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9 毫秒
1.
论辩中以圈套误敌的技法很多.“隐含藏机”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指在问话中隐含对方并未接受的假设,要求对方回答问题,诚而达到制服只了方的目的。这种技法实际上是逻辑上的“隐含判断”在论辩中的运用。所谓“隐含判断”,就是指隐含在别的语句中的判断。所谓“隐”就是隐而不显,未曾明受的意思;所谓“含”是指个依赖十别的条件‘而确实存在于某一语句或某一判断中的意思、说白了.隐含判断就是指“言外之首”、“弦外之音”。在论辩中,主动进攻的一方可以把对方并未接受的假设隐含在问题之中,巧设权谋,引敌人勃,以此达到论辩的…  相似文献   

2.
论辩致胜的战略战术是变幻无穷的,有时面对振振有词、攻势凌厉的对手,不妨暂避其锋芒,采用守拙之术,故作糊涂,麻痹对方,虚与周旋,化解攻势,并乘隙反击,出奇制胜.这就是论辩技法中的“以拙胜巧”法。古典兵法《三十六计》中把这种计谋叫着“假痴不癫”.其解语云:“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意思是宁可装作糊涂不行动,不可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筹划而不露声色,就象雷电在冬季蓄而未发一样。这种战术的诀窍在于“寓聪明于糊涂,以笨拙胜巧智。”用以指导舌战,实为一种高明的技法。例如,第一…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打人莫打脸,骂人莫揭短。”然而,在语言对抗激烈的论辩中,总有一些底气不足而辩风拙劣的论辩者却偏偏要抓住你的“短处”来做文章,并以此作为“杀手锏”,必欲置你于死地而后快。面对这种情况,无言以对,自认晦气,正中对方下怀,只会助长对方气焰;而暴跳如雷,大光其火,不仅无济于事,还暴露了你修养太差,也易失去旁听者的同情。其实,在论辩中,对方揭你的短并不可怕,也并非无法克制,只要你掌握了以下技巧,就一定能有效地反击对方的揭短伎俩,说不定还能以此为突破口后发制人呢。 先承后转 以退为进 金无赤足,人无…  相似文献   

4.
论辩中,为了强化己方辩旨,或者驳倒对方论点,有时也可以在“细听”和“慎思”中抓住对方某一辩意,或正借、或反借,构势全篇,使整个辩论过程始终在我方意旨下进行。当然,这种“发展”应该随着对方的思路论断,随时“申明”己方辩旨,并以“反牵对方的鼻子”、发展、揭示我方主旨为高妙。这就是本文所要介绍的一种论辩技巧:借意发展。王若飞被捕入狱后,积极宣传革命道理,使很多人觉悟了。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防止王若飞的“赤化”,就弄来一个在旧军队中当过排长的姓张的“抢劫犯”,和上若飞关在一个囚室。这个“结伙抢劫,杀人越货”…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兵法很讲究‘“虚”与“实”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十三篇,就有《虚实篇》进行了专门的论述。《兵家要语》中讲‘“善学兵者,通于虚实之变,遂可人于神微之奥。’”也就是说,只有精通于虚实之变的人,才能算是懂得谋略的神妙。其实论辩也是这样,变幻莫测的虚实战术是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而虚实战术最常见的方式是“以实击虚”。本文就一些论辩实例来谈谈这种技法的运用。所谓“以实击虚”技法是指在论辩中论敌用一些虚妄的、无法验证的问题来企图难倒辩者时,辩者反其道而行之,以一些具体的、实在的问题来回敬对方,争得主…  相似文献   

6.
先取共识后析异同──“共识推论”的论辩技法黄中建在论辩中,当双方观点尖锐对立,相持不下,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共识推论”的技法来取得突破论辩僵局、战胜对方的效果,所谓“共识推论”是指在论辩双方都共同承认和接受某一观点或理论的的提...  相似文献   

7.
在论辩实战中,根据情况,也可以用“半截子活”去进攻、反驳或者防守。并且,很多时候,出于对环境、对象等因素的考虑,最好走一条既能痛快地辩论一番又能防护自身的路子。所谓引而不发,就是在论辩中,对于双方所辩论的问题,只道出我方的认识的“前半截话”,或者与此相关的另一事物(理),或者说出一些前提和条件(或结果),而不谈结果(或不谈前提和条件),以此作“引子”。让对方自己去悟出其中的“道道”来,让对方自已去得出与他“认识”相异的结论。‘丐D而不发”的技巧在论辩中的运用,主要有这么几种情况:(1)以曲表直委…  相似文献   

8.
论辩中的控制,是论辩者按照一定的论辩目标去改变对方的观点、言论和行为的手段。论辩的双方为了争夺主动权,占领制高点,都要想尽千方百计,力图控制对方。而被控制的一方又要想方设法摆脱对方的控制,化解对方的攻势。在短兵相接的论辩交锋中,控制与反控制的拉锯战是十分激烈的。当己方被对方所控,处于劣势,居于防守地位时,如何有效地反控制,摆脱被动的局面,这是必须认真考虑和策划的问题。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反控制技巧,有助于在论辩中摆脱  相似文献   

9.
论辩中的“投其所好”术□黄中建论辩是参辩双方的一种逆向抗衡,而这种抗衡往往针锋相对,僵持不下。要想突破僵局,取得论辩的胜利,不妨另辟蹊径,变逆为顺,采用一种“投其所好”的战术,从顺向的角度,向对方发起一场心理攻势,在顺的过程中化解对方的攻势,发现对方...  相似文献   

