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讯为配合和推进劳动预备制度的实施,由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组织编写、中国劳动出版社出版的全国劳动预备制培训首批教材,已于近期出版发行。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是深化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保持我国就业局势的稳定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教材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解决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教材的急需,使参加这一制度的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受到相应的教育,保证培训质量,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组织力量编写了劳动预备制培训首批10门公…  相似文献   

2.
《职业》1999,(8)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转发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工商局《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见》,要求从1999年起在全国城镇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组织对所有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发出通知,转发了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工商局《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意见》,要求从今年起在全国城镇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对所有新生劳动力普遍进行1~3年的就业前培训和职业教育,严格...  相似文献   

4.
《职业》2000,(7)
实施劳动预备制度是劳动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 ,是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的一项基本建设。它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保持我国就业局势的稳定和提高劳动者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劳动预备制度 ,教材建设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为解决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教材的急需 ,使参加培训的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受到相应的教育 ,保证培训质量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组织编写 ,由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了《法律常识》《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实用写作》《英语日常用语》《交际礼仪》《劳动保护知识》《计算机应用》《应用数学》《实用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5.
《职业》1996,(6)
我国将建立劳动预备制度本刊讯(记者黄昕)劳动部长李伯勇在今年10月中旬召开的全国200城市实施再就业工程现场会上提出,我国将建立劳动预备制度,并通过建立和实施这一制度,延缓新生劳动力进入就业岗位的时间,缓解就业压力,为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创造更宽松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配合劳动预备制实施,落实就业准入进一步巩固“两个确保”的成果,促进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是当前劳动保障的中心工作。今年,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配合劳动预备制度和再就业培训的深入开展,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通过对城镇新...  相似文献   

7.
《职业》2000,(11)
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是当今世界各国为促进就业而实行的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国家在解决就业问题时,无一例外地把培训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手段。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培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国际劳工组织积多年经验得出的结论。就业呼唤培训,就业期待着技工学校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技校作为职业培训工作的主体力量,服务就业是其立足之本;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规模,促进就业,是技工学校责无旁贷的使命和职责。 近年来,在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实施“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8.
一、实施劳动预备制的形势与任务实施劳动预备制,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为做好这一工作,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一是从就业面临的压力看实行劳动预备制的迫切性。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我们的基本对策是:扩大需求(即增加就业岗位),减少供给(即调控劳动力资源),提高素质(即加强职业培训).增强活力(即加快发展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看,就业岗位的超常规开发难度相当大,而通过实施劳动预备制,使我们找到一条运用调节劳动力资源供给,减缓就业压力的路子,…  相似文献   

9.
劳动预备制培训,是指对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及未经过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学校培训的应、历届初高中毕业生进行 1~ 3年文化知识、专业理论和技能、职业道德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这种培训教育,不仅可以延缓目前的就业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预备制培训,全面提高新增劳动力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后备军,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目前,在全国许多地区,劳动预备制培训活跃了一阵子之后,出现了冷冷清清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部分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初、高中毕业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流入了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0.
《职业》1998,(3)
中国劳动出版社向您推荐劳动预备制培训教材自去年开始在部分城市进行劳动预备制度试点以来,劳动预备制培训在全国取得了较好效果,全国试点城市将扩大到200个。为配合劳动预备制的实施,使参加这一制度的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受到相应的教育,保证培训质量,解决劳动预备...  相似文献   

11.
《职业》1997,(1)
本刊讯在1996年12月中旬召开的劳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1997年劳动工作的要点,关于职业技能开发工作,会议要求主要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坚持培训为就业服务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培训与就业的结合。配合再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加强对企业富余职工、社会失业人员和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培训的规划和指导,并探索开发乡镇职业培训的途径与措施。抓好50个职业培训综合基础和10个地区的集团化试点,逐步在更大范围内推行。在具备条件的30个城市(地区)中,开展对新生劳动力就业前追加1至3年职业培训,实行劳动预备制度…  相似文献   

12.
《职业》2000,(11)
本刊讯湘潭市劳动预备制培训今秋开始走旺,目前己有 1. 2万名应届初、高中毕业生进入各类培训机构接受技能培训。与上年相比净增 2000余人。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劳动部门直属技工学校和就业培训中心及少数优秀的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湘潭市一技校和二技校分别各招收新生 800余人,与上年比增长 2~ 3倍,撑起了全市技工学校的半壁江山。湘乡市一所民办学校秋季入学的劳动预备制新生达 1000余人,成为民办劳动预备制培训的一匹黑马。湘潭市就业培训中心工作稳打稳扎,今年秋季新招学生 260余名,使学校满负荷运转。全市教委办的各职业高中今年也…  相似文献   

13.
李俊 《职业》2014,(11):20-21
由于教学资源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局限性,同时也考虑到招生和就业方面的压力,技工院校预备技师班学生的毕业设计往往敷衍了事,表现为内容陈旧,创新点不足,实用性不强.本文从国家对技师培养的要求出发,提出了预备技师班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素材使用和应用价值方面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4.
消息报道     
《职业》1999,(8)
六部委局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本刊讯经国务院批准,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国家工商局,7月23日联合召开全面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面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各项工作。会议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刘雅芝...  相似文献   

15.
《职业》1998,(2)
中国劳动出版社隆重推出“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教材为配合劳动部出台的《“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的实施落实,我社根据当前再就业形势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并针对再就业人员在培训过程中需要加强基本素质、专业知识与基本技能等方面教育的特点,近日在原有劳动预备制...  相似文献   

16.
《职业》1997,(5)
本刊讯劳动部职业技能开发司于今年7月向各劳动预备制度试点城市发出关于使用劳动预备制培训公共课试用教材的通知.通知全文如下:为配合劳动预备制的实施,使参加这一制度的学员在规定时间内受到相应的教育,保证培训质量,我们准备组织编写劳动预备制培训公共课教材。在新教材未正式出版之前,为解决劳动预备制培训对教材的急需,我们会同中国劳动出版社组织编写了(法律常识)。(职业道德)、(就业指导)、(实用写作)、(英语日常用语)、(交际礼仪)、(劳动保护知识)、(计算机应用)、(应用数学)、(实用物理知识)等IO门劳…  相似文献   

17.
葛玮 《职业》2001,(2):47
《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2000年劳动保障部颁布了《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规定》,明确对90个技术工种(职业)实行持职业资格证书就业的就业准入制度,要求凡初次就业的劳动者,只要从事国家规定的技术工种职业,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可就业上岗;用人单位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 就业准入制度的实行,使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劳动者就业上岗的必备的前提。取得职业资格证书不但是广大从业人员、待岗人员、转岗人员的迫切…  相似文献   

18.
2006年9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对在校生实行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要求各地区高职、技师学院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新技师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为特征,建立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对在校生实行预备技师培养考核制度,要求各地区高职、技师学院以培养企业急需的新技师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纽带,以分阶段培训和考核为特征,建立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在恢复高考之后,就一直在探索更加公平的高校招生制度,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形成了现在多元化,相对分权的招生制度以及扩大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选择权,以"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为特点的就业制度。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也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的,与现实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时代的产物。本文主要分析了近年来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