身前往巴格达,2月22日,安南同伊拉克领导人就和平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问题达成协议。 图为安南在巴格达会见伊拉克总统萨达姆。  相似文献   

8.
人们有时把伊拉克总统萨达姆说成是“近东的疯子”。这种轻蔑的诊断不仅不准确,而且是危险的。研究萨达姆·侯赛因最近22年的履历表令人信服地证明,他是一位老谋深算的、决不是非理性的、但同时也是极端危险的政治家。萨达姆·侯赛因1937年出生于伊拉克中部塔克里特附近的贫农家庭。他的父亲在他出世以前不久去世,按照传统,他的叔父娶了母亲。萨达姆的名  相似文献   

9.
正2003年12月20日,在美国反恐部队的攻击下,萨达姆被抓,美国军队入驻伊拉克。在我们的印象中,伊拉克从此进入民主时代,人们告别独裁暴君,走向光明坦途,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在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中,伊拉克百姓死伤无数,据统计,死的人数超过了10万人,还有数十万人受伤。他们本来只是个小老百姓,平淡地过着自己的生活,谁知一场所  相似文献   

10.
美国为什么再度打击伊拉克,原因是多方面的:美伊之间矛盾的演化是历史远因,也是美国推翻萨达姆的历史根源;现实动因是布什"倒萨"的借口和潜在理由;石油诱因是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根本动机和利益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央情报局前合作助手、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心理学教授、68岁的杰罗德·波斯特博士一直致力于对萨达姆的童年时代进行研究。不久前,他以自己的一本解密著作《变节解剖学》使美国学界受到了一次不小的嘲弄。他在这本书中对萨达姆的心理类型进行了总结,并猜度萨达姆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人。他给这位伊拉克总统的诊断是:病态自恋症。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阿富汗的反恐战争硝烟未尽,谁将成为下一个打击目标的传言便已甚嚣尘上。最近各种迹象表明,美国把新的打击目标锁定为伊拉克。 其实早在去年11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便向萨达姆发出了明确的战争威胁。他要求伊拉克允许联合国恢复对其进行武器核查,否则将知道会产生什么后果。今年1月29日,布什在国情咨文中更是将伊拉克与伊朗、朝鲜一起列为所谓的“邪恶轴心国”。2月12日,萨达姆的死对头、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公开宣称:“美国目前没有向伊朗和朝鲜开战的计划,但伊拉克属于一种不同的类型,巴格达必须进行一次政权更迭。”美国副总统切尼最近也宣布,3月中旬,他将进行上台以来的首次出访,包括约旦、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土耳其等4个伊拉克邻国。显然,他是为了打击伊拉克做战前游说。  相似文献   

13.
在萨达姆政府突然人间蒸发,巴格达陷入混乱的同时,有关伊拉克重建的问题提上了国际社会的议事日程。作为战争的发动者,美英尤其是美国摆出舍我其谁的架势,坚持要主导伊拉克的重建,遭  相似文献   

14.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伊拉克安全形势恶化。大规模抢劫和骚乱使伊拉克蒙受巨大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损失,战后重建困难重重,并成为未来伊拉克乱局的源头之一。战前,美国占领当局未能对伊拉克稳定问题作出正确预测。占领伊拉克初期,其又未给予伊拉克安全问题足够的重视,加之受到兵力短缺的困扰,美国占领当局无法有效维护伊拉克社会安全。美国占领当局也因此受到来自美国国内公众舆论、伊拉克人和其他国家的广泛批评。  相似文献   

15.
焦点国际     
12月13日晚萨达姆被抓 美国官员2003年12月14日在巴格达举行记者招待会,驻伊美国最高文职行政长官布雷默正式宣布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已经被捕。 布雷默说,萨达姆是于当地时间13日晚8点30分在提克里特附近被抓的。驻伊美军最高统帅桑切斯透露,萨达姆被捕时没有反抗。桑切斯说:美军在提克里特附近发动的"红色黎明行动"中逮捕了萨达姆。桑切斯说,美军在一个偏远的农舍发现,萨达姆正躲在一个两米深的"蜘蛛洞"内。洞口被用砖石和泥土伪装起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伊拉克战争后沙特阿拉伯与美国的关系,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后萨达姆时代的伊拉克并不能影响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关系.沙特阿拉伯的诸多石油优势、地缘政治地位、在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特殊地位及沙美关系较好的历史基础,这些均是伊拉克无法取代的.巴勒斯坦问题和极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的活动使两国关系受损,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到沙美关系.从长远看来,双方在各方面互有所需,仍将是盟友关系.  相似文献   

17.
现代战争有点像网络游戏。远在拉斯维加斯附近基地的一个空军中队,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打起了真正的战争,其中包括抓获萨达姆。  相似文献   

18.
由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中国经济改革30年>系列丛书,全面、客观地对改革开放30年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总结和研究.其中由西北大学白永秀教授主编的<中国经济改革30年(资源环境卷)>沿着理论和实践两条线索,系统回顾了中国资源与环境领域改革30年.该书分3篇18章,共41万字,是一部全面、系统地总结中国资源环境改革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本的占领使其走上了民主化和经济繁荣的道路,反观美军在战争结束后对伊拉克的占领却使其陷入困境。美国发动战争的目的之一是推翻萨达姆政权,把伊拉克改造为阿拉伯世界中"民主的样板"。通过两国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的对比可以看出,"日本模式"并不能在伊拉克适用,伊拉克的重建和民主化只能另觅他途。  相似文献   

20.
3月20日凌晨5点35分(当地时间),部署在海湾的美国军舰向伊拉克发射了大约40枚“战斧式”巡航导弹,继阿富汗战争之后,美国政府为实现酝酿一年之久的“倒萨”战争终于打响。4月11日,战争开打三个星期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已经不再掌权”。短短21天里,这场毫不对称的高科技战争峰回路转,意外不断,不但让军事专家们大跌眼镜,也让普通百姓如雾里看花。战争刚打响,为了尽快实现“擒贼先擒王”、把萨达姆赶下台的目标,美国军队就在炮火的掩护下,越过伊科边境,大举向伊拉克纵深推进。最初的几天,美军的地面进攻几乎未遇有效的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