10.
在论辩中,有时论敌提出的某些理由或进行的某种推论,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然而论敌却由于某种目的需要,只取于自己有利,于对方不利的那一面,来攻击对方或为自己辩解。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用“平行推论”法来进行反驳。所谓“平行推论”法,就是你说的道理既然适应我,也必然适应你;既可用于此,也可用于彼,那么,你攻击我的话,用在你身上同样适用。这样就把论敌进攻自己的工具,通过平行的推论,化为回击论敌的有力武器。由于这是从论敌自己的逻辑推导出来的,所以,论敌无法进行反驳。因此.“平行推论”法是一种很有力的反驳…  相似文献   

11.
交往的双方,在一定时间内对对方的认识判项中,都可能只根据对方的风度、仪表、姿态、表情等将对方归类而作出错误的判断,并引起相应的情感体验,这就是交际学所讲的“认识偏差”。应用“心理名片”去转化对方对你的“第一印象”偏差在现实的交际活动中,“第一印象”先入为主的作用经常发生,它对个人或团体、组织既可带来益处,也可造成危害.“趋利避害”的办法很多,视情应用“心理名片”就是颇为有效的一看。林肯曾经说过;“不论人们如何仇视我,只要他们能给我一个说几句话的机会,我就可以把他说服.”请看他在竞选总统论辩中的一…  相似文献   

12.
辩论因其紧张和激烈而深深地打动着观众,取得辩论胜利的关键在于双方辩手能否在没有硝烟的语言战场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睿智,猛烈地进攻、巧妙地应答、淋漓尽致地展示出高超的论辩之道来。“道进乎技”,要体现出这个论辩的“道”来,少不了的是敏锐的思考、冷静的头脑、丰富的技巧,本文所介绍的自割显然是一种相当出色的辩论技巧,它可以使你进攻时得心应手、攻无不克,答辩时避重就轻、变被动为主动。下面,让我从以下论辩的实例中来了解一下质询与答辩中的自判之术。(-)所谓进攻中的自判,就是当辩手在向对方质询的时候,如果你发现你…  相似文献   

13.
英子 《职业》2013,(7):80-81
“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在教弟子与他人共事,指的是“君子要能与他人合作,但应该坚持自己的思想”。这句话用在现代职场中,还有“包容”“自强”“独立”的意思。年轻人如何在职场上作为一个个体人自立起来,如何在保持正常人际关系的前提下能够自食其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立足并取得成绩,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然而,此“自立”非彼“独立”。此“自立”,并不是说要脱离群众,要知道每个职场人都有自己的空间,这个空间并不表现在空间距离感和心理距离感上,更不是说要去“排斥”。孤立”对方,而是要和群众搞好关系的同时,保持自身独立。  相似文献   

14.
机敏辩驳法是指在紧迫的情势下,以思辩的速度和认识的深度所表现的特殊的论辩应变方法,其有短、捷、利、准、巧的特点。要在藏机露锋、诡谲多变的论辩天地里自由驰骋,就必须审时度势、因事立言,随时调整论辩策略,抓住机会,迅速采取相应的方式方法辩驳对方。应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  相似文献   

15.
相面故事     
什么是道?道在那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老子的一部《道德经》向我们阐述了道,不过其内容浩瀚,难以让大家抓住精要。其实从“道”的字型来看,“走之旁”为变动的意思,“首”为头,为一个人的思维,综合起来就是要有一个变动的头脑,这就是道。细细琢磨,“与时俱进”这四个字何尝不是大道精髓。  相似文献   

16.
巧布疑阵请君入瓮16演说与论辩———论辩中的“诱敌就范”□黄中建在军事上,如果敌强我弱,正面出击不易迅速克敌制胜,高明的指挥官常常以假象“示形”,巧布疑阵,诱敌深入。这就是兵法上的“诱敌就范”之计。此计也可用于论辩。面对强词夺理的对手,可先提出一个或...  相似文献   

17.
庞树生 《老年世界》2013,(20):41-41
敬重别人可避免过失,这句话是学习《易经》“离卦”第一爻辞“履错然,敬之,无咎”领悟的。这一爻辞的意思是做了错事,竦然警惕,慎重对待他人,没有过失,同时又可以避免过失。“敬之”就是尊重对方。“敬之,无咎”是要尊重别人,做到这一点就没有过失。做人的基本原则就是尊重别人,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这恐怕是一条待人接物的“黄金准则”。通过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这个历史故事会进一步加深印象。  相似文献   

18.
要给“嫩”下个十分准确的定义绝非易事,这有点儿像让过惯了灯红酒绿生活的妓女从良,何其难也。不过,要拿“嫩”说事,就得先给它定个调。“嫩”者,刚出道,未成熟者,多为贬义。要说“嫩”是个新词儿,倒真冤了它。20世纪70年代之前,“嫩”就已在语言界登堂入室大放异彩,那时,它是指技术巧妙,没法子比。20世纪70年代后,青少年流行语中的“嫩”脱胎换骨变成“年轻、不成熟、不老练”的意思。据非文字界权威的本人估计,这意思恐怕来自于“嫩叶”、“嫩芽”之类透着一股鲜灵劲儿的词儿。既是刚生长出来的,就难免落下个“不…  相似文献   

19.
作风问题这个词,这几年不怎么见有人再用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它还曾经是常见的。如果仅从字面上看,这个词儿并没有一点肮脏的意思。但谁也知道,它是不正当男女关系的代称,特指那种男女之间的暖昧亲密甚至奸情。那时诬人清白的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散布对方男女关系的传闻。而如果是被组织或者对手结结实实抓住了这一方面的的把柄,不只单位要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20.
推销员都知道一句活:“foot in the door。”这句话的意思是,只要让对方踏进门,你便掌握了主动权,让对方跟着你的步子走,最终大功告成,因此被称为“先诱敌上钩法”(foot in the door)。这个方法用在生活交往中也很有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